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节本增效创新栽培技术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age88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花生节本增效创新栽培技术,采用这种栽培技术,节省物质成本,减少用工,效益显著。
  一、花生覆膜W栽培法(或称节水抗早栽培法)
  该法从根本上克服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的不足,使其整体技术水平和增产效果得到了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1、花生自行顶破膜出土,省去人工开孔引苗的麻烦;2、花生子叶节可顶出膜面,所有基部侧枝早生、多生、快发和各级分枝基部节位结果优势的充分发挥,增加结果数;3、有效防止开孔不及时高温烤苗和开孔后因膜内为温差较大而闪苗和一段时间适应膜外环境而不长;4、防止土壤水分从膜孔蒸发跑墒和变小雨无效为有效,从而大大减轻干旱早胁迫;5、减少蛴螬成虫人土产卵机会,降低幼虫密度,减少蛀果损产;6、创造不利于蚜虫生存繁殖的小环境,减少传播毒病的机会,小果和畸形果减少31.9%;7、整体效应有利于花生的分枝和开花结果规律,增产荚果10.8%,籽仁11.9%.其核心技术申报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10148858.1)。
  二、花生夏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
  该法从根本上克服了麦田套种花生难能实现双高产等诸多弊端,选用早熟或极早熟高产小麦和花生良种的基础上,实行麦收后直播花生,其积极效果是:1、完全按小麦、花生各自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施,实现小麦、花生双高产,比麦田套种增产15%和30%以上;2、小麦、花生播种和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作业,农民易接受,推广普及块;3、麦秸麦茬全部直接全部直接还田,不仅利于花生增产,还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利于环保循环可持续发展;4、改变现行的冬小麦、夏玉米、春花生、夏花生一年两作制,两年以上轮换,从而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土产出效益,从而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土地产出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其核心技术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10148864.7)
  三、控制主要病虫为害
  1.主要虫害。当前为害花生较重、减产幅度较大的虫害有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两大类。
  (1)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姜虫)、种蝇(地蛆)、网目拟地甲(叩头虫)等。尤以蛴螬为害最重要。其成虫蚕食花生叶片,幼虫咬断花生根系和子房柄(果针),蛀食幼果,造成死棵、掉果和空壳,一般减产20%~50%,重者减产70%多,甚至绝收。根据蛴螬的发生和为害规律,总结多年的防治实践经验,认为要有效控制其为害,应遵循“五结合五为主”的综合防治成虫为主;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结合;以播种期防治为主;区域性防治与重点地域(块)防治相结合,以区域性防治为主;田内防治与田外防治相结合,以田内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与其他措施防治相结合,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可在播种前种衣剂包衣。播种时每亩(666.7m2)可以采用允乐(毒死蜱)拌药土撒人沟内,以控制本地害虫和苗期蚜虫及其作为主要介体传播的病毒病为害。历年发生较重的区域和地块还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花生结荚期趁降雨前向花生株丛内撒施允乐(毒死蝉)药土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为主。
  (2)地下害虫。为害花生的地上害虫有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刺、锉吸式口器害虫和棉铃虫等食叶性害虫。
  ①蚜虫和蓟马等刺、锉吸式害虫。尤其以蚜虫为害最重要,不仅能直接吸食花生汁液影响生长,更重要的是传播病毒病,导致大量小果和畸形果产生,造成大幅度减产和质量下降。对蚜虫的防治应在播种时施用长效内吸性杀虫吡虫啉 速洛宁(精高效氯氟氰菊酯)为主,使花生苗后带毒生长、飞向花生田的有翅雌蚜不能存活繁殖。
  ②棉铃虫、造桥虫等食叶害虫。花生食叶害虫有棉铃虫、造桥虫、夜蛾类害虫。主要为害叶片造成缺刻、空洞,甚至食光。对食叶害虫的防治应坚持及早发现尽快防治,力争消灭在为害前。大部分杀皆可。
  2.主要病害。为害花生的主要病害有“倒秧病”、病毒病、叶斑病、白绢病和疮痴病等。
  (1)“倒秧病”。主要指根腐病、茎腐病、立枯病、黑霉病等。受其为害引起花生始花前后大量死苗。花生收获及时晾晒、充分干燥、安全储藏、防止霉捂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播种前应用含量广谱性杀菌剂成分的种衣剂拌种包衣是良好的辅助措施。
  (2)病毒病。为害花生的病毒主要有矮化病毒(PSV)、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黄花叶病毒(CMV)三种。主要导致荚果明显变小和畸形,造成大幅度减产和品种下降。对病毒病的防治应同时考虑增强花生长势,提高抗性;消灭传毒介体,减少传毒机会;抑制病毒繁殖和扩散,降低致病能力三个途径。有效措施有:
  ①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并采用W栽培法,可有效增强花生长势,提高抗性,并创造不利于蚜虫(主要傳毒介体)生存和繁殖的小气候环境,从而减轻为害,使小果和畸形减少60%以上。
  ②播种时长效内吸性杀虫拌药种和盖种,或随播种机施用化肥一同施地下,使花生出苗后带毒生长、迁飞人花生田的有翅雌蚜不能生存繁殖,减少传毒机会。
