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的“趣味”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单调无趣,因此,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失去动力,没有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化学教师如何让化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趣味性?教师可以从新课引入的趣味性,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化学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满堂灌;“趣味”教学;新课引入;课堂语言;化学实验
  学生对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化学式等等的学习,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单调无趣,很多学生因此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失去动力,没有兴趣,当然学习效率就低下。所以,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单调的教学方法,尽量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充满生机活力和充满趣味性。但如何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动动脑子,多想想法子,力争把化学课堂改造成充满趣味性的课堂,用“趣味”来吸引我们学生的注意力。
  一、教师要注重新课引入的趣味性
  在上新课之前,化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去设计一些“引入”,让这些“引入”来激发我们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例如:当我们讲授“盐类水解”之前,教师先用试纸测醋酸钠(CH3COONa)溶液的PH值,然后设计以下四个问题作“引入”:①测定结果醋酸钠CH3COONa)溶液(为碱性,那么该溶液中的H+和OH-的浓度哪个大?②我们都知道水中电离出的C(H+)和C(OH-)是相等的,但是醋酸钠(CH3COONa)溶液中却是C(H+)  二、教师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化学教师在上课时,语言表达上是否具有艺术性是一项教学的基本功,如果教师讲课时语言具有感染力、号召力,能把化学课堂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时不时给学生以惊讶、以兴奋,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体验到学习的气氛是轻松与喜悦。例如:在讲授“指示剂与酸、碱的变色”时,教师边说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往装有适量氢氧化钠(NaOH)的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点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同学们自然“哇”的欢呼,这时教师又慢条斯理的说“让它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同时往上述变红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HCl)国边震荡,溶液又变为无色。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兴趣自然被提起。这时教师讲解新的知识点,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遇酸溶液不变色,原来是氢氧化钠(NaOH)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自然变红色,后来又加入盐酸(HCl),发生了反应,即:HCl+NaOH=NaCl+H2O,这时溶液就不显碱性了,红色自然褪去。学生自然就指示剂变色有深刻的理解了。再如:在讲授“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递减”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去描述:“当很多人围着一个东西拉,就会拉得更紧,自然会显得‘小’了,人少了,围着一个东西拉,就显得‘力气’不够,拉得不够紧,会显得‘大’了。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Cl最外层有7个电子,相当于七个人围着原子核‘拉’,会拉得更紧,当然显得‘小’了,而Na最外层有1个电子,相当于一个人围着原子核‘拉’,就‘力气’不足,拉得不够紧,当然显得‘大’了,依些类推,Mg最外层有2个电子,拉得比Na紧点,所以就比Na小点,Al最外层有3个电子,拉得比Mg紧点,所以比Mg小点……。即原子半径Na>Mg>Al>Si>p>s>Cl。”课堂上形象化的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某知识点的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本身的趣味性
  化学课堂往往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本身也充满了奇趣,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原电池原理》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张生日音乐贺卡,把音乐贺卡接电池的正负极用导线接好(备用),当演示Cu-Zn原电池时,把接电流两的导线拆下,接到原先准备好的音乐贺卡的正负极上,这时音乐贺卡响起轻脆的音乐。这时学生自然一片哗然。再如:讲授《铜和浓硝酸》反应时,教师用医用注射器作反应器进行实验,步骤:用一支15ml的注射器,把活塞抽出,在针筒内装入适量铜屑(Cu),然后把活塞推上,用针筒吸入适量的浓硝酸(HNO3),让学生认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现象(针筒内充满红棕色的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判断反应基本完毕,这时将注射器中气体小心排出(用NaOH溶液吸收)和反应后残液排出,再往无色气体针筒内吸入空气,让学生认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现象(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这样易于对比观察,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同时能防止二氧化氮(NO2)气体污染空气……。这样教师就能使化学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更能彰显出来。
  总之,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单要积极钻研教材,备好课,还要往如何增强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方向去努力。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去摸索,去积累实践经验,努力把化学课堂打造成趣味的、愉悦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下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李政.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5,09.
  [2]王祥.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策略的训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02.
  [3]韩红霞.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新课程(上),2011,06.
  [4]王磊,李慧珍,徐萍,吴卫东,胡久华,李世瑜.初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与多样化评价策略的实施研究[J].化学教育,2004,11.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正在由认知性知识向理解、探究分析性知识转变,一些学生由于数学思维能力较低,理解能力不强,使得出现了很多学困生。本文就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进行分析探讨,提供几点帮助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关键词: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一、前言  对于学困生的定义,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吸收新知识速度较慢,理解能力不高,只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最为基础的一项教学方式,在课改要求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中更加注重了对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培养。对于学生“说”的能力而言,朗读是最为基础的一项,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也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培养薛恒的口才交流能力,达到预感培养目的。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措施  如何知道学生广泛朗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和战斗堡垒。高校学生党支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既是深化党内教育的规定性动作,又是促进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契机和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担任一线学生党支部书记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联络员的工作经验,思考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提供参考。
高校所倡导的教育公平是近年来一直追求的教育目标.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是学校集体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相对来说处于弱势群体,努力提升他们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并提出理想信念观这一概念,丰富了其治国理政方略的内涵。而基层青年公务员
新形势下,公益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实践形式脱颖而出。公益活动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意识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改变
摘 要: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教学方式中重要的一种,不仅有助于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还能够使其学习欲望得到强化,进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对此,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对日后教学的开展能够有一定的参考性作用。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培养措施  在进行学业攻读的整个过程中,兴趣一直都是必备的成功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产生事业,藉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情感,不惟以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每每看到前辈们类似的期望,身为一名职教人的不禁感叹,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实现这一愿望总是离不开教学这一环节,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中职学校的理论课的
期刊
坚持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是强调学生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教育者在尊重和接纳学生的多位思想倾向前提下极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本
大学生是一个日益壮大且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对社会法治建设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法治意识,严重阻碍“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根据现阶段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