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变会计教育理念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是: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教育观念上。要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变革为以学生为中心。
2.树立平等教育和个性教育观念。一直以来,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高高在上,口若悬河地讲授着多年不变的知识,而学生自己也觉得只能被动接受,埋头苦学。这种教育模式给会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树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方面平等的观念,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3.变“传授知识”为“传授学习的方法”,将目标重点转移到“学习如何学习”上。我国一直强调注重能力培养,但没有形成如何培养能力的一致意见。我国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读教科书,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为学生指导学习方向,至于教科书,只围绕最艰深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其余部分要求学生自学完成,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样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传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会计是一门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在上课时,对于重要的理论知识,要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讲深讲透。同时我们光靠三年的时间,不可能教会学生全部知识,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育学家保罗·郎格郎曾提出:“教育不再是为了传递知识,而是促进人的发展。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掘学生的特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法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格郎格也曾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我们除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外。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自学能力和创造力,这样,他们将来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成立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增强对继续教育管理的力度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毕竟是一个教育问题,而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经验因职责不同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培训资格的确定上培训计划的制定上、培训监督和评价仍就一直存在问题。在财政部门中设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将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度该委员会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智囊团和决策机构,由教育界、会计界和财政部门的高层次人员组成,总体上以教学、科研单位的会计专家为主,同时吸收部分大中型企业高级会计师和会计一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参与。财政部门本身(会计管理处)也要有专人参与,除财政部门人员外,其他成员可以采取个人自荐、财政部门审核聘任的办法。办公室可设在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处
四、健全继续教育考试制度,增强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不要考试,目前仍有争议,但实践证明,考试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仅完成培训形式,就会极大地削弱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和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因此,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继续教育考试纪律的严格管理,同时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即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通过本年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实践证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管理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挂钩,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五、精心布置课堂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形式之一,作业布置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性的进行课堂讲授内容的练习。而忽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样容易使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降低作业的效果。作业的布置要有利于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业布置的原则:一是因材施教原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作业内容。使每个学生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二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从学生需求、目的、兴趣出发,选准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作业布置分层次原则。一类作业是面向全体学生,包括所有口头作业及书面作业,每生必做。重点布置与教学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另一类作业可以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属于机动性作业,以有利于激发、发掘学生学习潜力,调动学生求知欲。且作业布置注意兼容性,既包括“新知识”,也包括复习性的“旧知识”,并注意作业内容的梯度性、启发性和思考性。
总之。会计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外,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集中模拟实训、手工与电算并行、深入企业实际等教学方式,以培养能力、提高技能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实验设备,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独立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颖梅,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长沙: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2]白思然,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王守华,王秀丽,高校财经类专业会计实验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J],福州: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2)
[4]于玉林,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探讨[J],太原:会计之友,2009(2)
[5]刘海燕,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会计应运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北京: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是: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教育观念上。要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变革为以学生为中心。
2.树立平等教育和个性教育观念。一直以来,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高高在上,口若悬河地讲授着多年不变的知识,而学生自己也觉得只能被动接受,埋头苦学。这种教育模式给会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树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方面平等的观念,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3.变“传授知识”为“传授学习的方法”,将目标重点转移到“学习如何学习”上。我国一直强调注重能力培养,但没有形成如何培养能力的一致意见。我国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读教科书,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为学生指导学习方向,至于教科书,只围绕最艰深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其余部分要求学生自学完成,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样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传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会计是一门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在上课时,对于重要的理论知识,要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讲深讲透。同时我们光靠三年的时间,不可能教会学生全部知识,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育学家保罗·郎格郎曾提出:“教育不再是为了传递知识,而是促进人的发展。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掘学生的特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法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格郎格也曾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我们除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外。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自学能力和创造力,这样,他们将来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成立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增强对继续教育管理的力度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毕竟是一个教育问题,而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经验因职责不同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培训资格的确定上培训计划的制定上、培训监督和评价仍就一直存在问题。在财政部门中设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将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度该委员会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智囊团和决策机构,由教育界、会计界和财政部门的高层次人员组成,总体上以教学、科研单位的会计专家为主,同时吸收部分大中型企业高级会计师和会计一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参与。财政部门本身(会计管理处)也要有专人参与,除财政部门人员外,其他成员可以采取个人自荐、财政部门审核聘任的办法。办公室可设在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处
四、健全继续教育考试制度,增强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不要考试,目前仍有争议,但实践证明,考试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仅完成培训形式,就会极大地削弱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和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因此,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继续教育考试纪律的严格管理,同时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即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通过本年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实践证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管理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挂钩,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五、精心布置课堂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形式之一,作业布置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性的进行课堂讲授内容的练习。而忽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样容易使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降低作业的效果。作业的布置要有利于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业布置的原则:一是因材施教原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作业内容。使每个学生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二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从学生需求、目的、兴趣出发,选准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作业布置分层次原则。一类作业是面向全体学生,包括所有口头作业及书面作业,每生必做。重点布置与教学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另一类作业可以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属于机动性作业,以有利于激发、发掘学生学习潜力,调动学生求知欲。且作业布置注意兼容性,既包括“新知识”,也包括复习性的“旧知识”,并注意作业内容的梯度性、启发性和思考性。
总之。会计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外,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集中模拟实训、手工与电算并行、深入企业实际等教学方式,以培养能力、提高技能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实验设备,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独立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颖梅,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长沙: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2]白思然,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王守华,王秀丽,高校财经类专业会计实验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J],福州: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2)
[4]于玉林,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探讨[J],太原:会计之友,2009(2)
[5]刘海燕,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会计应运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北京: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