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射波刀放射治疗利用率统计与弃用原因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统计射波刀治疗中CT引导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的利用率,并分析金标弃用的原因,为射波刀治疗金标植入、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和放射治疗操作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2017年3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CT引导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52例,其中肺22例、肝12例、纵隔淋巴结5例、腹膜后淋巴结8例、胰腺3例、腹腔淋巴结1例、盆腔淋巴结1例。射波刀共治疗45例肿瘤患者,42例使用金标联合呼吸追踪进行治疗,3例因不能使用金标改为脊柱追踪。植入金标52例中,有7例未行射波刀放疗。统计患者在射波刀治疗时使用金标和弃用金标的数量,得到金标利用率和弃用率。对弃用金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

42例使用金标联合呼吸追踪患者植入131颗金标有85颗使用,利用率为64.89%;弃用46颗,弃用率为35.11%。造成金标弃用的主要因素有刚性误差大12颗(26.08%),植入金标不符合要求有19颗(41.31%),其中45°共线的有2颗(4.35%)、金标间距小于阈值的有4颗(8.70%)、连线角度<15°的有5颗(10.87%),其他因素有15颗(32.61%),其中无法正确识别的5颗(10.87%)、物体遮挡的有4颗(8.70%)、移位的有6颗(13.04%)。植入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有气胸4例,血胸1例,疼痛2例,未出现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

与既往单纯CT引导徒手植入和超声引导下金标植入文献比较,CT引导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金标植入,可减少穿刺针数目,降低患者穿刺造成的风险和创伤,降低金标植入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植入的金标会因各种原因造成弃用。因此,在金标植入等环节中需考虑此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尿钚放化分离结合α谱分析的监测方法作为职业人员吸入钚所致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适宜性,为核工业职业卫生管理和钚设施单位开展尿钚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以美国能源局(DOE)核设施单位的钚化合物组成为例,使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分别推导了急性和慢性吸入钚化合物致个人有效剂量分别为1 mSv时的尿钚水平,并与放化分离后α谱分析的典型探测限进行比较,分析尿钚监测用于个人剂量估算的适用性。结果仅对于吸入M类钚
影像组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图像分析方法,大量研究证实了其在食管癌分期、治疗反应和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本文从影像组学的研究背景出发,就其在食管癌的临床应用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太赫兹波频率位于宏观电子学和微观光子学之间,因此,这种辐射既表现出类似光子特性,又表现出类似电子特性,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力发展,太赫兹源与检测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国际科技界认为,太赫兹波可能引发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近年来,太赫兹波辐射对生物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新课题。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国内外均属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就太赫兹波特
目的对比携带125I粒子的可降解导管植入和徒手粒子植入后粒子纵向间距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用薯蓣制成24个模拟病灶,分为徒手组和粒子导管组,每组12个模拟病灶,由3位医师完成粒子和粒子针插植,每位医师每组插植4个病灶,每组共插植60针道,并按设定粒子间距(0.5和1.0 cm)分别在两组模拟病灶内行粒子植入。术后CT复查,并测量粒子纵向间距。配对t检验分析徒手组和导管组与设定间距偏离的差异。结果徒手
目的对比分析三联疗法和根治性放化疗对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鳞癌124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三联疗法组(54例)和根治性放化疗组(70例)。三联疗法组为手术联合新辅助或术后辅助放化疗,根治性放化疗组仅接受放化疗。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对肿瘤局部控制率、3年生存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的影响。结果三联疗法组和根治性放化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8.5%和35.7%,差异有统计
目的分析采用部分腮腺靶区行放射性粒子治疗早期腮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4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早期腮腺癌患者14例,所有患者手术均行肿物局部切除,术后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据靶区设计不同分为两组,部分腮腺靶区组和全腮腺靶区组,每组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并比较两组病例靶区体积、植入粒子数量、患侧下颌骨升支、咽缩肌、颈髓、外耳道、中耳、乳突等危及器官的受照
目的通过对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内乳淋巴结局部放疗,探讨一种新的切向50°双弧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tangential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T-VMAT)技术的剂量学特点,评价T-VMAT对心脏的潜在保护作用。方法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加楔形板切线野(W-TF)、6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6F-IMRT)和T-VMAT计划,靶
目的对早期、左侧乳腺癌患者采用6 MV X射线有均整器(FF)与无均整器(FFF)模式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d-IMRT)技术放疗后的辐射致癌风险进行比较,为临床放疗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6 MV X射线有、无均整器模式两种放疗技术分别对20例早期、左侧乳腺癌患者设计两野共面动态调强治疗计划。在95%体积的计划靶区(PTV)、临床靶区(CTV)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射野参数和计划优化参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及其干性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富集细胞中富含肿瘤干性细胞群的球囊。将ECA-109及其干性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以及药物+照射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浓度,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术后中等分割照射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8月,本院20例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入组。中等分割处方剂量为盆腔45 Gy/25次,1.8 Gy/次;前列腺床62.75 Gy/25次,2.51 Gy/次。不良反应的评价采用北美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和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1例(5%)患者出现了2级急性胃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