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表演的成功,既是歌唱者各种歌唱能力的成熟和完美结合的体现,又是具体表演要素合理运用实行的成果。歌唱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必须通过运用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把声乐作品生动地传达给欣赏者,如果没有歌唱表演,声乐作品只能作为乐谱的符号形式存在,而不能真正成为艺术。
关键词:演唱技巧;选择作品;融入情感;把握风格;调整心态
【中图分类号】G633.9
歌唱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个种类,是人们用以表现客观世界和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它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歌唱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必须通过运用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把声乐作品生动地传达给欣赏者,如果没有歌唱表演,声乐作品只能作为乐谱的符号形式存在,而不能真正成为艺术。那么,作为一名歌唱者,我们应该在歌唱表演前做好哪些应有的准备工作呢?
一、掌握成熟的演唱技巧
一个成熟的演唱者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长期刻苦坚韧的训练过程中逐渐造就的,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你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发声体一个器乐本身,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克服你身体机能上的种种内在冲突,努力找对最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只有拥有了过硬的演唱技巧你才会有足够的自信站在舞台上表演好作品,才会有去表现歌曲艺术性的欲望,不然,你的大部分注意力将会是在如何唱好高音,如何做好气息,如何唱好换声点,那样唱出来的作品固然就不会有生动性,首先没有感染到自己,更不说去感染听众,演绎好作品,当然,个人觉得除了成熟的技巧外,还需要有舞台演唱经验。
二、务实的选择好演唱作品
在选择歌曲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一定要十分慎重,要选择声乐学习者在技巧、能力上能胜任的歌曲。著名的华裔教授赵梅伯曾说:"假如有一位声乐教师,在你还未受到过两年或三年以上的训练,就让你唱现代歌剧,那么恕我不客气的说,这位老师在毁灭你的艺术生命,等你发觉时,可能为时已晚,无法挽救"。
当我初学声乐阶段时,听到哪首歌好听,流行,难度高就去试唱,有些音高自己根本不能胜任也强行喊,有些作品根本不适合自己的嗓音音色也拼命模仿演唱者,这样经常导致自己的嗓子出现问题,有些唱法与自己所学的发声方法也形成了冲突,一再会要自己感到在学习声乐的路上找不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很多时候自己的歌唱风格稳定不下来,一下子偏民,一下子偏美,那是因为我们都会容易产生一个误区:认为只有能唱大曲子就说明声乐技巧能力好;只有唱难度大的歌曲才能显示自己的本领。只有音高越高才越能体现你的嗓音条件,其实并不然。当我们评判一个声乐学习者歌唱的好坏并不是以作品大小难易来界定的。女中音有女中音的美,女高音有女高音的特色:民歌有民歌的味道,美声有美声的魅力,只要掌握好技巧,找到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作品,同样能演绎出出色的作品。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试着从自己本身嗓音条件和技巧水平出发,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歌曲来演唱时,首先立刻变得踏实、自信了很多,而且演唱效果非常好。
三、演绎作品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中国汉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1]。
没有感情的演唱,是不会动人的。即使你拥有非常好的技巧,要人觉得你每个音高每个音色都达到了该有的水平,也总会觉得缺少了什么,我欣赏过同样一首《受伤的新娘》,很多不同歌唱家演唱,每一个技巧与气息都非常好,但是真正能感动到我的,只有巴托丽的,演唱中的她没有夸张的头发造型,没有绚丽的舞台服装,也没有五光十色的舞台布置,只是安静的站在小舞台上,一架钢琴伴奏,整个演唱过程微闭双目,气氛安详朴质,在欣赏过程中,我觉得连自己的呼吸声都是一种打扰到听她演唱的噪音,虽然演唱的是意大利文,但却深深打动了我感染到了我。就像我一个大学学生跟我交流时说的:"有时当你突然唱到某句歌词某个音高的时候,自己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感到异常的被自己感动,那种感觉真的很好。"所以我个人认为,真情实感的流露是演唱作品最重要的灵魂,是比一切物质享受都美妙的。
四、准确地把握好作品风格
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演唱中重要的环节。词曲作者们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艺术流派,他们的文化观点,艺术兴趣,艺术风格与当时的时代是紧密联系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对演唱者声音的音色,面部表情,形体动作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把握好歌曲风格就是把握好歌曲艺术文化背景。有很多演唱者不注意把握歌曲风格,甚至不知道自己要演唱的作品是哪个地区,哪个民族,什么形式的歌曲。只是唱准了音符,唱对了字,但唱出的歌曲却是面目全无,没有任何风格可言。因此,在演唱时切忌风格特点混淆,张冠李戴,违背原作的初衷,破坏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
