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敲门声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爸爸妈妈没有在家,我也不敢上床睡觉,一直在焦急地等他们回来。已经十点了。一点儿人影都还没有看到,心里已有几分惶恐。
  这可怎么办呢?没关系,可能就要回来了吧!我自己安慰自己,希望能得到一点平衡。寒风不停地刮,我的心也随着风不停地跳动。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我欣喜交加,快步走上前去开门,走到门口时,我停住了脚步,心想:爸爸带了钥匙呀!怎么不自己开门呢?真是奇怪。
  想到这。我的心跳得更快了,会不会是小偷?会不会是强盗?会不会是坏人?我心乱如麻,连忙跑回了房间,自我慰藉也压抑不住我的紧张,真的不敢再想了,但一幅幅不好的画面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人心惊胆颤。
  敲门声不停地响起,我想:是不是爸爸想试一试我的胆量呢?我慢慢地挪到门边,但强烈的敲门声和我的幻想让我每迈出一步,就好像拖着千斤脚镣似的。
  敲门声慢慢地减弱了,我听见外面有几丝声音,但望而却步。呆在原地不敢动,全身有些颤抖,紧张,呼吸急促,连眼泪掉下来了都不知道。
  电话铃突然响了,把我从危难中解脱出来,我踉踉跄跄地奔过去,抓起电话,是爸爸打的。我颤抖着语音,冒出的第一句就是:
  “爸爸,你怎么还没有回来呀?”
  爸爸说:“我就在门外,怎么不开门?我忘了带钥匙了……”
  我像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咦?眼前不就是爸爸忘带的钥匙吗?……
  我马上打开门,看见爸爸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我既后悔又开心,眼泪几乎冲出了眼眶,后悔的是没给爸爸开门,开。的是爸爸终于回来了。想到我的那些莫名的害怕,心里也不觉得真是好笑。
  哎!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坏人,纯属自己吓唬自己。
  (指导老师:杨礼)
其他文献
【正】 十一世纪末,苏东坡被贬于儋州(今广东省海南岛)时,写了一组和陶渊明的诗,共一百二十首。其中之一题名《酬刘柴桑》,诗云:“红薯与紫芋,远插墙四周。且放幽兰香,莫争霜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现在中学生大多不爱好文言文。他们学习古文。其实脑子里映现的是现代文,他们习惯在头脑中将其转换成汉语,由于经过这样一个转换机制,导致了古文阅读速度大大降低,古文阅读能力久久得不到提高。  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其实并不全与学生有关,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一篇古文的基本过程总是这样:1,字字落实,将文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全部搞定;2,句句疏
同事小张这些天天天发牢骚,烦这,烦那,做什么事情都带着怒气,其实在生活中,爱抱怨的人何止小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