  ③种衣剂拌种包衣,兼有预防“倒秧病”死苗;促使花生根系生长,增强花生长势,提高抗性;蚜虫和蓟马等刺、锉吸式口器害虫不能在花生上生存繁殖等多种作用,可试验推广。
  ④使用吉朵产 盐酸吗啉铜在花生早期喷施,每年施用3次,即可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3)白绢病、疮痴病等其他病害。白绢病和疮痴病主要发生在生育后期。连续高温多湿,持续降雨,发生为较重。白绢病主要为害根茎部,出现白绢绒毛(菌丝)、死株、烂果。疮痴病则造成植株中上部死亡,影响荚果充实。对白绢病和疮痂病的防治,提倡在播种后,结合机械喷除草剂,混人广谱杀菌剂,消灭土壤、肥料和病残体中的初侵染源,减少传播机会。生长期间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25%已叽醇即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其他文献
摘要:茶叶从生产到出售,中间会经历多个阶段。在一系列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茶叶造成污染,不仅会对茶叶的品质造成影响,还可能威胁人体健康。茶饮品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茶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升。为了使茶叶产品的品质得到保障,就要求在生产作业中,实行规范化生产,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茶叶生产的清洁化以及无害化。文中在针对茶叶污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之后,又探讨了茶叶生产清洁化
摘要:乌骨鸡以五谷杂粮为食,其肉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其骨、皮和肉皆可入药,具备巨大的药用、保健、食用和经济价值,因此,乌骨鸡适合大规模养殖。本文首先介绍了乌骨鸡的生活习性,接着探讨了芒果园林下山地养殖乌骨鸡的可行性,再次阐述了林下山地养殖规模、养殖模式、放养场地和鸡舍的构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后总结了果园养鸡经验,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芒果园;林下山地;乌骨鸡;养殖  近年来
结合实际情况,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策略,希望可以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art
期刊
摘要:小麦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粮食作为之一,我国的人口众多,对于小麦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充分保障小麦的产量,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对河南地区小麦的高产配套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高产技术,希望以此来提升小麦的产量,同时促进农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一、小麦的选种与播种技术  1.小麦品种的选择  科学选种是确保小麦获得高产的基础,在进行小麦品种的选择时
摘要:高档优质香型杂交稻桃优香占是湖南省“湘米工程”主推品种。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常德市鼎城区推广种植高档优质稻桃优香占的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提出了桃优香占的关键栽培技术。  关键词:桃优香占;优质稻;推广应用;栽培技术  桃优香占是桃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灿型三系杂交中熟晚稻品种,品种审定号:湘审稻2015033。省区试结果:在湖南省作晚稻栽
鸡腿葱为山东省的地方品种,虽各地都有种植,但尤以莱芜产的最佳。其主要特点是植株矮小、粗壮、株高60~70cm,开展度20cm左右,管状叶肥厚、粗短、叶略弯、叶尖很钝、排列紧密,葱白部分较短,长26~30cm,基部显著膨大,向上渐细并稍弯曲,呈鸡腿状或葱头状,葱白质地细脆,辛辣味很浓,最宜熟食,成株有叶8~9片,单株重0.25-0.50kg。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茬口选择  应选择3~
期刊
摘要:在对苹果病害进行防治时,生物防治技术是十分有效的。而要确保生物防治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就要对防治要点有切实的了解。本文即对苹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如何应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苹果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防治要点  在我们国家,已知的苹果虫害大概有90种以上,而在这些病虫害当中,能够产生严重危害的超过巧种,最为常见的是苹果腐烂病、轮纹病以及干腐病等。当前时期,已经可以通过生物防治
摘要:沙棘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外,还具有较强的固氮改土、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能力,因此被广泛用于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之中。目前,沙棘已在五大复合系统、多个结构类型中应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复合模式。随着沙棘新品种的不断培育与引进,沙棘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关键词:沙棘,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复合模式,应用,黄土高原  一、沙棘在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