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于永正老师对话作文课有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n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瓶颈,“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最大烦恼。为了教好作文,语文老师可称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境地。前不久,我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堂对话作文观摩课,真是受益匪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阑珊处”。于老师将自己的人品、智慧、艺术修养融进作文教学中,使他的作文教学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创设宽松的情景,走近学生心灵
   于老师走进课堂,和学生的几句对话,平易近人,谦虚随和。于老师高兴地走进课堂说:“大家好!欢迎老师吗?对我有了解吗?老师对你们说我什么了啊?喜欢老师的理由是什么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创设和谐的氛围。杨再隋教授曾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贯穿其间的是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是的,正因为于老师爱学生,所以他善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一上课他就鼓励学生想说话就直接站起来说,有问题就直接站起来提。在他的鼓励下,孩子们不再拘谨,平等交流,相互尊重。他们一古脑儿提了许多问题,于老师都逐一认真解答。老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然后于老师要求把对话写下来,正是这样贴近生活的言语交际活动,使孩子们想说,要说,会说,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渐渐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
   二、提供想像的情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为学生提供想像的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来自内心想像的东西,写出真实的內心世界,符合孩子们习作的心理需要。于老师懂得孩子们的这种需要。他让孩子们课堂展示自己的作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点评。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指出作文的问题,相互指正,合作探究。特别是对话中的提示语,有的想到了神态描写,于老师是高兴地走进教室,有的想到了动作提示,写到小猴子摆摆手说……充满个性的想像带来的是充满个性的表达。当老师要求孩子们把想到的写下来时,我们看到孩子们急于一吐为快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三、重视生活的体验,鼓励学生角色参与
   要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源泉,反映生活本色,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
   正当孩子们沉浸在小猴子和猴妈妈风趣的对话时,这时于老师和孩子分角色对话,动作和语言是活灵活现,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到了忘我的境界。于老师扮演小猴子,孩子扮演猴妈妈,语言生动风趣,动作到位,引导孩子把自己所看到的真实的再现出来,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课堂展示,于老师把一现象搬进课堂,旨在引发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在内心产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这里,孩子们又得到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同时也使学生学会观察,体现了作文指导的教学思想。
   四、优化读写结合,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于老师深谙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上作文课,他同样注重读写结合。当他发现孩子们语言的匮乏时,他注重字词的积累和朗读能力的培养,他多次要求孩子课堂展示朗读,看看谁读得最有感情,给孩子充分的朗读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语感,让孩子提高了语文的素养,达到新课标的目标要求,让我们明白作文到底要教什么。于老师多次提示孩子的写字姿势,要求孩子书写规范,找出书写好的,课堂展示,给孩子树立榜样,让我们懂得小学作文要教孩子什么,让我们在百家争鸣的当代,看到简单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五、实施鼓励性评价,保持学生快乐心态
   纵观整堂作文课,没有一个学生不是积极参与的。于老师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以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我们不时听到他对学生说:“不错!”“真好!”“好的!”“好啊!”“写得真快!”“又快又好!”孩子们在这样一位老师面前,启动了心智,敞开了心扉,他们畅所欲言,欲罢不能。孩子有了创新,于老师大胆的给予鼓励,奖励10分,奖励20分,赏识教育给了孩子信心和勇气,激发孩子创作的热情,挖掘孩子的潜质,让孩子在作文中享受自我表达的快乐,实现了“快乐作文,作文快乐”的理念。
   能否把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是衡量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毋庸置疑,于老师的作文教学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能及时了解学生习作中的疑难之处,给予指导、点拨;能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这种简单的作文教学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兰云清,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教委教研室。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则佛学故事.一大一小两个和尚来到河边准备过河,看见一个姑娘也正要过河,但河水很是湍急,姑娘显得十分犹豫.大和尚念了一声“善哉善哉”,便背着姑娘过了河,姑娘千恩
市井所称“小心眼”者,乃古之狭心之说也.狭者,窄也.譬如一小容物,水数斗即溢满,难容大物也.狭心者,怀狭隘而目短鄙,难怀宽容之心.故其眼中粒沙便可成峨,斗米就能成仓,蝇头小
“啪”!rn 电脑屏幕一下子毫无征兆地黑掉了,我顿时陷入一片沉寂和昏暗之中.尽管是响晴的午后,但我还是习惯性地拉上窗帘,一个人的宿舍,我总想给自己营造更多的安全感,当然,
人生就像一条漫漫长河,有蜿蜒曲折,也有直流畅通.我们一直在跟时间赛跑,也经常陷入迷途中.rn 高兴时,我们会开怀大笑;伤心时,我们可以抱头痛哭.生命中的难题宛如一道坎,恣意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随着课改的深入,作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教师从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写作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遗憾的是,尽管老师讲得卖力,学生学得用劲,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没有得到质的提高。这是什么原因呢?纵观对作文教学教法的众多研究,其侧重点都是对写作技巧、语言、审题、立意、创新等方面的思考,但成效不高。其实这些探究都忽视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
期刊
一rn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解的偏差和实践的走样,近些年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一股“泛语文”现象(细分下去还有“乏语文”、“非语文”和“反语文”,我将这四者合称为“F4现象
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服务的需要,也是保证人才培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但目前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
古人习文,十分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其实,并非只有古文才会讲究“起、转、承、合”。郁达夫先生的散文《江南的冬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虽非古文,但细细品来,我们能从那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的行文中解读到它那一气浑成的起承转合,从而品读到蕴含其中的隽永的意境,探循到
穿越词语的密林,我们能够看到些什么?那些可见的和不可见的,那些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那些存在的和非存在的……都在我们的视野和想念中模糊、飘渺以至于消散。想象是一种感伤,一种于事无补的梦幻。但你不能不想念,也不能忘却想念……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词语也是。  不能忘记每一个词语所带来的欢愉和快适;也不能忘记每一个词语所引发的一生感叹和狂野。检视词语,当你“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你是否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