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考查方式灵活多变,命题角度创新性较强,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而这些题目往往来源于课本中的某一部分知识,只是在命题时进行组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就导致许多中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验能力。本文根据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题目,并结合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谈谈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一、仪器和药品使用能力
化学仪器和药品是进行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应要求学生对学习中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能够识别,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对于仪器的使用,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做到“三会”,即:会识别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会正确选用仪器进行实验;会画常用仪器的剖面图。对于药品的使用,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懂得药品取用的规则,要求学生学会根据试剂的状态、性质以及用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取用方法,然后再实践操作。对于一些腐蚀性药品、剧毒品、易燃品,每次用量,要做好认真记录,防止流失或带出实验室。注意节约药品,严格限制药品的用量。因为中学里许多定性实验,往往是需要凭借经验定量地取用药品的。
二、实验中基本操作技能
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由于这类实验试题情境新颖、设问巧妙、铺垫得当、知识新、思维量大,所以区分度很好。然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不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可以适当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中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例如高中化学教材中《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中的验证性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眼到、手到、心到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设计技能
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实验题中,屡屡出现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题型,该类试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与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结论的能力
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描述并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进行实验时,做到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并随时记录测得的数据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养成边实验边记录的好习惯,记录必须忠实详尽。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的全部过程,如加入药品的数量,仪器装置,每一步操作的时间、内容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包括温度、颜色、体积或质量等)。
五、课外实验能力
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相信我们的学生,激励我们的学生,将科学探究实验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比如利用不溶性碳酸盐或碱能溶于酸的原理,设计除水垢的实验;利用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制作一个水果电池,从而让学生体验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之,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努力改革实验教学,使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化学实验开展,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宝殿.化学合成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杨建华.实验技能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0).
[3]冯忠汉,廖时人.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仪器和药品使用能力
化学仪器和药品是进行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应要求学生对学习中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能够识别,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对于仪器的使用,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做到“三会”,即:会识别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会正确选用仪器进行实验;会画常用仪器的剖面图。对于药品的使用,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懂得药品取用的规则,要求学生学会根据试剂的状态、性质以及用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取用方法,然后再实践操作。对于一些腐蚀性药品、剧毒品、易燃品,每次用量,要做好认真记录,防止流失或带出实验室。注意节约药品,严格限制药品的用量。因为中学里许多定性实验,往往是需要凭借经验定量地取用药品的。
二、实验中基本操作技能
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由于这类实验试题情境新颖、设问巧妙、铺垫得当、知识新、思维量大,所以区分度很好。然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不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可以适当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中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例如高中化学教材中《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中的验证性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眼到、手到、心到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设计技能
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实验题中,屡屡出现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题型,该类试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与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结论的能力
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描述并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进行实验时,做到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并随时记录测得的数据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养成边实验边记录的好习惯,记录必须忠实详尽。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的全部过程,如加入药品的数量,仪器装置,每一步操作的时间、内容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包括温度、颜色、体积或质量等)。
五、课外实验能力
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相信我们的学生,激励我们的学生,将科学探究实验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比如利用不溶性碳酸盐或碱能溶于酸的原理,设计除水垢的实验;利用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制作一个水果电池,从而让学生体验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之,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努力改革实验教学,使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化学实验开展,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宝殿.化学合成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杨建华.实验技能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0).
[3]冯忠汉,廖时人.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