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弱项。让学生喜欢阅读、快乐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性问题;探讨愉快阅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快乐阅读找通途,是实现愉快阅读的关键。本文从故事法导读、音乐法渲染氛围、情境法激趣、析题法预测、活动法探究交流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愉快阅读的实践性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悦读;兴趣;方法;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兴趣的培养,实质上就是“乐读”“悦读”,只要对阅读有兴趣,就会“快乐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也是“快乐阅读”的主要元素和基础。为此,探讨“快乐阅读”的主要途径,关键在于实施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帮助学生激发其阅读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等,从而找到“悦读”的通途。
下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把孩子引进阅读之门,让其“好之”“乐之”,再“知之”,实现“阅读”到“悦读”“会读”的飞跃。
一、故事法导读——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小学生更爱听。教师的娓娓道来、声情并茂地讲解,在高潮之时,或在结束部分,或在悬念产生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并告诉学生:更多的精彩在文章中。这样的故事“导读”,激发学生迫不及待阅读的欲望。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几乎每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都可以采用故事法“导读”,如一年级的《陈毅探母》《好学的爸爸》等;二 年级的《朱德的扁担》《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你必须把鱼放掉》《水上飞机》《菩萨兵》《李广射虎》《大作家的小老师》等;四年级的《虎门销烟》《徐悲鸿励志学画》《海伦 凯勒》等,以及五六年级的《嫦娥奔月》《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等,这些课文本身故事性很强,如果教师能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设计言简意赅、故事性强的导入语进行“导读”,更会增添文章的故事性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情境法导读——激发阅读欲望
情境教学,备受推崇。阅读教学中,采用图片、视频等,增强直观性、提高趣味性、提高专注力,再巧妙地导入,将学生带进文本中,走进阅读中。
如《菩萨兵》的教学前,教师首先呈现朱德的图片,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注意:你知道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吗?再呈现更多的朱德的图片,而创设阅读的情境,让我们一起了解朱德。再利用视频,简单让学生了解朱德的生平,呈现过草地、雪山的情境,欣赏长征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片段,为阅读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
《輪椅上的霍金》《朱德的扁担》《狐狸和乌鸦》《陈毅探母》《三袋麦子》等教学,图片导读,都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容易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析题法——培养预测能力
文题蕴含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要内容,也直接反映文章的主题。教师通过巧妙引导,通过对文题的分析和探究,而预测内容,既吸引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力,也培养学生预测的能力。
如《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教师首先将课文的题目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针对课文的题目而巧设问题:从文题,你会想到什么?你又想说什么?狐狸和乌鸦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样的“导读”,培养学生观察文题、根据文题预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再如《菩萨兵》的导读,在出示文题后,教师以问引思:你知道“菩萨”的含义吗?对于兵,咱们听说过士兵、哨兵、标兵、炮兵、侦察兵,你们听说过“菩萨兵”吗?“菩萨兵”是什么“兵”?你能根据你对菩萨的理解,说说课文中的“菩萨兵”是什么样的兵吗?如此的析题,引发学生的好奇,产生求知的心理,产生认知的冲突,诱发阅读的欲望。
四、开展交流探讨活动——强化阅读兴趣
新课改倡导的交流、体验式阅读,促使学生“现身说法”,激起情感的共鸣,产生更加强烈的阅读欲望。如《轮椅上的霍金》的阅读中,教师可以提出阅读交流性的问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命运的残酷?霍金就是这么个人,用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快速阅读第4—7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霍金在物理学方面的巨大的成就?用下面的句子,具体说说你心目中的霍金的形象:
霍金,是一个_______,是一个_______,是一个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
探究阅读、体验式阅读,是阅读的深化、主题的升华。只有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才能在交流、探讨中互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阅读的主人。
五、巧用音乐活跃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音乐为桥梁,可以快速将学生引向文本,实现事半功倍之效。
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前,课间就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再辅之以阿炳的简介,既渲染了课堂气氛,也促使学生融于文本的情绪中;教学《天安门广场》时,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再结合天安门的一些文献资料,让去过天安门的学生说说参观后的感受等,让学生意识到天安门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如此导读,为学生创设了轻松、乐读的氛围,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渲染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个主要途径之外,课本剧的表演、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等以及阅读方法的渗透等,都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受益无穷,使学生逐渐爱上阅读,促使阅读向“悦读”的转变。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教学忽视不得,教师应创新理念,改变阅读态势,为阅读到悦读找通途,阅读教学才会有量的积累、质的飞跃,让快乐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沈红王毅.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
[2]班秀英.开启快乐阅读助推学生成长—对小学语文“悦”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5(6).
