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方法分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an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只有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使他们在启蒙阶段收获更多的学习心得,受到更多的思想启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和积极创新。通过探索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应用方法,加强对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能力夯实基础。
   关键词:群文阅读;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重要意义
   在现阶段“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环境越来越开放,要求教师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组织教学。通过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学习期待等,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过程,使学生能收获更多的学习乐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方法的应用,消除了“一言堂”方式和读写分离的教学弊端,它能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读写空间,形成“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学习局面。尤其是从阅读中汲取写作方法,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有效解决了学生头脑空白、提笔忘词、词不达意等学习问题。而且提供了想象与思考空间,加强了生活细节与语文知识的转化,促进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依托群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它对人扩充知识储备、积累生活经验、丰富思想情感、提升文化素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可使人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懂得与作者进行多维度的精神交流,从而实现思想和情感的升华。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教师要依托群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海上日出》一课教学为例,文中用多种写作手法描绘了“日出”这一美景,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有借鉴性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可依据本篇文章的特点,从课外引入更多描写日出的文章片段。通过带领学生赏析优美词句,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对日出这一美景产生更多的思想情感。然后对这些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进行仿写,促使学生积累写作技巧,灵活运用各类词汇。
   (二)结合学生特点,拓展和延伸教学
   在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阅读的认知与理解情况。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营造多样化、趣味化的阅读环境。通过将日常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进一步丰富语文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阅读、乐于写作的习惯。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秋晚的江上》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其他描写秋晚的文章内容,提出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如“秋天有哪些季节特征?”“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意境?”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秋天这一意象的理解。然后分析文章结构,找寻作者的抒情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内涵和作者情感,以及体会语言表达的个中魅力。同时,为实现群文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教师还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利器。比如利用一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突出秋晚江上美景,尤其是融入一些有趣味的小故事,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编写故事的欲望,从而在“边阅读、边写作”的环境中锤炼语文能力。
   (三)读与写的相互融合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而写作是知识的输出。我们这里说的阅读是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提炼多篇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而写作就是指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之后,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训练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意识到群文阅读不是对一些文章简简单单的泛读,而是结合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去认真体会文章写作结构和技巧,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阅读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学生进行阅读和作家进行心灵沟通的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多元化的文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地通过阅读和思考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群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变得丰富,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变得开阔。在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交流,并且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再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阅读成果展示,再对学生的阅读作出评价,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即放弃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再根据群文阅读的课堂内容酌情布置作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的教育阶段,将群文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是群文阅读教育的重点。教师和学生要挖掘群文阅读和写作结合的实际教学意义,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文章之间的贯通融合能力。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念,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通过依托群文阅读丰富写作素材,结合学生特点拓展和延伸教学,可以更加高效地构建知识体系,营造趣味十足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38-39.
   [2]邰金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27):73-74.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群文阅读引领学生习作教学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8]GHB0799。
其他文献
道德与法治作为学校的德育主课程,擔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而教育特别是品德教育,只有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在人们的心里。”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也证明,榜样的力量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达到“心向往之”并“践行之”的效果。  一、精选榜样人物,树立学习标杆  什么样的人物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什么样的榜样能触动学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着眼于课堂动态生成的“出发点”“支撑点”“落脚点”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动态的生成情境,促进动态生成的实效,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出发点:创设情境,营造鲜活动态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出发点。笔者认为,生活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生活场景是学生最真实、最熟悉的情境。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情境
研学旅行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一种有效形式。笔者多年参与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本文围绕“数学知识实践应用”来谈谈如何通过研学旅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一、在研学旅行的时间安排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学习的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数学知识,并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时間安排是研学旅行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有时间内容的模块知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活动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其主要的目的和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品质。随着时代变迁,信息技术不断更迭发展,“网络学习空间”应运而生,它具有开放性、立体性、延续性等特性,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征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应革新观念,善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打造一个新时代的智慧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入情入境,立体感悟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是最需要讲清楚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地进行算理的教学,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实践操作、思辨互动中深刻理解计算算法和算理,促进学生的深层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深度学习  计算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无味,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行为产生共鸣,让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深度学习,萌发新的想法,持续探究直
“现在,我再说一个词。谁猜着,就轻声地对着我耳朵说答案。清楚吗?”我做出神秘表情,用更慢、更拖长的、刚能听到的声音说。这就是阿莫纳什维利和学生上的第一节课。他弯下腰,学生双手抱住他的脖子,悄悄回答他的问题。拥抱、咬耳朵一类的动作接触有着看不见的魔力,不仅拉近了身体上的距离,拉近的,还有心灵上的距离。这一瞬间,师生的心紧紧贴在一起;这一瞬间,他与学生互相迅速爱上了对方。从此,悄悄话成了他们之间最特有的交流方式。
[教学目标]rn1.朗读课文,认识文中“衙”等生字,对枣核智斗衙役、智斗县官部分反复读.rn2. 默读课文,学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发展,并借助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rn3.
期刊
曹延标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已通过新华书店公开发行(以合同为准)童话集9本,作品曾入选《2000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等年度选.他的作品寓教育于故事中,寓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实质上来说,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围绕“真
期刊
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总会遇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凡事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出发,不顾他人感受,不懂与人合作、关心他人,甚至还有很强的自尊心,容易嫉妒他人……久而久之,不仅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我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时,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女生——小嘉,平时经常向我投诉同桌或周围的同学喜欢说话影响她学习;就算与别人发生争吵,发生矛盾时,也是第一时间指责对方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