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鱼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不要在意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想象力。率直而乐观才是幸福生活的法宝,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都应该成为一条“大鱼”,自由的畅游在水域中,即使身有所限,想象与神思却无拘无束,任他驰骋。
  [关键词] 《大鱼》蒂姆·波顿 魔幻现实主义 现实寓意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23
  一、蒂姆·波顿个人继往开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就像电影开头的台词说的那样,“他从一出生就显得与众不同”,男主角出生时如香槟酒瓶塞般冲出来的搞怪情节拉开了这部电影的叙事部分。男主人公爱德华从他儿子威尔还是小孩时就喜欢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这一生众多离奇的故事,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小威尔越来越不能理解自己的父亲,他认为父亲过去给他讲述的那些故事都是假的,或者说这些故事是经过包装和粉饰过的。渐行渐远的父子关系让儿子威尔离开了这个家以及他喋喋不休的父亲。
  离家3年后,儿子带着已有身孕的妻子回来见他已身患癌症的父亲最后一面。观众跟随着威尔对他父亲所讲故事的回忆,一起体验了男主角爱德华“传奇的一生”。在父亲充满魔幻风格的故事里,那如香槟酒瓶塞般冲出来的小婴儿,那神秘的女巫,那丑陋而善良的巨人,那如世外桃源般的小镇,那光怪陆离的马戏团,那童话般浪漫的求爱历程,那在车窗外裸泳的美人鱼……无不体现出丰富而有趣的想象力。
  影片的最后,当晨曦透过窗户柔和的照射在病房的墙壁上,老爱德华忽然觉得精神抖擞,身轻如燕。也许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他立刻让威尔抱起他,争分夺秒的赶往河边。仿佛又是爱德华的某次历险,他们冲过了旁人的阻挠,抛弃了轮椅,在马路上超车。老爱德华神清气爽,好像不是个将要奔赴黄泉的临死者,而是去跟老女巫眼中的预言约会,归心似箭的去完成一次回归。而当他们到达河畔时,所有故事中的人物都提前出现在那里,等待他,欢送他。老爷子此时也是欢悦不已的同众人挥手告别,没有一个人悲伤,他们都在为他高兴的祝愿。最后,当威尔将他平躺放入水中时,他化成了一条大鱼,那条时常出现却又神秘莫测的大鱼。儿子在父亲爱德华弥留之际,终于理解了父亲长久以来的良苦用心,他用父亲讲故事的方式为父亲这一生的故事划上了最精彩的句号。
  纵观整部影片,从画面风格来说,会发现本片提姆·波顿是在继承以往风格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的作品。波顿在以往风格比较突出的作品中,总是极力营造一种略带恐怖气息的魔幻氛围,无论是从《蝙蝠侠归来》中的猫女,到《火星人进攻》中的外星美女,还是从《剪刀手》中的爱德华到《无头谷》中的搞怪医生,无不透露出黑色诡异的氛围与另类诱惑的魅力。而在布景方面,作为从事美术和动画出身的导演,他特别在意场景的神秘感觉。到了《大鱼》,这些怪异的风格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从内容来看仍然是那么的光怪陆离、不拘一格;在形式与风格上则褪去了黑色诡异的外衣,披上了一层温馨浪漫的轻纱。只有在那关于女巫的少许场景中,我们才能感觉到过去波顿最拿手的魔幻风格;即使是那样的场景,他也加入了不少喜剧因素来冲淡场景的惊悚,使观众稍微加快的心跳很快就被随即而来的嘻嘻哈哈所抚平。
  二、电影中“仁者见仁”的寓意桥段
  《大鱼》这部电影除了各种离奇故事和美轮美奂的场景,还有一个看点就是让众多观众争论不休的各种寓意桥段。笔者以其中争论最多的桥段为例试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电影的名字“大鱼”,为什么以“大鱼”作为电影的名字:第一是因为“big fish story”为美国俗语,意为有趣的或夸张的童话,弥天大谎;第二是由于男主角爱德华叙述中那条巨大无比的鲶鱼;第三,爱德华认为自己在阿拉巴马州的小镇是“小池塘里的大鱼”,要出门闯荡。这些都是符合整部电影的特性和具体故事情节的。而大鱼的“大”,更是为了体现男主角的优良品质,因为大鱼之所以长的大,是因为它从来没有被人抓到过,之所以没有被人抓到过,是因为它能经得住各种诱惑。这其实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不管你眼前的一切有多么的美好和令人向往,但是,不要停止你的追求,不要停止前进的步伐,只有这样你才能寻找到更好的未来!
