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情感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语境、技巧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做起,促进小学生情感朗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情感朗读;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法】:G633.3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到“正确、流利”不难,谈到“有感情”,能恰如其分地传达文本情感,声情并茂却不易。
一、低年级的情感朗读要抓好语境基础
同样一篇课文,有的人读得声情并茂,有的人读得干涩无味,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不一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朗读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条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想象太阳越升越高,洼里的水越来越少,嘴巴困难地张开、合上,此时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就会体会到小鱼的绝望和无助,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学生就读得十分到位,感情真切地再现了小鱼的可怜。而且通过有感情朗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低年级的情感朗读要把握技巧
1、启发学生读准语境
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这些对话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如《坐井观天》一文通过写青蛙和小鸟对天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待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自以为是。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语气就会加深对这个道理的理解。以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为例:“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教学中我这样启发学生来理解:(1)自己读句子,想一想都读懂了什么?(2)自己再读句子,弄清青蛙和小鸟的看法究竟谁对谁错。(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在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观点是对的情况下,要让学生试着读出青蛙不相信,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小鸟诚恳的语气和劝告的态度)以上教学重视了对人物语气的准确把握,在有感情朗读中让学生领悟了深刻的道理。
2、启发学生读好重音
一个句子重音不同,表达的情感意思也就不同。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青蛙同乌龟的对话,它包含着乌龟和青蛙的不同之处。这个地方,只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就会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在这句话中,“大、绿”等词语都应读重音,以显示乌龟同青蛙的不同,教学时,我这样启发:(1)自由朗读句子,联系上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要重读?(2)指生尝试朗读,师生予以评价(3)教师小结,学生齐读。(4)再自由朗读,回答,读了乌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以上教学,我以把握重音为契机,从而顺利实现对句子情感意思的把握,实现教学目标。
3、启发学生把握语速与语调
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直接影响着情感的表达。一般来说,高兴激动时用高昂的语调,悲伤难过时用低沉的语调,突发情况,激烈的场面语速快一些,自然的叙述语速平缓一些。如《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教学时,我这样来启发学生:(1)默读课文,划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2)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3)比赛性朗读。通过比较,启发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用高昂的语调,较快的语速朗读,这样学生就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
三、低年级的情感朗读要有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
1、示范引领,激发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低年级学生效仿能力很强,情感朗读不可忽视教师的范读。范读时,可以把声音、语气、表情、动作、神态等多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激励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有利于纠正方言。范读课文,学生往往一边欣赏,一边与自己的朗读印证,通过自我比较,容易发现自身的问题,便于纠正。
2、角色表演,释放情感。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却极富童趣。不妨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如我教《小壁虎借尾巴》,在學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扮演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和妈妈。让他们投入情境,深入角色心理,在笑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修正角色的形象。
3、音乐伴奏,升华情感。
文章在音乐的渲染下,便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鲜明的印象。同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喜爱朗读,自觉朗读,读出感情,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选择了一段清悠欢快的音乐,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感受到了秋天是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
4、比赛竞争,迸发情感
学生天生就好竞争,通过情感朗读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采用比赛方式主要有:(1)、师生朗读比赛。学生听说和老师比赛,往往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和学生比赛的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可以故意输给学生,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的兴趣。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朗读,却要赢学生,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赛。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情感朗读是朗读的启蒙阶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重要阶段,培养良好的情感朗读必须有个长远计划,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培养的学生情感朗读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我们必须有耐心,有恒心,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把文章情、老师情和师生情和而为一,达到情感共鸣,才会使朗读得正确、流利,更有感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燕,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创新学刊,2012、7
[2]贺翠梅,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9[3]王应华,小学语文教材问题分析及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3
[4]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情感朗读;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法】:G633.3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到“正确、流利”不难,谈到“有感情”,能恰如其分地传达文本情感,声情并茂却不易。
一、低年级的情感朗读要抓好语境基础
同样一篇课文,有的人读得声情并茂,有的人读得干涩无味,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不一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朗读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条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想象太阳越升越高,洼里的水越来越少,嘴巴困难地张开、合上,此时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就会体会到小鱼的绝望和无助,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学生就读得十分到位,感情真切地再现了小鱼的可怜。而且通过有感情朗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低年级的情感朗读要把握技巧
1、启发学生读准语境
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这些对话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如《坐井观天》一文通过写青蛙和小鸟对天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待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自以为是。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语气就会加深对这个道理的理解。以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为例:“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教学中我这样启发学生来理解:(1)自己读句子,想一想都读懂了什么?(2)自己再读句子,弄清青蛙和小鸟的看法究竟谁对谁错。(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在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观点是对的情况下,要让学生试着读出青蛙不相信,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小鸟诚恳的语气和劝告的态度)以上教学重视了对人物语气的准确把握,在有感情朗读中让学生领悟了深刻的道理。
2、启发学生读好重音
一个句子重音不同,表达的情感意思也就不同。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青蛙同乌龟的对话,它包含着乌龟和青蛙的不同之处。这个地方,只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就会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在这句话中,“大、绿”等词语都应读重音,以显示乌龟同青蛙的不同,教学时,我这样启发:(1)自由朗读句子,联系上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要重读?(2)指生尝试朗读,师生予以评价(3)教师小结,学生齐读。(4)再自由朗读,回答,读了乌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以上教学,我以把握重音为契机,从而顺利实现对句子情感意思的把握,实现教学目标。
3、启发学生把握语速与语调
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直接影响着情感的表达。一般来说,高兴激动时用高昂的语调,悲伤难过时用低沉的语调,突发情况,激烈的场面语速快一些,自然的叙述语速平缓一些。如《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教学时,我这样来启发学生:(1)默读课文,划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2)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3)比赛性朗读。通过比较,启发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用高昂的语调,较快的语速朗读,这样学生就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
三、低年级的情感朗读要有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
1、示范引领,激发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低年级学生效仿能力很强,情感朗读不可忽视教师的范读。范读时,可以把声音、语气、表情、动作、神态等多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激励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有利于纠正方言。范读课文,学生往往一边欣赏,一边与自己的朗读印证,通过自我比较,容易发现自身的问题,便于纠正。
2、角色表演,释放情感。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却极富童趣。不妨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如我教《小壁虎借尾巴》,在學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扮演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和妈妈。让他们投入情境,深入角色心理,在笑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修正角色的形象。
3、音乐伴奏,升华情感。
文章在音乐的渲染下,便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鲜明的印象。同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喜爱朗读,自觉朗读,读出感情,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选择了一段清悠欢快的音乐,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感受到了秋天是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
4、比赛竞争,迸发情感
学生天生就好竞争,通过情感朗读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采用比赛方式主要有:(1)、师生朗读比赛。学生听说和老师比赛,往往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和学生比赛的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可以故意输给学生,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的兴趣。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朗读,却要赢学生,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赛。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情感朗读是朗读的启蒙阶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重要阶段,培养良好的情感朗读必须有个长远计划,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培养的学生情感朗读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我们必须有耐心,有恒心,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把文章情、老师情和师生情和而为一,达到情感共鸣,才会使朗读得正确、流利,更有感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燕,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创新学刊,2012、7
[2]贺翠梅,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9[3]王应华,小学语文教材问题分析及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3
[4]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