五、调整好歌唱前的心态
往往在歌唱前我们会希望自己有超水平发挥的演唱,能发挥出个人能力的极致,有这种想法并不算是一种错误的心理,不管是歌唱,考试,工作等等,一个人的正常心理往往是希望发挥出比平时更好的状态,只不过这样的心态越强,很多时候结果往往会与之相反,举例一下,你刚开口演唱了一句,你发现声音出来的效果不理想,离你预期的差远了,在接下来的演唱过程中,一种"已经失败"的心理阴影会一直伴随着你,导致你整首作品演绎不好。
与这种心理相反还有一种是怕出错的心理,这也是一种对演唱很不利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在声乐学习者当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每个歌唱演员都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作品,但害怕出错的心理往往会在演唱进行中出现进行破坏,搅乱歌唱者表演的正常秩序。举例一下,你刚开口演唱,脑子里就在想,我等下会不会出错?高音能上去吗?换声点能自然吗?这样的心理存在,同样会要你不能很好的演绎作品。
再有一种心理就是怯场或情绪亢奋。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造成的精神紧张,以致原来已经形成的熟练动作、熟记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这种难以自控的心理反常现象在歌唱艺术上俗称"怯场"。或许怯场的现象出现在初登台演唱的人群中较多,他们往往对舞台有种向往又感到陌生,会导致本来已经比较成熟的歌唱技巧在舞台上发挥不出来,嗓子发紧,脑子空白,所以,要克服这种心理,我们不妨在上台前多做些要自己放松的事,不要去想舞台上的情景,深呼吸,听听其他的音乐要自己大脑放松等等。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歌唱者在演唱、演出、比赛等表演中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歌唱艺术魅力,并能获得成功,是一定必要的积累与准备落实、舞台的锻炼、优良的技能技巧和艺术修养的结合及心理素质的稳定性等表演要素的综合作用实行的成果。歌唱表演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其内在的要素是全方面的,而要真正掌握好歌唱的艺术表演,最终要靠我们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因为一个成功歌唱表演者是需要在不断的奋斗和历练中成长的。
参考文献
[1]公孙尼子.乐记[M].北京:北京国学时代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826页
关键词:演唱技巧;选择作品;融入情感;把握风格;调整心态
【中图分类号】G633.9
歌唱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个种类,是人们用以表现客观世界和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它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歌唱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必须通过运用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把声乐作品生动地传达给欣赏者,如果没有歌唱表演,声乐作品只能作为乐谱的符号形式存在,而不能真正成为艺术。那么,作为一名歌唱者,我们应该在歌唱表演前做好哪些应有的准备工作呢?
一、掌握成熟的演唱技巧
一个成熟的演唱者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长期刻苦坚韧的训练过程中逐渐造就的,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你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发声体一个器乐本身,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克服你身体机能上的种种内在冲突,努力找对最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只有拥有了过硬的演唱技巧你才会有足够的自信站在舞台上表演好作品,才会有去表现歌曲艺术性的欲望,不然,你的大部分注意力将会是在如何唱好高音,如何做好气息,如何唱好换声点,那样唱出来的作品固然就不会有生动性,首先没有感染到自己,更不说去感染听众,演绎好作品,当然,个人觉得除了成熟的技巧外,还需要有舞台演唱经验。
二、务实的选择好演唱作品
在选择歌曲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一定要十分慎重,要选择声乐学习者在技巧、能力上能胜任的歌曲。著名的华裔教授赵梅伯曾说:"假如有一位声乐教师,在你还未受到过两年或三年以上的训练,就让你唱现代歌剧,那么恕我不客气的说,这位老师在毁灭你的艺术生命,等你发觉时,可能为时已晚,无法挽救"。