  其次是爱德华遇到的亦真亦幻的“美人鱼”,其实就是爱德华钓起的那条吐出戒指给他的美人鱼,大鱼代表的就是爱德华追逐的人生态度,自由自在、轻松写意,也是大鱼这部影片本意所在(最后爱德华被放到水里之前,把戒指还给了她,落到河里,变成大鱼,在所有有水的地方出现)
  最后是挂在绳子上的鞋的寓意。幽灵镇是一个世外桃源,镇上的居民过着淳朴无忧,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爱德华第一次来到幽灵镇的时候,镇长告诉他:你来早了。寓意是,爱德华风华正茂,正是要开阔眼界的年龄,当他意外来到世外桃源的时候,虽然知道这就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最终归宿,但是爱德华还是决定要离开幽灵镇,去大城市感受现代工业文明。幽灵镇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区别于工业时代的悠闲生活方式,镇民将鞋子挂在绳子上,意味着镇民对这种淳朴生活的拥护,和对工业文明的拒绝,然而这对年轻的爱德华来说,却是一种保守落后,他年轻的心渴望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他来自一个小镇,却在另一个小镇被挽留,即使被拿走了鞋子,爱德华仍然在镇民的失望中走向了通往文明中心——城市的道路。
  三、《大鱼》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关于人生的态度:“我快乐,所以我富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
  虽然爱德华·布鲁姆是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并不断的付诸行动,虽然奋斗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有时甚至要忍受极度的痛苦,但这个乐观的年轻人并没有把这些看成是苦难,而是把它们想象成童话世界里的一些充满奇幻的愉悦经历,不管是遇到过的各种人,还是带给他喜怒哀乐的各种事情,他都以童话般率真积极的心情去面对与处理。因此他的一生充满了童话,充满了魔幻的经历,他永远生活在童话般快乐的心境中;他也愿意用他这样乐观的心境去影响周围的人,他的朋友,他的家人。虽然这看起来未免有些阿Q精神,但事实上这样做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一个孤军奋战的年轻人在确定了目标的前提下有了不惧艰险的精神,比如爱德华坚信自己是不应该随便死掉的,而是会像女巫眼睛里看见的那样离开,这种类似天真的想法却执着的引导着他度过种种危难。最后他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与心爱的女人生活在了一起,有了美满的家庭(虽然儿子对他不很理解,但那也是剧情发展的需要),可能在一些人眼力,爱德华最后也是个普通人,没有大富大贵,但公平地讲,一个出身小乡村的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能打拼到中产阶级已经实属不易,更重要的是,爱德华的人格魅力已经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他的朋友喜欢他爱戴他是因为他乐观的性格使人感到轻松,他的真诚使人感到友善,所以他讲的故事到底有多真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好人,大家喜欢的人,有如此好的人缘难道不也是一种财富吗?
  同时我们从爱德华的人生态度中也能得出另一种启示,那就是快乐未必要等到成功以后,奋斗的过程远比结果时间长,而什么算是成功也因时而异,因为人总是有更高目标的,所以,一个成功人士的观点非常有道理,那就是“我快乐,所以我富有,而不是我富有了才快乐”。这也正是爱德华的写照,即使是在艰难甚至凄惨的马戏团的生活中他依然能展现出非常纯真的、孩子般的笑容来,难得啊、可敬啊。因此,我们看完电影后应该好好想一下,我们是不是经常抱怨生活的枯燥与平淡,想努力而遇到很多的不公平,其实不要去在意你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重要的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
  (二)关于好男人:爱德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他勇敢、真诚、热心、顽强、自信、乐观,对爱情更是坚贞不移,堪称典范。
  从他疯狂的爱上桑德拉并如愿和她结婚之后,这种热情就没有减弱过,不论身处何处他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妻子身边,不辞辛苦的工作也是为了让妻子让他的家庭过的更好,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一如对待人生,充满了童心,过得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一样,在一起就永远不会分离,即使他要去很多地方遇到很多人,因此在面对已经长成少女的暗恋他的小女孩时,他才会果断地说不。其实这个比他小10岁的小姑娘也是非常美丽非常爱他的,爱德华在面对一份同样真诚同样美好的感情而没有放弃自己的诺言,没有背叛他的爱情他的妻子,可以说他真的是一个好男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好男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得到的是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以及完美的家庭。影片中有一段很感人的镜头,已是垂暮之年的爱德华和桑德拉,在水里紧紧相拥,他们的爱情是完美的,所以即使是其中一个即将离开也不会枯竭。
  (三)关于处事之道:影片中讲了很多的故事,看上去个个都荒诞不经,其实都很有寓意。
  巨人的故事说明我们应该对周围的非正常人多些关怀和理解,外表可怕的他们也许更希望被社交所接纳;幽灵镇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宁静欢畅、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的地方,但如果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就应该毅然离开,踏上自己奋斗的征途,哪怕它是充满了艰险的道路。我需要奋斗,需要证明自己,这一切必须发生在我还没老之前。而幽灵镇后来面临崩溃更是足以证明人类绝不能停止对生活的追求;遇到连体姐妹花的故事说明你的真诚有时可能会感动原本是敌对的人,甚至会来帮助你。
  (四)关于“大鱼”:我们都应该是那条大鱼。
  影片的开始,一条大鱼游荡在水中,前面是无数的诱饵和鱼钩,这时话外音响起:有些鱼天生就不会被钓到。鱼其实就是人,综观整个片子,其实就是一部小人物的奋斗史,只要你胸怀大志,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努力行动,你就可以抛开所有的私心杂念来完善充实自己,像那条大鱼一样自由遨游,不会被普通的诱饵吸引,不会被一点点小利所断送,用自己已知的所有时光享受生命带来的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应该成为一条“大鱼”,自由的畅游在水域中,即使身有所限,想象与神思却无拘无束,任他驰骋。
