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读善思 平实生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我参加一个评审会,快结束时,一名教师走到我身边,用低沉的语调说:“请您帮我一个忙,行吗?”哟,这不就是李利会老师嘛!听着她的声音,看着她的样子,脑海里浮现出二三十年前那个腼腆小女孩的形象。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几名教师带着十几位小学生去成都市实验小学参加第一届“巴金杯”作文赛。那次,获奖者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六年级学生,我稍有点诧异。当她的辅导老师把她带到我的面前时,她羞怯怯的,但眼睛里却透出灵气和坚毅。“她就是李利会,最喜欢看书了。”辅导老师微笑着告诉我。这个小女孩后来报考了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在一次教师进城关学校面试场上,我再次看见了她,仍然是静静的平实无奇的样子。可是听她的试讲,着实又让我诧异了一回,虽是一名新教师,但对教材的理解十分到位,讲课时精神饱满,语言十分简洁,条理也还清晰。之后,我和她聊了几句,知道她仍然喜欢读书,有时还把读书心得写成小文章。从此,她进入了这所城关小学,在这里一干就是二十余年,并一步步成长起来,现在已经是有许多闪光头衔的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了。她的成长之路或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质量,办好教育,首先要求我们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快速、有效、有用的教师职业成长路径,具有重大的意义。有研究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有几种基本类型,如熟练型、反思型、研究型。也有人认为,走研究型的路子更短、更有效。从基础教育类教师成长的实践来看,所谓的三种类型,更能表述一位教师从新手到成熟、到优秀、到名师的成长阶段。试想,一位新教师,当他不具有熟练的教学技能,没有经过多次反思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策略,即使有再好的理念和研究成果,也是难以在教学实战中取得成效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于教师,也同样有意义。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就教师来说,专业和学术的成长,有赖于两个基础,即阅读与思考。阅读,可以学习前人、别人有用的东西;思考,可以把了解的东西灵活、有效地用于指导实践。当然,阅读与思考(反思)是靠运用与实践来联结的,我所知的李利会老师和她的同伴们正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一线教师专业研修中有一种形式叫“做课”(作课或磨课),这种方法是把所学与课堂实践、教学反思用一个过程联结起来的有效形式。对于“磨课”“做课”,一些人颇有微辞,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殊不知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在“磨”中“炼”出来的。在“磨”的过程中,教师把所知、所做、所思,把课堂反复实践中的所得,整理提炼出来形成有操作性、可迁移、可借鉴、有真实意义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而教师也会在其中使专业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李利会带着她的一帮人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我们可以从这本人物专刊登的设计、案例中看到这样的例子。这些成果可以说都是历经千锤百炼而“磨”出来的,虽不够完美,倒也很有借鉴意义。
  这类“磨”课,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专题)来展开的,这种有特定取向的实践性研究效果会更好一些。李利会工作室近年来是围绕“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这类专题来做的。
  多读书,是提高语文学习水平、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这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从上世纪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到以后的为学习者开列阅读篇目清单和最近些年的“群文阅读”研究,都坚定了这一认识,仅方法和策略略有不同。“群文阅读”可以说是前两者的升级版。它一经推出,效果就很好,因此被众多教师所接纳。群文阅读的倡导者蒋军晶老师有一段精辟的阐述:“群文最应该强调的还是它的互文性。互文性阅读教学使文本解读走向深刻(深度),群文阅读使文本解读走向辽阔(广度)。”如何将深度和广度协调好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显然,群文阅读是针对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积累不足、层次较浅弊端而提出的解决方案。换而言之,为什么学生学了多年的语文而效果仍然不佳呢?是因为没有将语文知识结构化、意义化,因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提取与运用,他们读和写的水平故而处于低层次。
  李利会老师和她的团队为此做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如李老师的群文阅读教学《做自己最好,做最好自己》,就是以两篇文本主题相近、结构相似的文案为凭借,帮助学生围绕“快乐”这一议题,学习范文,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在自主学习中训练思维。这是一次有意识协调阅读深度、广度的大胆尝试。李老师工作室的黄倩老师以“月亮”为议题,以诗为体例,把学生带进明月为伴、诗意为趣的文学雅境,着实玩了一把“飞花令”。可以设想这对相关知识的结构化、意义化有着多么积极的影响。还有许多这样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中学点什么,我们也可以从中追寻到李利会他们成长的足迹。