当我初学声乐阶段时,听到哪首歌好听,流行,难度高就去试唱,有些音高自己根本不能胜任也强行喊,有些作品根本不适合自己的嗓音音色也拼命模仿演唱者,这样经常导致自己的嗓子出现问题,有些唱法与自己所学的发声方法也形成了冲突,一再会要自己感到在学习声乐的路上找不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很多时候自己的歌唱风格稳定不下来,一下子偏民,一下子偏美,那是因为我们都会容易产生一个误区:认为只有能唱大曲子就说明声乐技巧能力好;只有唱难度大的歌曲才能显示自己的本领。只有音高越高才越能体现你的嗓音条件,其实并不然。当我们评判一个声乐学习者歌唱的好坏并不是以作品大小难易来界定的。女中音有女中音的美,女高音有女高音的特色:民歌有民歌的味道,美声有美声的魅力,只要掌握好技巧,找到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作品,同样能演绎出出色的作品。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试着从自己本身嗓音条件和技巧水平出发,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歌曲来演唱时,首先立刻变得踏实、自信了很多,而且演唱效果非常好。
三、演绎作品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中国汉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1]。
没有感情的演唱,是不会动人的。即使你拥有非常好的技巧,要人觉得你每个音高每个音色都达到了该有的水平,也总会觉得缺少了什么,我欣赏过同样一首《受伤的新娘》,很多不同歌唱家演唱,每一个技巧与气息都非常好,但是真正能感动到我的,只有巴托丽的,演唱中的她没有夸张的头发造型,没有绚丽的舞台服装,也没有五光十色的舞台布置,只是安静的站在小舞台上,一架钢琴伴奏,整个演唱过程微闭双目,气氛安详朴质,在欣赏过程中,我觉得连自己的呼吸声都是一种打扰到听她演唱的噪音,虽然演唱的是意大利文,但却深深打动了我感染到了我。就像我一个大学学生跟我交流时说的:"有时当你突然唱到某句歌词某个音高的时候,自己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感到异常的被自己感动,那种感觉真的很好。"所以我个人认为,真情实感的流露是演唱作品最重要的灵魂,是比一切物质享受都美妙的。
四、准确地把握好作品风格
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演唱中重要的环节。词曲作者们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艺术流派,他们的文化观点,艺术兴趣,艺术风格与当时的时代是紧密联系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对演唱者声音的音色,面部表情,形体动作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把握好歌曲风格就是把握好歌曲艺术文化背景。有很多演唱者不注意把握歌曲风格,甚至不知道自己要演唱的作品是哪个地区,哪个民族,什么形式的歌曲。只是唱准了音符,唱对了字,但唱出的歌曲却是面目全无,没有任何风格可言。因此,在演唱时切忌风格特点混淆,张冠李戴,违背原作的初衷,破坏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
五、调整好歌唱前的心态
往往在歌唱前我们会希望自己有超水平发挥的演唱,能发挥出个人能力的极致,有这种想法并不算是一种错误的心理,不管是歌唱,考试,工作等等,一个人的正常心理往往是希望发挥出比平时更好的状态,只不过这样的心态越强,很多时候结果往往会与之相反,举例一下,你刚开口演唱了一句,你发现声音出来的效果不理想,离你预期的差远了,在接下来的演唱过程中,一种"已经失败"的心理阴影会一直伴随着你,导致你整首作品演绎不好。
与这种心理相反还有一种是怕出错的心理,这也是一种对演唱很不利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在声乐学习者当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每个歌唱演员都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作品,但害怕出错的心理往往会在演唱进行中出现进行破坏,搅乱歌唱者表演的正常秩序。举例一下,你刚开口演唱,脑子里就在想,我等下会不会出错?高音能上去吗?换声点能自然吗?这样的心理存在,同样会要你不能很好的演绎作品。
再有一种心理就是怯场或情绪亢奋。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造成的精神紧张,以致原来已经形成的熟练动作、熟记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这种难以自控的心理反常现象在歌唱艺术上俗称"怯场"。或许怯场的现象出现在初登台演唱的人群中较多,他们往往对舞台有种向往又感到陌生,会导致本来已经比较成熟的歌唱技巧在舞台上发挥不出来,嗓子发紧,脑子空白,所以,要克服这种心理,我们不妨在上台前多做些要自己放松的事,不要去想舞台上的情景,深呼吸,听听其他的音乐要自己大脑放松等等。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歌唱者在演唱、演出、比赛等表演中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歌唱艺术魅力,并能获得成功,是一定必要的积累与准备落实、舞台的锻炼、优良的技能技巧和艺术修养的结合及心理素质的稳定性等表演要素的综合作用实行的成果。歌唱表演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其内在的要素是全方面的,而要真正掌握好歌唱的艺术表演,最终要靠我们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因为一个成功歌唱表演者是需要在不断的奋斗和历练中成长的。
参考文献
[1]公孙尼子.乐记[M].北京:北京国学时代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8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