其他文献
[摘要] 为顺应现实文化语境的变迁,剥离人物本体的传奇性,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消解在对个体生命的关照中,转向人性的探索,贴近观者的情感诉求,获得情感共鸣。然而,中国传统的忠奸对立与现代的复合式思维模式间的悖论,对情感力度的消弱和情节叙事的矛盾,是无法回避的硬伤。在浮尘欲盖弥彰的当今社会,文化寻根的回归是中国电影的救赎之路。  [关键词] 戏剧 电影 叙事视角 人文精神 后现代主
[摘要] 先锋式的戏剧探索,是一部实验剧。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要完成剧本的最高任务。演员的“人物自传”就是表演元素的基础,演出的过程与最高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了最高任务,就要有贯串行动线,它就像一根串连零散珠粒的线,把一切元素串连起来,这样的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的矗立在观众面前。因此在角色的创造中,要抓住表现最高任务的舞台元素,才会有舞台自我感觉和创造性的动作,创作生动的人物形象。  [
[摘要] 电影《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一部以反映同性之间的“爱情”的新时代影片,其色彩格调都是灰暗朦胧的。很多人在探讨其电影内涵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男同性恋的混乱生活上,其实导演的初衷以及我们美学价值的背后思考更应该是对同性爱情模式的初步探讨,力求一种更适合于人类生活和生命意义的存在方式。  [关键词] 《春风沉醉的晚上》 夜幕 同性爱情模式  doi:10.3969/j.issn.1
[摘要]瓦格纳是西方音乐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的人物。他既是作曲家,指挥家,又是优秀的诗人、作家、哲学家和评论家。通过对瓦格纳的音乐创作领域、思想领域、音乐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剖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他。  [关键词]瓦格纳 创作领域 功利主义 艺术影响    纵观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史,瓦格纳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人们对于他的评价不一。我希望通过对瓦格纳的剖析,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瓦格
由汤唯、吴秀波主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讲述了“小三”文佳佳因为怀孕来到美国西雅图的“月子中心”待产,在经历了一系列价值冲突和生活的变动之后她终于摒弃了拜金的思想,和男主人公“月子中心”的司机弗兰克收获了一段朴实浪漫的爱情。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上映以来却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至今票房已过四亿,远远地超过了同期上映影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火爆的上映佳况?仅仅是因为它是年轻人喜爱的浪漫爱情剧吗?影片宣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音乐教学对于丰富这个时期人生情感的体验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而民族音乐中本土音乐的教育更有助于他们乡音乡情的丰富。中学音乐教育引入本土音乐,是新时期赋予学校音乐教育的使命,只有整合各地本土音乐资源,切实地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深入做好本土音乐教学,才能使民族音乐生根于华夏大地,深入到民族子孙中。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  本土音乐  中学音乐教育  接龙打
摘要:电影《芙蓉镇》是一部歌颂人性,歌颂人道主义,歌颂生命搏斗的影片。影片着力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示生活中的小人物,通过对片中人物从人性的压抑到生命的搏斗的浮沉起落、大喜大悲人生历程的展现,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满性、层次去反映一个时代,对人的历史进行深入的探询,还原历史的真实。  关键词:人物形象 丰满 探询 历史 还原    电影《芙蓉镇》是1986年由作家阿城和著名
[摘要]《红楼梦》中作者以贾宝玉的视角对世界进行观察,他应该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文学作品中,贾宝玉形象不能被融于忠奸正邪善恶等任何的模式,他的言行、思想、性情等使他与众不同,他成为文学画廊中没有先例也极难仿制的复杂形象。贾宝玉形象的塑造,很能显示作者独特、深邃、超前的思想。  [关键词]贾宝玉 另类 双性人格    一、非凡的降生    贾宝玉是非同寻常的,从他的前世、投胎、落地到成长都如此。在
[摘要]“家庭”之观念没有国界、不分人种,细腻的李安融合中西方文化之长,利用独特的影像表达手法,以“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为切入点,反映我们平时忽视或者在试图逃避的一些现象,从而展示家庭伦理电影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李安 父亲 东西方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03    一、独特的成长背景  李安身上体现着外柔内刚、
摘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采取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运用独具特色的色调渲染、追逐镜头和意识流性质的剪辑,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示了贫民窟中长大的杰玛·马利克令人心酸的经历。影片在真实再现印度贫民悲惨命运的基础上,对人性的善与恶、愚昧与智慧以及暴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蒙太奇叙事 氛围塑造 现实主义    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低成本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成为81届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