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的产品以理性、高品质、功能化等特点闻名于世,而其产品特点形成得益于包豪斯与乌尔姆两所设计学院的兴办。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兴办在当时都是为了振兴德国的经济,通过设计立国。他们的兴办奠定现代主义设计教育的基本面貌与基本结构,这对当时中国具有积极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一些理论受到时代的冲击和社会的质疑。因此,本文将基于“包豪斯”与“乌尔姆”的设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来思考中国的设计教育,并指出中国设计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的问题并进行思考。
关键词:设计教育 包豪斯 乌尔姆 思考
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起点,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包豪斯和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教学模式在当代中国已经捉襟见肘了。所以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结构对中国的设计教育进行重新思考。
一、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一)包豪斯设计学院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它基础教学课程的开办和“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結构和工业设计的基本特征的奠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包豪斯基础课“三大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引入中国,但由于当时时代与社会的局限性,最终致使相当多的人将“三大构成”直接理解为“三大构成”就是设计,基础教学的理性初衷反而抑制了设计的创造性,“三大构成”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图案教学的排斥,导致设计民族性的危机,并引发了诸多问题。如:中国现代大多数的建筑都符合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但是它们的建筑样式都大同小异,没有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点,过于单调冷漠。当前我们处于全球化的时代,移动网络已经深入大众的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更应保持我们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点,让设计深入我们的生活,生根发芽成为参天大树。
但是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也在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是想实现双轨制教学,双轨制教学是通过负责艺术与技术的形式导师与工作室导师同时进行培养既有实践能力又有创作能力的人才。它在教学中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基础课课程,实施理性教学并且与企业建立联系,让学生能够实践。工作室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市场运作,并且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接触产业发展的市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需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人才,设计师们不仅要具有理论知识,而且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为中国进步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因此,中国的设计教育采用包豪斯的“双轨制教学”,并且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具有积极影响的,这一设计教育方式的实行,不仅为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而且也为学生在以后寻找工作创造了更多的选择,达到双赢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设计师们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更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所以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为中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所以中国在面临外来的设计教育模式中,要保持自己的“初心”,积极应对外来设计教育带来的挑战,并且立足用中国社会的特点,取其精华,去求糟粕,将它运用于中国的设计教育。
(二)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对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教学模式以理性设计和技术美学为核心,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新一代设计师。其设计理念由布劳恩公司广泛实施,将设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布劳恩原则”。乌尔姆设计学院真正实现了校企结合的教学理念,为“二战”后的德国经济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完全基于科学技术的现代设计,培养科学化的现代设计师,服务于德国的产业化,并提出“科学和技术结合”教学理念。今天,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意在提高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掌握重点领域的一批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强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大力提升产品质量。“中国制造2025”的提案需要更多的人才结合“科学”和“技术”两方面的能力,而这两个能力的运用离不开大学设计教育的培养。乌尔姆设计学院培养科学型的现代设计师的教学模式引入中国,并且运用到大学的设计教育中,培养出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具有理性与科学型的现代设计师。这为中国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批人才。
二、现代社会背景下设计教育的本质内涵
在当今社会设计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设计教育专家将设计教育的重点转向为“设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上。所谓的设计思维,是指对设计领域中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查与思考,通过调查过程来获取更多信息,并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设计思维”来建立解决方案和流程。“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的本质通常被认为具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所产生问题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并具有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够合理地分析所产生的问题并且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与理念引入中国,“艺术”与“技术”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设计教育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虽然“艺术” “技术”的培训模式十分重要,但这种教育模式显而易见已经无法为中国的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目标服务了。为了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设计强国转变的目标,当今中国的大学设计教育应该更加倡导和培养设计思维,这比各专业之间的技能培训更重要。从学校到学生,我们需要解放思想,加强设计思维的培养,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今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模式,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当我们在网络的帮助下获取知识和锻炼技能时,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设计思维”始终要保持鲜明的民族性与独特性,不能被外来思维“同质化”,对于外来的设计思维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关键词:设计教育 包豪斯 乌尔姆 思考
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起点,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包豪斯和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教学模式在当代中国已经捉襟见肘了。所以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结构对中国的设计教育进行重新思考。
一、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一)包豪斯设计学院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它基础教学课程的开办和“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結构和工业设计的基本特征的奠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包豪斯基础课“三大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引入中国,但由于当时时代与社会的局限性,最终致使相当多的人将“三大构成”直接理解为“三大构成”就是设计,基础教学的理性初衷反而抑制了设计的创造性,“三大构成”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图案教学的排斥,导致设计民族性的危机,并引发了诸多问题。如:中国现代大多数的建筑都符合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但是它们的建筑样式都大同小异,没有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点,过于单调冷漠。当前我们处于全球化的时代,移动网络已经深入大众的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更应保持我们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点,让设计深入我们的生活,生根发芽成为参天大树。
但是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也在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是想实现双轨制教学,双轨制教学是通过负责艺术与技术的形式导师与工作室导师同时进行培养既有实践能力又有创作能力的人才。它在教学中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基础课课程,实施理性教学并且与企业建立联系,让学生能够实践。工作室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市场运作,并且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接触产业发展的市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需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人才,设计师们不仅要具有理论知识,而且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为中国进步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因此,中国的设计教育采用包豪斯的“双轨制教学”,并且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具有积极影响的,这一设计教育方式的实行,不仅为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而且也为学生在以后寻找工作创造了更多的选择,达到双赢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设计师们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更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所以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为中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所以中国在面临外来的设计教育模式中,要保持自己的“初心”,积极应对外来设计教育带来的挑战,并且立足用中国社会的特点,取其精华,去求糟粕,将它运用于中国的设计教育。
(二)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对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教学模式以理性设计和技术美学为核心,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新一代设计师。其设计理念由布劳恩公司广泛实施,将设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布劳恩原则”。乌尔姆设计学院真正实现了校企结合的教学理念,为“二战”后的德国经济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完全基于科学技术的现代设计,培养科学化的现代设计师,服务于德国的产业化,并提出“科学和技术结合”教学理念。今天,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意在提高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掌握重点领域的一批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强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大力提升产品质量。“中国制造2025”的提案需要更多的人才结合“科学”和“技术”两方面的能力,而这两个能力的运用离不开大学设计教育的培养。乌尔姆设计学院培养科学型的现代设计师的教学模式引入中国,并且运用到大学的设计教育中,培养出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具有理性与科学型的现代设计师。这为中国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批人才。
二、现代社会背景下设计教育的本质内涵
在当今社会设计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设计教育专家将设计教育的重点转向为“设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上。所谓的设计思维,是指对设计领域中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查与思考,通过调查过程来获取更多信息,并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设计思维”来建立解决方案和流程。“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的本质通常被认为具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所产生问题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并具有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够合理地分析所产生的问题并且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与理念引入中国,“艺术”与“技术”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设计教育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虽然“艺术” “技术”的培训模式十分重要,但这种教育模式显而易见已经无法为中国的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目标服务了。为了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设计强国转变的目标,当今中国的大学设计教育应该更加倡导和培养设计思维,这比各专业之间的技能培训更重要。从学校到学生,我们需要解放思想,加强设计思维的培养,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今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模式,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当我们在网络的帮助下获取知识和锻炼技能时,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设计思维”始终要保持鲜明的民族性与独特性,不能被外来思维“同质化”,对于外来的设计思维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