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设计教育思考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的产品以理性、高品质、功能化等特点闻名于世,而其产品特点形成得益于包豪斯与乌尔姆两所设计学院的兴办。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兴办在当时都是为了振兴德国的经济,通过设计立国。他们的兴办奠定现代主义设计教育的基本面貌与基本结构,这对当时中国具有积极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一些理论受到时代的冲击和社会的质疑。因此,本文将基于“包豪斯”与“乌尔姆”的设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来思考中国的设计教育,并指出中国设计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的问题并进行思考。
  关键词:设计教育 包豪斯 乌尔姆 思考
  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起点,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包豪斯和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教学模式在当代中国已经捉襟见肘了。所以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结构对中国的设计教育进行重新思考。
  一、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一)包豪斯设计学院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它基础教学课程的开办和“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結构和工业设计的基本特征的奠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包豪斯基础课“三大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引入中国,但由于当时时代与社会的局限性,最终致使相当多的人将“三大构成”直接理解为“三大构成”就是设计,基础教学的理性初衷反而抑制了设计的创造性,“三大构成”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图案教学的排斥,导致设计民族性的危机,并引发了诸多问题。如:中国现代大多数的建筑都符合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但是它们的建筑样式都大同小异,没有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点,过于单调冷漠。当前我们处于全球化的时代,移动网络已经深入大众的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更应保持我们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点,让设计深入我们的生活,生根发芽成为参天大树。
  但是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也在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是想实现双轨制教学,双轨制教学是通过负责艺术与技术的形式导师与工作室导师同时进行培养既有实践能力又有创作能力的人才。它在教学中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基础课课程,实施理性教学并且与企业建立联系,让学生能够实践。工作室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市场运作,并且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接触产业发展的市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需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人才,设计师们不仅要具有理论知识,而且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为中国进步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因此,中国的设计教育采用包豪斯的“双轨制教学”,并且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具有积极影响的,这一设计教育方式的实行,不仅为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而且也为学生在以后寻找工作创造了更多的选择,达到双赢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设计师们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更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所以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为中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所以中国在面临外来的设计教育模式中,要保持自己的“初心”,积极应对外来设计教育带来的挑战,并且立足用中国社会的特点,取其精华,去求糟粕,将它运用于中国的设计教育。
  (二)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对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教学模式以理性设计和技术美学为核心,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新一代设计师。其设计理念由布劳恩公司广泛实施,将设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布劳恩原则”。乌尔姆设计学院真正实现了校企结合的教学理念,为“二战”后的德国经济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完全基于科学技术的现代设计,培养科学化的现代设计师,服务于德国的产业化,并提出“科学和技术结合”教学理念。今天,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意在提高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掌握重点领域的一批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强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大力提升产品质量。“中国制造2025”的提案需要更多的人才结合“科学”和“技术”两方面的能力,而这两个能力的运用离不开大学设计教育的培养。乌尔姆设计学院培养科学型的现代设计师的教学模式引入中国,并且运用到大学的设计教育中,培养出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具有理性与科学型的现代设计师。这为中国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批人才。
  二、现代社会背景下设计教育的本质内涵
