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的由来与发展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05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和各界爱国人士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实行“一国两制”,主体是社会主义,即大陆10多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允许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说,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对立双方在统一后仍各自保留自己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长期共存,互惠互利,共同繁荣。这一构想提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目前各方对“和平统一”均表赞许,但海外、特别是台湾方面有些人怀疑“一国两制”只是中共的诱饵,台湾若吞下这个诱饵,则“两制”仍将变为“一制”。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西藏和平解放时就是“一国两制”,后来则变成“一国一制”。蒋经国生前曾亲自号召全体国民党员和台湾民众“从西藏悲剧中,吸取对付中共和谈攻势的教训。”迄今为止,台湾方面仍不时宣传“一国两制就是西藏模式”,认为它在本质上只不过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所制订的“和平解放战略”的翻版。另一方面,大陆的学者在论及“一国两制”时,普遍认为它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形成,对它与“和平解放”的关系则语焉不详。有些同志则顾虑让两制“长期不变”是否背离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对于确保“一国两制”的圆满成功也是一种潜在的思想障碍。
其他文献
近日,国家教委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高教(教育)局(厅),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学校发出了《关于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通知》。通知指出,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总结了十多年来我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极其深刻、精辟地论述了我国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活生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谈话也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
<正> 以人民群众为基本力量的历史主体,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总是带着自己鲜明的历史特征登上历史舞台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包括历史主体的意志、品格、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历史主体内部相互关系在内的广泛特征,都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决定的;而历史主体又通过历史活动,以自己的特征深刻地影响着客观历史进程,使历史带上主体的明显痕迹。“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一切社会主义理论不同,它既能以非常科学的冷静的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进化的客观进程,同时又能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当然,还有善于摸索到同某些阶级的联系,并实现这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