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美读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要让学生能达到美读的效果,就必须先精读课文。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因此,它必然要求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关键词】文章精髓 品读 初读感悟 精读思考 诵读积累
  “旧书不厌百遍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宋代的大文人墨客苏轼在几百年前就提出了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那就是“读”。那是不是像小和尚念经一般反复读,读了上百遍甚至上千遍烂熟于心了却不知道他读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不是。我觉得文章应该以读会友。读完之后,你要与文章交上朋友。那就得抓住文本,让孩子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友。
  一、抓住文章的个性内涵反复读
  古今中外的作品,其主题大致相同。反映的内容无非是人间真爱、英雄形象、自然奇观、动物世界、风土人情、哲学思考……
  比如哲学思考:就拿我最近教学的一篇文章《自相矛盾》吧,这是一篇成语故事,以往成语故事总是要让学生们总结归纳学完这篇成语故事后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于是课文读完后学生开始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点什么来,白白占去了课堂的宝贵的时间。事后细想一下自相矛盾这篇成语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我何不不要提那样的问题,而是改成让学生反复读那个爱夸口的买卖人卖矛卖盾时的语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比如说男女生配合读,一二小组比赛读,看谁最能把买卖人的夸口,吹牛的样子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有兴趣多了,读的更带劲了,有的孩子甚至能做出动作来配合文字,于是我顺势让他们表演了出来,有的孩子加上了自己的动作、表情、台词,一个故事变成了舞台剧。把买卖人的吹牛不打草稿体现的淋漓尽致,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了买卖人说话前后不一致的可笑。学生正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细细的品味文章的个性内涵,与文章交上了朋友,体会到读书的其乐融融。
  二、抓住文章精髓认真品读
  品读又分为三个层次:初读感悟、精读思考、诵读积累。
  1.初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如:我教学《金蝉脱壳》一课,我提出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遇到长句也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为止。
  (2)用序号标出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想想每段讲什么?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4)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同时,为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打下基础,还能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首次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课文。
  2.精读思考: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要让学生能达到美读的效果,就必须先精读课文。在我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的第4、5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赏“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的画面,忙忙碌碌的蜜蜂,在空中飞舞的小鸟围绕着随风摆动的花儿,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时学生也能走进画面,进行情感体验,然后我再播放乐曲,让学生伴随乐曲轻声读文,并用笔划出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最后指导朗读,让学生根据乐曲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读出感情变化,品悟到花儿的美丽,品悟到高尔基看到儿子种的花后的开心高兴之情,从而体悟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互相的爱。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又无声无息的明白了父子之间的这种真情,读来又有一股子暖暖的感动,自然而然的有了情感体验与这篇文章交上了朋友。
  3.在同样的一篇表达感情的文章《爱如茉莉》中,走进作者笔下父亲母亲的情感世界,我们没有听见他们感人肺腑的爱情表白,没有看见他们卿卿我我的浪漫举动,但是从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我们却感觉到一种真情的存在、至爱的可贵。 其中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血肉,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细细体会。首先(1)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的6-17小节,找出使你感动的细节,用“——”画出来。(2)接着,选择一个最感动你的细节读给你的同桌听。(3)教师范读,用心交流这些细节后,选择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想一想写批注。(4)全班交流后再读。这些细节描写使文章充满了融融的爱意,温暖了作者的情怀,也温暖了学生的情怀。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渐渐感动,也能通过朗读表达出真情实感,有了情感,便能与作者心灵相通,交上了好朋友。
  总而言知,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交朋友的认识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多给学生朗读体悟的时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书海中遨游,在与文章交友后获得快乐。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学习英语时,听英文歌曲能帮助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英文歌曲 培养语感 有助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是一种工具——众所周知,其实,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无论是从它抑扬顿挫和连贯的发音,还是那丰富的词汇,清晰的结构,还是那准确的表达能力,英文都充分的显示了其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优势和特点。  记得
【摘要】长久以来,英语教师课时紧任务重的矛盾使“教材整合”作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关注。牛津英语教材改编成9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使得这个矛盾更加突显。本文以牛津教材改版后的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为例,探讨了初中英语教材有效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材 整合 策略  2012年起牛津英语教材在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后成为9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调整后
【摘要】本文着力于研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用技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改革措施,希望对提升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并缩小与其他学校毕业生的差距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商务英语 应用技术大学 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贸易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最广泛应用的国际语言,掌握和精通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不言而喻。时代的
【摘要】图式理论的研究揭示了读者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及结构知识在阅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英语老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重视这些知识。但是,有时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只是由于缺乏这些知识引起的,读者或许会碰到题材和背景知识都很熟悉的文章,但由于这些知识未能激活,因此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此时,老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十分注意阅读前的活动,以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本文具体介绍了两种激活已有图式的方法
【Abstract】A Rose for Emily is one of William Faulkner’s most famous short stories. Through the representing of patriarchy influence on Emily, Faulkner shows his readers Emily’s tragic life. This paper
【Abstract】Religio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culture, it has great meaning for the analysis of local politic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The two characters with the same rebellious spirit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有两卷文字以“友爱”为主题,其中这样描述“友爱”:“它是一种德性或是包含一种德性,它是生活最必需的东西。”友爱是人性中的善,人与人相互间与人为善即为友爱,它属于德性的一种,它是与身俱来的人性在后天教育和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品质,人与人交往间的友爱不仅是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也能提高幸福感,本文从友爱的定义开篇,围绕友爱能提高幸福感为主题展开,最后阐述如何通过友
【摘要】新课程实施后,如何体现学生的的主人地位及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成了众多教育者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应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入手,努力做到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的和谐,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语文 课堂 和谐  和谐,不仅是时代的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实现和谐教育的关键是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
【摘要】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有些题做过多次讲过多次但仍错呢?这说明学生存在知识盲点有漏洞。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答题率呢?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发现错题集在小学英语学习中能直接查漏补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自我反思能力。  【关键词】错题集 小学英语学习  做错题在所难免,但如何对待错题并改正,就因人而异,所以造成的学习效果也不同的。错题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也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应该好好利
Introduction  This lesson plan focuses on passive voice and is designed for first grade students between 15 to 16 years old at senior high school in China. This essay will analyze the formation o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