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文化阵地建设融合路径研究

来源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思想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责,通过将图书馆、校史馆、国史馆、党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融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课堂教学“动”起来,增强铸魂育人实效,实现文化阵地建设资源的优化利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打造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文化阵地建设的融合路径。
其他文献
为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进一步落实深化“健康中国”战略。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医养+旅游产业结合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对策。研究表明:汇川区板桥镇能依托优势,以医养+旅游的方式探索出一条医养结合和康养旅游为一体的“医养游”产业结合路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为汇川区板桥镇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多元融合协同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依据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为了更好地对重型汽车转向制动效果进行控制,利用TruckSim重型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某款重型汽车转向制动时采用两种不同制动方式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重型汽车转向制动时有滑移率控制的制动方式,其车辆的横向滑移量、车身质心的横向加速度、车身的侧倾角、车轴的侧倾角变化幅度远小于常规制动方式的。有滑移率控制的制动方式能明显提升重型汽车转向制动行驶的稳定性。
“生态学”作为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在实施“课程思政”中面临着一些挑战,表现为观念上的认识程度不深、课程上的偏理成分较多、师资上的思政知识欠缺、教学上的传授方式不新。其实,“生态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我们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重构“生态学”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创新“生态学”的教学模式、完善“生态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加强“生态学”任课教师的“思政”培训,从而有效推进“生态学”教学改革,最大限度激活“思政”元素,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注入“思政”活力。
新时代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新要求,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对教师教育课程现状进行考察,当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学生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仍需加强、“产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评价尚显薄弱、“持续改进”的教师教育课程保障机制尚未实现等诸多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遵循专业认证理念,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以师范生为中心”,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基于“产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基于证据的教师教育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从而为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师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在构建“大思政”格局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校专业课教师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从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得到了重视,但仍然存在不足。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简要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困境、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面临困境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硬笔书法课程实施思政教育具有先天优势,既能联系实际,又能融入传统文化,普及面广,效率较高。在教学内容上以习近平用典为载体,求真求新求实求融。
在马克思视域中,共享是共同体这一存在方式的必然表现。阶级社会享受“共享”的最多群体是中间阶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只能由人民掌握的公共权力才能实现。体现共产主义优势的“共享”特性要充分利用资本。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既促进也阻碍“共享”。
【关 键 词】学术评价;社科类学术期刊;期刊;创新  【作者单位】金强,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刘瑶,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6.004  社科类学术期刊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为推动学术交流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科研人员数量与科研成果
通过对数据统计技术工具、云财务、财务共享等新技术的研究,以及对企业、行业会计信息资源的整合,架构“企业公有云”与“高校私有云”双用式会计云平台,实现校企协同优化会计信息资源,推进会计教学数字化转型,校企双向构建会计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进而培养符合新时代高校与企业所需的创新型会计信息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