  李利会老师也常常思索自己前进的方向是什么,应该把工作与年轻的伙伴们带向何处,作为名师应该给本区域的教育贡献些什么。她知道自己的不足,戏称自己是“野路子”,是在教学路上“裸奔”,感叹自己受专业、规范、科学的培训不够,在我看来,这正是一位有教育情怀、有教育抱负、有进取精神的教师的可贵之处,是一位名师的自我鞭策。“不须扬鞭自奮蹄,天道酬勤石开花”,勤读而善思会使他们的教育行为更加科学、规范、有效,而平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会托起他们未来的辉煌。人们常常赞叹高山的峻峭和伟岸,但也喜欢草原的宽厚和静谧。教育事业是伟大的,而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李利会和她的同伴们与广大的教师一样,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平凡而踏实地工作着,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平实,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奇迹,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作者系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副总督学、新都区教育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语文学习要素中明确提出了习作要求: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统编本教材中,在第一学段安排过“看图讲故事”和“看图写话”,要求学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想象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三年级上册和下册第一单元对如何观察开展了进一步的训练,学生对按照一定顺序观察有了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
教堂目标:  1.借助古诗词,明确景物描写的不同顺序,体会景物描写的动态变化。  2.学习古诗词的写法,选择一个特定的场景,运用景物描写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3.围绕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  变化的要求,通过小组交流、互评等方式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前指导  板块一:画中之景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聊聊自然美景。  2.出示一组景物诗配图,如贺知章《咏柳》、苏轼《
缘聚:贾老师教育艺术之魅  2002年,我正值而立之年,在教研员岗位上为全市1000多名小学语文教师服务了5年,我干得很幸福。熟料天赐良机,年轻的心不能不波动,是考公务员,做编辑记者,还是远赴浦东?犹豫不多时,我就选择跟贾老师“学教语文”。犹记那个春日,到处“招兵买马”的贾校长神采奕奕、风度翩翩、高贵儒雅,见我“自投羅网”,没有多余的客套,也没有过多的谦让,就伸出那双温暖的大手,紧紧握住我的手,“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让学生跟“夏天”来了个全方位的接触,从古诗中感受夏天的朦胧之美,从《荷叶圆圆》感受夏日的幻想之趣,从《要下雨了》获得气象常识的启蒙。本课是一首语言生动优美、格调活泼轻快的童话散文诗,以儿童的视角展现了夏天的荷叶世界,真切地呈现了儿童眼中所见,极富幻想色彩的耳中所“听”,还原了一幅专属于儿童的别有生趣的“夏天”景象。  无论是引领认识大自然还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b、p、m、f,引导正确的发音方法,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母ɑ、o、i、u 组成的音节;借助图画,练习拼读,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图片拼读识字,认识生字“爸、妈”,正确认读词语“爸爸、妈妈”,并说话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一起阅读绘本《克里克塔》: 今天老师带给你们的课前故事是《克里克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游
选文缘由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训练学生用“预测与猜想”的方法读书。其中《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后有一道练习是: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题目中有本绘本《团圆》。仅猜想,显然是不够过瘾的,于是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番阅读验证。绘本到手,边猜边读,不到10分钟,学生就大声嚷嚷读完了。《团圆》是一本内涵丰富的绘本,主要讲除夕夜,长期在外打工的爸爸回家了,毛毛和
教学目标:  1.通過填写学习单,学习在制订一日游行程单时,要依据游客的需求,同时考虑是否顺路、游览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景点。  2.借助例文,建构“时间 事项”“一看就明白”的文体知识,制订一日游行程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激发兴趣  1.(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同学们请看,这是今年五一期间,重庆市区旅游的火爆场面。震撼吧!咱们大重庆为什么这么火?  2.视频播放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  是什么,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趣。激发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字族识字,导入新课  1.趣味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
2014年9月20日,笔者随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运河名师考察团”出访芬兰,探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期间不仅聆听了芬兰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对芬兰教育的深度解读,更实地走访了几所代表性的学校,进入课堂与芬兰的一线教师和学生亲密接触。在亲切友好高频的交流与互动中,笔者得以管中窥豹地了解到芬兰教育与其传统文化的相辅相成、芬兰教育的全纳特色以及芬兰教师队伍的建设  之道。  ——作者手记  “在芬兰,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要写的字:在 后 我 好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  1. 读课题,学习生字“影”。读准字音,提示学生“影”字是后鼻音。理解“影”的形义,先引出“京”的金文“”,像高台上的层楼,再在“京”的顶上加上“日”(太阳)变成“”,像太阳映照在楼台上,再加表示光线的“彡”(shān)成“影”,表示光线照射在建于高台上的楼阁。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