  在当今社会设计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设计教育专家将设计教育的重点转向为“设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上。所谓的设计思维,是指对设计领域中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查与思考,通过调查过程来获取更多信息,并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设计思维”来建立解决方案和流程。“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的本质通常被认为具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所产生问题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并具有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够合理地分析所产生的问题并且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与理念引入中国,“艺术”与“技术”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设计教育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虽然“艺术” “技术”的培训模式十分重要,但这种教育模式显而易见已经无法为中国的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目标服务了。为了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设计强国转变的目标,当今中国的大学设计教育应该更加倡导和培养设计思维,这比各专业之间的技能培训更重要。从学校到学生,我们需要解放思想,加强设计思维的培养,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今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模式,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当我们在网络的帮助下获取知识和锻炼技能时,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设计思维”始终要保持鲜明的民族性与独特性,不能被外来思维“同质化”,对于外来的设计思维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其他文献
摘 要: 具有传奇色彩的才女林徽因学贯中西、文理兼备,不仅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艺术上也有不凡的成绩,她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展示了她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独特人生 中西合璧 文学创作  被称为“一代才女”的林徽因有着令人瞩目的传奇色彩,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文理兼备,不仅在建筑学的专业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
铭记这些为国家的和平繁荣付出一生的“三线人”和那段用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岁月。  ——題记  “邓稼先”“原子弹、氢弹”“两弹元勋”,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是初中课本里就讲过的知识点。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他们当时“很艰苦”,却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艰苦”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去感受这两个字的力量,5月3日,随父母自驾走进了“两弹”的诞生地——“三线”建设时的902基地,现在的绵阳梓潼县城南长卿山下“
摘 要:王勇英作品的一大特征是以广西博白的乡村田园为背景,通过质朴优美的语言文字、独特的客家风情的真实写照,以及对童趣的描写,呈现了一个美丽的乡村童话世界。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及诗意化的写作体现了王勇英的审美追求,呈现出独具一格的童年风景。  关键词:儿童文学 乡土 诗意化  “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丛书是广西女作家王勇英的作品,一共六本:《巴澎的城》《花一样的村谣》《弄泥木瓦》《和风说话的青苔》《火纸
摘 要:陈谦与谢凌洁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们历经生命移植的苦痛,以融贯中西的双重经验,在异质文化语境中识别自我,跨越传统,透视个体内在精神命运,开辟了华文文学异域书写的新境界。本文试图从作家创作的动因、自我身份的找寻、突破旧题的写作尝试这三方面切入,通过分析对比两人背景与创作之间的异同,探讨两位女作家在跨文化视野下别树一帜的书写。  关键词:移民 华人文学 双重经验 异域书写  20
摘 要:本文以《猎人已死》与《傍晚的牝鹿》为比较文本,探讨了两部作品的异同。劳伦斯和波·宝音贺希格将人与鹿的互视作为全诗的转折点,并在人与鹿的互融中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不同的是,前者将两性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融合在一起,后者则以死亡的方式将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化为人与自然的一体。  关键词:《猎人已死》 《傍晚的牝鹿》 互视 互融  波·宝音贺希格作为蒙古族现代诗歌的领路人,在新式蒙古语诗
摘要: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是对外传播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云南故事”在面向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讲好“云南故事”要改变以往外宣思维,用战略传播的理念创新“云南故事”的对外传播策略。  关键词:“云南故事” “一带—路” 对外传播 战略传播  一、“云南故事”的内涵及其表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故事”的概念,要求新时代的对外传播
摘要:茅盾散文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正如郁达夫所言:“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行文每不忘社会。”茅盾的抒情散文创作既高瞻远瞩,激荡着时代的风云,追随着时代的脚步,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又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冬天》《白杨礼赞》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篇章。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与文学“为人生”主张最有力的践行者,茅盾的文学活动,无论是文学批评、小说,还是散文,“未尝为
摘 要: 李纨青春丧偶,惟知侍亲养子,守节抚孤,清代《红楼梦》评点予以一定关注。关于名义,或云“李”即“理也,礼也”;“纨”即“完也”,或“取其洁白,为完人也”,或“为守礼完人”,意指李纨守寡贞洁之品性。或云“纨”即“扇也”,如秋扇见捐,而奉扬仁风,是品性之外,又有命运之叹。关于品性,凡“守礼”,“清正之中却有机趣”“颇知道理”“忠厚老实”等,无一贬词。关于才干,是并非无才,“但能浑涵含蓄耳”,所
摘 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剪纸文化如同璀璨明星,装饰了我国文化艺术的门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山西雁北剪纸独具风貌,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变迁。本文将具体探讨山西雁北剪纸的民俗意蕴,以期推动剪纸艺术发展,助力剪纸文化传承。  关键词:山西雁北剪纸 剪纸文化 民俗意蕴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事业相应得到重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关注,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自1971年进入中国内地,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都处在被批判与否定的境遇中。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对其人、其作品的翻译和介绍经历了由解读其中的军国主义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到全面的展示其独特的美学和精神世界,进行客观看待的转变。21世纪以来,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得到了大量的翻译和出版,但也存在着作品类型不完善、翻译重心有偏颇和研究性专著关注度不够的问题。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