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教学的探索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物理教育既要传授系统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更应当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多用探究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
  要提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就要对物理课程重新定位,探索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物理课程以学生学习为本,既能实现物理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教师们从物理课程的特点出发去寻求和发现规律,找到方法。
  物理课程应体现时代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化,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物理课程既抽象又直观。直观的物理过程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但直观的背后又有许多抽象的东西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创建性、体验性、自主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这不仅包括知识点的把握,更应注重的是物理知识的运用,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和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课程具有贴近生活,应用广泛的特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多做实验。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上好物理课的关键,而有效性的确立除了教学形式上的有效性和教学内容上的有效性之外,更应力求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在教学中增加知识,培养能力。对此,应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某一科目,相应的与该科目任课教师关系就较好,换句话说,学生喜欢哪位老师,相应地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真诚、不带一丝杂念地爱护学生,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极具亲和力。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威严中走出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第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还是需要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师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依赖。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教学观认为,教育学是个开放的系统,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1)教学要具有适应性。教学策划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循序渐进。(2)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给学生以帮助、启发,引导学生取得成功,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兴趣。(3)活动要渗透探究性。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教师要精神设置疑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知识修养和教学艺术水平,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增强对物理课程的信心和兴趣。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检查、评价体系
  学生是一个异质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学习态度同样有差异。因此,要适当地检查或监督他们,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是物理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要评价首先得去调查。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检查呢?
  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检查方式 :(1)个别检查和小组检查。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以检查小组为主,反之以检查个人为主。(2)课堂内检查和课堂外检查。课堂内主要检查即时效果,课堂外检查持续效果。
  检查后又及时总结、反馈。这样才能督促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上课的兴奋度。另外,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是因为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判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对物理课程教学过程有很重要的意义,能促进师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对物理课程的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评价要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精神状态以及思维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其次,评价方式应采取观察、评议、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再次,要改进评价模式,改传统的单向评价模式为双向评价模式或多向评价模式。教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同时,这也体现了教学相长原则,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质量。
  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广大物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进行重大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自觉地深入探索物理课程的教学规律,超前进入新课程,把新思想、新理念融进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河北省河间市沙洼乡南冬中学)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
摘 要:本文从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代写论文要有新的突破,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在教学手段上和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五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联想和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在自探中求异,在讨论中发表,在拓展中想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在自探中求学    自主自探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自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实验教学资源观,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效的实验教学资源,丰富化学课堂教学信息,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使化学教学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继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高中阶段新课程也开始实施。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主旋律,化学课堂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格局,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校硬件设施的滞后状态,加上
本文将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的矛盾关系作为思考重点,影射出企业报与门户网站的关系,并援引企业报数字化的各方面成效,力证数字报在融合了网络与纸媒的优势下,进一步扩大了企业报的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逐步养成
有投入,就要有产出,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少投入,多产出,更是商业活动的理想准则。正所谓会花钱者,方能会挣钱,关键是这钱花到什么地方,怎么花。所以说,效果问题实质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备课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从“合理预设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数学史的课堂效应”,“凝聚集体智慧”等角度进行备课,对落实新课改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标准 备课预设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本 联系实际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传统的初等数学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学生学起来又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却又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