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一年级词语复习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zx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复习即对本册出现的词语形式、词语类别、近义词区别、词的语境义把握等进行知识梳理和重新建构。从教师的角度看,词语复习就是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词语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建构,在梳理与建构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从而使知识有效迁移为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复习,能够让自己对词语的积累、迁移、运用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从而形成更高的语文素养,培养更高的学习能力。整个复习过程要历经知识的重新组合、变换角度或形式、迁移运用、拓展提升等过程。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复习策略呢?笔者以为,可以尝试从复习内容的精准化、情境化和复习形式的趣味化三个方面尝试。
  一、绘制地图,让词语复习精准化
  众所周知,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少一定的规划,很少会有系统整理知识的表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表现为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那么,如何绘制复习地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复习有的放矢,更加精准呢?那就得依标扣本,从教材的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等栏目去寻找本册需要积累的词语。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统编本一年级下册需要整理复习的词语类型有以下几种。(见下页表1)
  很显然,一年级下册关于词语的类型复习包括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量词、叠词、扩词等形式,词语积累形式的复习包括扩词、联想式记忆、主题分类记忆等方面。因此,在复习伊始,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读教材,帮助他们整理本册的词语。教师以表格形式罗列词语类型,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之处。学生可以模仿绘制表格,也可以制作复习地图手册,在相应的复习地图中填入相应的积累词语,以形象化的方式,找到精准的复习内容,历经词语的重新组合、拓展和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二、指向运用,让词语复习情境化
  词语的积累复习,要在巩固中归类,在运用中内化。夏雪梅老师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中提到,基于学习的设计,包括三个要素:学习情境(知识的意义化)、学习规则(学习参与的结构)和学习工具(思维外显化)。因此,在做词语复习时,笔者也尝试设计适宜于一年级的学习情境,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原本枯燥呆板的词语复习变得妙趣横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习词环境中巩固词语的含义,积累拓展词语,学会恰当地运用词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一过程的设计,都是指向语言的运用。
  比如,复习“圆圆的、绿绿的”这样的叠词时,笔者曾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出示课后习题)
  师:同学们,请你读一读,看一看,学着课文的样子来介绍介绍苹果吧。
  生:苹果圆圆的,红红的。
  生:苹果大大的,圆圆的。
  生:苹果圆圆的,甜甜的。
  ……
  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能够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角度介绍苹果,更重要的是,还能用上相应的叠词呢!(随机出示叠词)
  大大的
其他文献
教堂目标:  1.借助古诗词,明确景物描写的不同顺序,体会景物描写的动态变化。  2.学习古诗词的写法,选择一个特定的场景,运用景物描写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3.围绕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  变化的要求,通过小组交流、互评等方式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前指导  板块一:画中之景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聊聊自然美景。  2.出示一组景物诗配图,如贺知章《咏柳》、苏轼《
缘聚:贾老师教育艺术之魅  2002年,我正值而立之年,在教研员岗位上为全市1000多名小学语文教师服务了5年,我干得很幸福。熟料天赐良机,年轻的心不能不波动,是考公务员,做编辑记者,还是远赴浦东?犹豫不多时,我就选择跟贾老师“学教语文”。犹记那个春日,到处“招兵买马”的贾校长神采奕奕、风度翩翩、高贵儒雅,见我“自投羅网”,没有多余的客套,也没有过多的谦让,就伸出那双温暖的大手,紧紧握住我的手,“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让学生跟“夏天”来了个全方位的接触,从古诗中感受夏天的朦胧之美,从《荷叶圆圆》感受夏日的幻想之趣,从《要下雨了》获得气象常识的启蒙。本课是一首语言生动优美、格调活泼轻快的童话散文诗,以儿童的视角展现了夏天的荷叶世界,真切地呈现了儿童眼中所见,极富幻想色彩的耳中所“听”,还原了一幅专属于儿童的别有生趣的“夏天”景象。  无论是引领认识大自然还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b、p、m、f,引导正确的发音方法,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母ɑ、o、i、u 组成的音节;借助图画,练习拼读,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图片拼读识字,认识生字“爸、妈”,正确认读词语“爸爸、妈妈”,并说话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一起阅读绘本《克里克塔》: 今天老师带给你们的课前故事是《克里克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游
选文缘由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训练学生用“预测与猜想”的方法读书。其中《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后有一道练习是: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题目中有本绘本《团圆》。仅猜想,显然是不够过瘾的,于是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番阅读验证。绘本到手,边猜边读,不到10分钟,学生就大声嚷嚷读完了。《团圆》是一本内涵丰富的绘本,主要讲除夕夜,长期在外打工的爸爸回家了,毛毛和
教学目标:  1.通過填写学习单,学习在制订一日游行程单时,要依据游客的需求,同时考虑是否顺路、游览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景点。  2.借助例文,建构“时间 事项”“一看就明白”的文体知识,制订一日游行程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激发兴趣  1.(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同学们请看,这是今年五一期间,重庆市区旅游的火爆场面。震撼吧!咱们大重庆为什么这么火?  2.视频播放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  是什么,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趣。激发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字族识字,导入新课  1.趣味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
2014年9月20日,笔者随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运河名师考察团”出访芬兰,探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期间不仅聆听了芬兰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对芬兰教育的深度解读,更实地走访了几所代表性的学校,进入课堂与芬兰的一线教师和学生亲密接触。在亲切友好高频的交流与互动中,笔者得以管中窥豹地了解到芬兰教育与其传统文化的相辅相成、芬兰教育的全纳特色以及芬兰教师队伍的建设  之道。  ——作者手记  “在芬兰,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要写的字:在 后 我 好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  1. 读课题,学习生字“影”。读准字音,提示学生“影”字是后鼻音。理解“影”的形义,先引出“京”的金文“”,像高台上的层楼,再在“京”的顶上加上“日”(太阳)变成“”,像太阳映照在楼台上,再加表示光线的“彡”(shān)成“影”,表示光线照射在建于高台上的楼阁。由于
这天,我参加一个评审会,快结束时,一名教师走到我身边,用低沉的语调说:“请您帮我一个忙,行吗?”哟,这不就是李利会老师嘛!听着她的声音,看着她的样子,脑海里浮现出二三十年前那个腼腆小女孩的形象。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几名教师带着十几位小学生去成都市实验小学参加第一届“巴金杯”作文赛。那次,获奖者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六年级学生,我稍有点诧异。当她的辅导老师把她带到我的面前时,她羞怯怯的,但眼睛里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