[3]黄维家.“悦读”—阅读教学的魅力[J].教师,2016(1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悦读;兴趣;方法;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兴趣的培养,实质上就是“乐读”“悦读”,只要对阅读有兴趣,就会“快乐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也是“快乐阅读”的主要元素和基础。为此,探讨“快乐阅读”的主要途径,关键在于实施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帮助学生激发其阅读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等,从而找到“悦读”的通途。
下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把孩子引进阅读之门,让其“好之”“乐之”,再“知之”,实现“阅读”到“悦读”“会读”的飞跃。
一、故事法导读——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小学生更爱听。教师的娓娓道来、声情并茂地讲解,在高潮之时,或在结束部分,或在悬念产生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并告诉学生:更多的精彩在文章中。这样的故事“导读”,激发学生迫不及待阅读的欲望。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几乎每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都可以采用故事法“导读”,如一年级的《陈毅探母》《好学的爸爸》等;二 年级的《朱德的扁担》《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你必须把鱼放掉》《水上飞机》《菩萨兵》《李广射虎》《大作家的小老师》等;四年级的《虎门销烟》《徐悲鸿励志学画》《海伦 凯勒》等,以及五六年级的《嫦娥奔月》《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等,这些课文本身故事性很强,如果教师能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设计言简意赅、故事性强的导入语进行“导读”,更会增添文章的故事性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情境法导读——激发阅读欲望
情境教学,备受推崇。阅读教学中,采用图片、视频等,增强直观性、提高趣味性、提高专注力,再巧妙地导入,将学生带进文本中,走进阅读中。
如《菩萨兵》的教学前,教师首先呈现朱德的图片,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注意:你知道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吗?再呈现更多的朱德的图片,而创设阅读的情境,让我们一起了解朱德。再利用视频,简单让学生了解朱德的生平,呈现过草地、雪山的情境,欣赏长征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片段,为阅读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
《輪椅上的霍金》《朱德的扁担》《狐狸和乌鸦》《陈毅探母》《三袋麦子》等教学,图片导读,都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容易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析题法——培养预测能力
文题蕴含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要内容,也直接反映文章的主题。教师通过巧妙引导,通过对文题的分析和探究,而预测内容,既吸引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力,也培养学生预测的能力。
如《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教师首先将课文的题目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针对课文的题目而巧设问题:从文题,你会想到什么?你又想说什么?狐狸和乌鸦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样的“导读”,培养学生观察文题、根据文题预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再如《菩萨兵》的导读,在出示文题后,教师以问引思:你知道“菩萨”的含义吗?对于兵,咱们听说过士兵、哨兵、标兵、炮兵、侦察兵,你们听说过“菩萨兵”吗?“菩萨兵”是什么“兵”?你能根据你对菩萨的理解,说说课文中的“菩萨兵”是什么样的兵吗?如此的析题,引发学生的好奇,产生求知的心理,产生认知的冲突,诱发阅读的欲望。
四、开展交流探讨活动——强化阅读兴趣
新课改倡导的交流、体验式阅读,促使学生“现身说法”,激起情感的共鸣,产生更加强烈的阅读欲望。如《轮椅上的霍金》的阅读中,教师可以提出阅读交流性的问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命运的残酷?霍金就是这么个人,用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快速阅读第4—7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霍金在物理学方面的巨大的成就?用下面的句子,具体说说你心目中的霍金的形象:
霍金,是一个_______,是一个_______,是一个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
探究阅读、体验式阅读,是阅读的深化、主题的升华。只有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才能在交流、探讨中互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阅读的主人。
五、巧用音乐活跃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音乐为桥梁,可以快速将学生引向文本,实现事半功倍之效。
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前,课间就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再辅之以阿炳的简介,既渲染了课堂气氛,也促使学生融于文本的情绪中;教学《天安门广场》时,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再结合天安门的一些文献资料,让去过天安门的学生说说参观后的感受等,让学生意识到天安门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如此导读,为学生创设了轻松、乐读的氛围,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渲染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个主要途径之外,课本剧的表演、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等以及阅读方法的渗透等,都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受益无穷,使学生逐渐爱上阅读,促使阅读向“悦读”的转变。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教学忽视不得,教师应创新理念,改变阅读态势,为阅读到悦读找通途,阅读教学才会有量的积累、质的飞跃,让快乐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沈红王毅.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
[2]班秀英.开启快乐阅读助推学生成长—对小学语文“悦”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5(6).
[3]黄维家.“悦读”—阅读教学的魅力[J].教师,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