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复习即对本册出现的词语形式、词语类别、近义词区别、词的语境义把握等进行知识梳理和重新建构。从教师的角度看,词语复习就是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词语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建构,在梳理与建构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从而使知识有效迁移为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复习,能够让自己对词语的积累、迁移、运用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从而形成更高的语文素养,培养更高的学习能力。整个复习过程要历经知识的重新组合、变换角度或形式、迁移运用、拓展提升等过程。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复习策略呢?笔者以为,可以尝试从复习内容的精准化、情境化和复习形式的趣味化三个方面尝试。
一、绘制地图,让词语复习精准化
众所周知,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少一定的规划,很少会有系统整理知识的表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表现为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那么,如何绘制复习地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复习有的放矢,更加精准呢?那就得依标扣本,从教材的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等栏目去寻找本册需要积累的词语。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统编本一年级下册需要整理复习的词语类型有以下几种。(见下页表1)
很显然,一年级下册关于词语的类型复习包括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量词、叠词、扩词等形式,词语积累形式的复习包括扩词、联想式记忆、主题分类记忆等方面。因此,在复习伊始,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读教材,帮助他们整理本册的词语。教师以表格形式罗列词语类型,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之处。学生可以模仿绘制表格,也可以制作复习地图手册,在相应的复习地图中填入相应的积累词语,以形象化的方式,找到精准的复习内容,历经词语的重新组合、拓展和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二、指向运用,让词语复习情境化
词语的积累复习,要在巩固中归类,在运用中内化。夏雪梅老师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中提到,基于学习的设计,包括三个要素:学习情境(知识的意义化)、学习规则(学习参与的结构)和学习工具(思维外显化)。因此,在做词语复习时,笔者也尝试设计适宜于一年级的学习情境,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原本枯燥呆板的词语复习变得妙趣横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习词环境中巩固词语的含义,积累拓展词语,学会恰当地运用词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一过程的设计,都是指向语言的运用。
比如,复习“圆圆的、绿绿的”这样的叠词时,笔者曾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出示课后习题)
师:同学们,请你读一读,看一看,学着课文的样子来介绍介绍苹果吧。
生:苹果圆圆的,红红的。
生:苹果大大的,圆圆的。
生:苹果圆圆的,甜甜的。
……
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能够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角度介绍苹果,更重要的是,还能用上相应的叠词呢!(随机出示叠词)
大大的
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复习,能够让自己对词语的积累、迁移、运用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从而形成更高的语文素养,培养更高的学习能力。整个复习过程要历经知识的重新组合、变换角度或形式、迁移运用、拓展提升等过程。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复习策略呢?笔者以为,可以尝试从复习内容的精准化、情境化和复习形式的趣味化三个方面尝试。
一、绘制地图,让词语复习精准化
众所周知,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少一定的规划,很少会有系统整理知识的表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表现为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那么,如何绘制复习地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复习有的放矢,更加精准呢?那就得依标扣本,从教材的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等栏目去寻找本册需要积累的词语。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统编本一年级下册需要整理复习的词语类型有以下几种。(见下页表1)
很显然,一年级下册关于词语的类型复习包括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量词、叠词、扩词等形式,词语积累形式的复习包括扩词、联想式记忆、主题分类记忆等方面。因此,在复习伊始,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读教材,帮助他们整理本册的词语。教师以表格形式罗列词语类型,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之处。学生可以模仿绘制表格,也可以制作复习地图手册,在相应的复习地图中填入相应的积累词语,以形象化的方式,找到精准的复习内容,历经词语的重新组合、拓展和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二、指向运用,让词语复习情境化
词语的积累复习,要在巩固中归类,在运用中内化。夏雪梅老师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中提到,基于学习的设计,包括三个要素:学习情境(知识的意义化)、学习规则(学习参与的结构)和学习工具(思维外显化)。因此,在做词语复习时,笔者也尝试设计适宜于一年级的学习情境,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原本枯燥呆板的词语复习变得妙趣横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习词环境中巩固词语的含义,积累拓展词语,学会恰当地运用词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一过程的设计,都是指向语言的运用。
比如,复习“圆圆的、绿绿的”这样的叠词时,笔者曾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出示课后习题)
师:同学们,请你读一读,看一看,学着课文的样子来介绍介绍苹果吧。
生:苹果圆圆的,红红的。
生:苹果大大的,圆圆的。
生:苹果圆圆的,甜甜的。
……
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能够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角度介绍苹果,更重要的是,还能用上相应的叠词呢!(随机出示叠词)
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