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时代,创新和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主题,创新教育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所重视。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也要求小学生应该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正是就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属于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国的教学环节中,小学属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单是要积极拓宽学生的一般思维,关键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勇于突破原有思维的限制,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
一、创新与小学生创新能力
(一) 創新
创新主要是指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所创造出的新事物,具有超越以前旧事物的特点。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不断革新是所有人类活动的重点,是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重要表现。通过社会的发展规律可以发现,创新是属于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人类活动形式,能够促进人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创新,就是人们对世界当前水平的超越,同时也是人们对当前生活水平的超越。目前,很多人们所创造出的行为经验仅仅是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其具有的实际价值。
(二)小学生创新能力
人们从实践中得出,人们要想将一件事情成功的做好,就必须具备应有的心理特点,同时这种基本条件也被称作是一种心理特点。简单的说,就是能够顺利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创新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发现新事物,透过事物的发展规律所取得的新理论,同时这些新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都是取得一定进步的能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创造出对人类社会有意义的新成果,并且为社会提供一定的贡献价值。在小学生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思想,从个人的心理上去创造某些有意义的东西。小学生的创新,就是开发自身潜在能力这一层次上的创造性,即实现自我的创造性。凡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而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上我们都能够将其理解为创新。其创新活动与结果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直接显示其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第一,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和学生积极的沟通,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才能够让学生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从而构建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新教材中有趣的内容尽可能的挖掘出来,改变数学课堂在学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印象,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第三,教师必须要努力维持师生之间的和谐的关系,不能让小学生有惧怕自己的情况出现,但是同时也应该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动脑,例如笔者在教授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接下来然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拼剪的方式将三角形变为梯形,从而引导他们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再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难题,从多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创造充足的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从而逐渐教会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同样一道思考题,教师事先准备了多种解题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最终进行汇总对比,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这样一道例题,已知A数和B数的比为4:5,A数为20,请同学们计算出B数比A数大百分之多少?此题的解法主要有:
(5-4)÷4
5/4-1
(1-4/5)÷4/5
20÷4(5-4)÷20
……
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之后再将这些方法集合起来让大家选出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课堂提问方式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必须要让提问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充满快乐的状态下思考问题。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是充满好奇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要准确的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故事等形式来把理论性的数学概念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说一堂数学课从头到尾都是平平淡淡的,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乐趣,自然就不会认真学习,那么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永远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提问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找到兴趣。比如笔者在教授“圆”这一章节时,新课讲完以后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动物王国准备举办一场自行车比赛,小熊造了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车,小兔子造了一辆三角形车轮的车,而小狐狸造了一辆圆形车轮的车,同学们说说他们谁会先到终点呢?类似于这种非常有趣的问题,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可以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结语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和核心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努力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放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总而言之,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一定要努力变革,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营造优良的思维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教师科学的启发、引导下,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钟振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1(17):P73.
[2] 杨素红.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学科教学在线, 2012,(9)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属于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国的教学环节中,小学属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单是要积极拓宽学生的一般思维,关键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勇于突破原有思维的限制,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
一、创新与小学生创新能力
(一) 創新
创新主要是指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所创造出的新事物,具有超越以前旧事物的特点。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不断革新是所有人类活动的重点,是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重要表现。通过社会的发展规律可以发现,创新是属于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人类活动形式,能够促进人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创新,就是人们对世界当前水平的超越,同时也是人们对当前生活水平的超越。目前,很多人们所创造出的行为经验仅仅是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其具有的实际价值。
(二)小学生创新能力
人们从实践中得出,人们要想将一件事情成功的做好,就必须具备应有的心理特点,同时这种基本条件也被称作是一种心理特点。简单的说,就是能够顺利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创新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发现新事物,透过事物的发展规律所取得的新理论,同时这些新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都是取得一定进步的能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创造出对人类社会有意义的新成果,并且为社会提供一定的贡献价值。在小学生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思想,从个人的心理上去创造某些有意义的东西。小学生的创新,就是开发自身潜在能力这一层次上的创造性,即实现自我的创造性。凡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而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上我们都能够将其理解为创新。其创新活动与结果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直接显示其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第一,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和学生积极的沟通,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才能够让学生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从而构建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新教材中有趣的内容尽可能的挖掘出来,改变数学课堂在学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印象,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第三,教师必须要努力维持师生之间的和谐的关系,不能让小学生有惧怕自己的情况出现,但是同时也应该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动脑,例如笔者在教授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接下来然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拼剪的方式将三角形变为梯形,从而引导他们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再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难题,从多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创造充足的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从而逐渐教会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同样一道思考题,教师事先准备了多种解题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最终进行汇总对比,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这样一道例题,已知A数和B数的比为4:5,A数为20,请同学们计算出B数比A数大百分之多少?此题的解法主要有:
(5-4)÷4
5/4-1
(1-4/5)÷4/5
20÷4(5-4)÷20
……
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之后再将这些方法集合起来让大家选出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课堂提问方式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必须要让提问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充满快乐的状态下思考问题。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是充满好奇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要准确的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故事等形式来把理论性的数学概念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说一堂数学课从头到尾都是平平淡淡的,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乐趣,自然就不会认真学习,那么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永远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提问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找到兴趣。比如笔者在教授“圆”这一章节时,新课讲完以后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动物王国准备举办一场自行车比赛,小熊造了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车,小兔子造了一辆三角形车轮的车,而小狐狸造了一辆圆形车轮的车,同学们说说他们谁会先到终点呢?类似于这种非常有趣的问题,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可以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结语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和核心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努力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放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总而言之,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一定要努力变革,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营造优良的思维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教师科学的启发、引导下,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钟振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1(17):P73.
[2] 杨素红.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学科教学在线,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