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发挥“手”的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26-01
  在我们这些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专门教具、学具可用,靠教师制作既费时费力又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教具、学具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我们的灵活的手本身就是一种廉价省时、功能丰富的教具、学具资源。
  
  一、利用鼓掌激趣引入
  
  上课伊始,不少孩子的精力并没有集中起来,有的甚至还沉浸在课间十分钟里。教师如果能善于抓住孩子们的特点,巧妙利用学生的双手进行有效的“鼓掌”,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二、妙用手形探索规律
  
  教学中把手蕴含的规律引入课堂,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可以突破认知难点。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学生对“种植几棵树有几个间隔”理解有困难,我让学生伸出双手观察手指与间隔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手指指数=手指间隔数 1,然后运用到植树问题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摆弄手指,先提炼出数学模型:两端都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 1,接着推广到植树问题的另两种情况:一端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l。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没有离开手,最后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锯木头、数楼梯、钟打点等有间隔的实例。
  
  三、巧用手指帮助记忆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多种计量单位。在记忆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时,是头疼的事。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用手指来帮助记忆,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记得快、记得牢。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我让学生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把五指与长度单位按大小顺序依次对应起来:大拇指是手指的首领,它最伟大,我们把它看作千米,食指第二大,看作米,依次中指为分米,无名指为厘米,小指最小,看作毫米。同时规定:1个小指缝表示1个“0”,表示进率是10。而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大指缝表示3个“0”,表示进率是1000。这样,在计算长度单位进率时,如果大化小,隔几个小指缝就在“1”的后面加几个“0”,大指缝加3个“0”,小化大则反之。如想知道米和毫米的进率,食指和小拇指之间有3个间隔,就在1的后面加3个0,就是1000,所以1米=1000毫米。借助“手”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对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人民币单位以及计数单位等组织教学。
  总之,手在教学中的用途还很多,在记忆“大小月”、“9的乘法口诀”、“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等知识时,也有着独特的魅力,这里就不再详述了。可以说手在数学课堂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可以用来当教具、学具,还是一个很好的计算器。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一是要注意活动的开放性;二是要注意活动的阶段性;三是要注意活动的综合性;四是要注意活动的实践性。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意义;实施策略    一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只注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我们未来的栋梁一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成为焦点。为了能使其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实施起来。  [关键词]心理健康;重要性;学生;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越来越高,不应只追求物质上的提高与满足,更应关注我们的精神追求。当今社会人人追求
摘要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本身蕴涵着教育。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才能很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人文价值,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激发政治课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生活 教育 心灵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本身蕴涵着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就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来讲,也就是坚持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商课堂效率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联系物理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趣。  [关键词] 兴趣;“引言”课;求知欲;直观教学;语言;实验;实践;科技制作;模象;情景;物理学家;心理环境    兴趣是使个体积极认识、探索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其对未来活动起准备作用,对正在进
新一轮课程改革涤荡着教师的心灵,墨守成规和与时俱进的碰撞,固步自封与攻艰克难的冲突,有脱胎换骨彻肤的痛楚,也有完成蜕变后淋漓的欢歌。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明确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写出新意。”由此可见,创新、实践,体验至关重要。现就作文教学,探讨如下。    一 先体验,再作文    组织活动,引导观察,新课标指出“重视写作实践,树立自觉的写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65-01  摘要:现代社会,老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每个教师的必经之路。如何改?从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其次能探究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模式 学生 学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成为课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弟走进城市校园就读,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探讨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在当前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不但有增无减,而且其社会属性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一个新的、重要的社会属性就是他们在城市的滞留时间越来越长,举家流动现象也越来越多,“随工家属”在不断增加。有关研究表明,居住三年
牛顿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波利亚电提倡:“要循循善诱的教导学生,从猜想中发现、在发现中猜想。”因此,猜想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猜想,而不是胡乱猜,就要掌握一些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猜想,提高他们猜想的水平和能力,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不断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类比中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小学生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
[摘要] 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建设改革与人才培养是提商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商职高专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高职商专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1 前言    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总体定位应是“面向区域经济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的重点是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