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现代生活教育规则认为,教材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工具。在教学中,我们究竟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是教学科知识还是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感悟人生?在新课改中这是一个值得教师们思考的问题。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一、让案例“导课”,带学生进入“情景”。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课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一节好课首先要把握住导入新课这一环,就像足球比赛一样,有的哨子一吹,马上“进入角色”,踢起球来生龙活虎,得心应手;有的几分钟尚未进入“角色”,稀里糊涂输了一局。上课也是如此,一开始就利用案例把学生吸引住,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会呈现活跃气氛。例如,在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请学生欣赏韩红MTV《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探讨经营者应该履行怎样的义务,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在这里,我做了一个技术处理:第一遍声音很轻,当凄美舒缓的歌声在教室里响起,教师放慢语速、充满感情地讲述歌曲《天亮了》的创作背景。讲述完毕,师生完整欣赏一遍歌曲。“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是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再看不到爸爸的脸,爸爸妈妈就这么走了,留下我在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整个课堂显得格外安静,每位同学都“浸染”其中,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创意空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创意空间,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例如,在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望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是宣传语、广告词、漫画、歌词)。学生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更是让我为自己的“冒险精神”骄傲。这是几个学生的发言:
  生1:我想画一个天平,一边是经营者,另一边是消费者。天平平衡,象征着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平等的。
  生2:我想到了一句谚语:手心手背都是肉,假如把市场比做一个人的手的话,那手心就好比是消费者,手背就是经营者。对于一只手来说,不可能少了手心或者是手背,对于市场来说,少了经营者,就没有商品来源,而少了消费者,商品就卖不出去了,经营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生3:可以画一幅万家福,里面有经营者,也有消费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互相尊重才能融合成一个大家庭。
  生4:我想了一句话:315,315,我们都是消费者;厂家商家消费者,共创美丽新世界。
  生5:我也想画一幅画,把商家画成一个以撑船为生的船夫吧,市场就是一条河,边上是要渡船的消费者。如果没有撑船的船夫,也就是没有了商家,消费者就不可能过河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如果没有过河的人,船夫也没有收入来源,也无法维生。
  在这里,学生活力四射的个性得到了无限的舒展,鲜活四溢的思想在自由的飞翔。我不禁感慨: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很开放的,我自叹不如。通过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把教学内容这根“主线”串在学生这个“主体”身上,通过教师的“引”让学生“活”起来,营造出学生求知主动——课堂教学生动——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社会规则与正义)>时,创设生活情境:你有一颗正义之心吗?请学生写一写并与大家交流。
  1 在上学的路上,虽然路口亮着红灯,但没有汽车通过,我会……
  2 在排队的场合,如果有很多人插队,我会……
  3 在公园,看到有人用石块投掷动物,我会……
  4 班里有个同学受到大家的排斥,我会……
  5 在电视上看到有些国家有迫害人、压迫人的事情发生,我会……
  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
  总之,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泉,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思想政治课进发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改变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政治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其他文献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小学生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
[摘要] 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建设改革与人才培养是提商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商职高专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高职商专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1 前言    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总体定位应是“面向区域经济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的重点是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26-01  在我们这些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专门教具、学具可用,靠教师制作既费时费力又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教具、学具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我们的灵活的手本身就是一种廉价省时、功能丰富的教具、学具资源。    一、利用鼓掌激趣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30-01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我们总会发现这样一个情
一、首先在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好的环境能够造就美好的心灵,为了让幼儿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必须首先要优化他们生活环境。  1、整体环境中废旧材料的利用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小启蒙他们的环保意识,传授环保技能,因地制宜地开展环保教育工作,可以让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例如:利用服装的小商标和丢弃的珠帘,制作成比较精美简洁的吊饰。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教育更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教师的使命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他们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有位名人说过: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要么腐烂,要么燃烧。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使学生燃烧起来而不是让他们腐朽下去。  缘起:我的钱不见了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42-01  摘要: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局限在机械语言形式的训练上, 忽视了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提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括活生生的儿童!也就是说儿童是存在差异的。就像万物的生长规律一样,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无席质疑的。我们经常看到语文、数学等学科在积极倡导差异教学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词语屡见不鲜。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她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更注重于学生的审美体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是描述综合性学习的:1、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2、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由上文描述可见,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四大板块”,是语文课程的有
【摘要】实践是检验数学学习效果的天平。并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到学数学亲切、自然、具体、现实,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的支持而阻塞。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