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梦想,执着孤独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营造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马孔多镇。布恩蒂亚家族建立了这个村庄,在这里生养繁衍,欢笑痛哭,直至在第七代与它一同毁灭。布恩蒂亚家族最大的特征就是孤独与梦想,孤独执拗地追逐他们,不让他们有片刻的安宁,而梦想也如影随形地缠绕他们,让他们享受生命的意义。
  霍·阿·布恩蒂亚是梦想和孤独的开始。他带着妻子翻山越岭,用了两年多时间,寻找大海未果,才在树木茂密的地方建立了马孔多村。他认识了预言者梅尔加德斯,从此整个家族的命运与梅尔加德斯紧密相连。他的心总不安分,不断探险,做科学试验,尝试改革,反对外来者的强权干涉。梅尔加德斯死后,他就失常了,后来被绑在树上孤独地度完余年。
  第二代中的奥雷连诺是家族中最出色的人。他沉默寡言,孤僻异常,独立倔强。他整天在作坊里炼金鱼,不问世事,而先知梅尔加德斯的指点,让他的人生从此发生重大的转变。他一生中,发动了三十二次武装起义,三十二次都遭到失败。他的十七个儿子,在一个晚上接二连三被杀死。他遭到十四次暗杀、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他喝了掺有大剂量毒药的咖啡,却依然活过来了。他成为国家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最后还是在孤独和虚幻中死去。
  其他布恩蒂亚家族的人都一样,有梦想,有渴盼,努力挣扎,却始终摆脱不了孤独和空虚的命运。
  海德格尔指出:“所有按灵魂的意义来看活着的东西,都贯穿着灵魂之本质特征,贯穿着痛苦。凡有生者,皆痛苦。”《百年孤独》中的人物似乎也在告诉我们,作为生命,人或许注定了要孤独到底。
  一个人,有追求,有渴望,他因此与众不同,也因此灵魂孤独。这种孤独有时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他去改变现实,去开拓未来。奋斗的过程是充实的,能享受到生命的尊严,体味到人生的意义。然而,努力过后,一切重新回到原点,他还是孤独的。孤独—挣扎—孤独—消失,这样的人生轨迹,不仅仅属于布恩蒂亚家族。
  追逐梦想,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自身的进步。然而,伴随梦想的孤独,人类似乎也无以摆脱。除非,像布恩蒂亚家族一样彻底消失。那么,梦想也随之消失,孤独也不复存在了。孤独不能消失,人类对它也并非无能为力。关键,看你怎么认识它,对待它。
  既然明白了孤独是生命的馈赠,那么,孤独虽然痛苦,却并不可怕。面对孤独,要么战胜它,让它消失;要么,被它战胜,让你毁灭。坦然接受,是战胜孤独的第一要诀。坦然地接受之后,你才有可能平静地忍受孤独,平静地与孤独周旋,或许还可以享受孤独。反之,当孤独逐渐吞噬你的时候,你除了堕落灵魂,毁灭身体,别无他法。
  如果,你不想按部就班地生活,希望活出自己的生命特色,成为一个有梦想的人,那么,你应该明白,梦想总比现实美好,总超越存在,总有些与众不同。那么,你肯定会遭遇不理解、误会,甚至孤立。有时,你在他人眼里就是独战风车的堂·吉诃德。因此,你必须坦然面对孤独,一个人奋斗,按照你对人生的设计走下去。这样,你才真正享受了自己的生命,才完成了一个人精彩的历史。而当你以人类的视野构建你的梦想时,你所享受的快乐足以战胜一己的孤独,你的孤独也就悄然隐遁。可见,孤独虽然不能避免,却能够战胜,这就是生而为人的伟大与尊崇。
  由此,我们似乎能够理解布恩蒂亚家族的悲剧命运了。他们或许缺乏足够的思想指导,或许没有宏观地思考自己的命运与人类的关系。总之,在我们眼里,他们的孤独虽然注定了无法避免,却原也是可以战胜的。只是,他们还没来得及找到正确的途径,就在一阵飓风中消亡了。如果,再给他们一百年的时间,家族的命运或许就是另一番样子了。
  百年孤独,终究会过去。人类的梦想,却是幸福万年长。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学术素质评估考试(SAT)的写作考试,着意于写作能力对于大学的学习,特别是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SAT给我们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启示:议论文写作要着意于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逻辑规范显示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学术品位。  关键词:SAT;批判性思维;逻辑规范  潘新和教授的《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对议论文写作“这一套老掉牙的知识”,从学理的高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揭出病苦,引
期刊
【摘 要】“我是演说家”课程是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以“博览善达”项目为抓手开发的语文拓展性课程。它以语文课程为基石,并整合了语文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相关资源,具有“适切的课程结构”“纯粹的活动课程”和“为学习而评价”等特点。  【关键词】语文拓展性课程;课程开发;演说  一、应运而生的课程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让每个孩子的生活都能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为核心价值
期刊
摘 要:在散文教学中,只有切实地凸显文体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悟得每一篇散文独特的味道。语文教师应依据散文的体式特质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建立起学生与“这一篇”散文的连接。  关键词:散文教学;问题意识;教学设计;《端午的鸭蛋》  散文教学如何凸显文体意识,并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和情感?在“浙派名师展示课”活动中,笔者两次执教《端午的鸭蛋》,并在执教过程中对如何凸显散文的文体意识这一问题进
期刊
摘 要:科幻小说的教学,应激活“悬念”这一叙事知识,使之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钥匙,并在静态知识的动态化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素养。叙事知识的渗透应基于学生的感知体验,旨在引导学生直击文本内核,同时让课堂呈现生命活力。  关键词:科幻小说教学;叙事知识;悬念;《带上她的眼睛》  “悬念”是叙事结构技巧的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叙事知识。激活这种知识,使之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钥匙,并在静态知识的动态
期刊
作文讲评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十分尴尬,处在一种可有可无或比较随意安排的境地。一方面,高中的作文教学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学生写了作文也不一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讲评,很多时候所谓的作文讲评课就是优秀范文的朗读课;另一方面,作文讲评课的效益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大部分教师就忙于讲解其他练习了。  在一次学考模拟考后,笔者挑选出了两篇优秀的范文及一些需要修改提升的作文片段作为讲评的主要材料,进行了一
期刊
【摘 要】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立足于地域文化中的文学类作品,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按照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特色和师资优势等条件而开发出来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要着力于建立领导机构、编写教材、培训课程师资、邀请专家指导;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应注重优化课程结构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人为本,永远是教育最为朴实而又高尚的追求。“文本”因“人本”而生,也因“人本”而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在所有教学活动中是最能充分体现整体教学理念的,但并非拥有了代表先进教学理念的教材,便一定能有预期的收获。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左右结果的因素尚有许多。从构成“人本”的诸因素而言,世俗消极的东西不可盲从,积极健康的精髓才值得弘扬
期刊
摘 要:201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延续了近年来浙江高考作文题注重思辨的思路,并有所突破。它给学生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可能——鼓励学生自己“决定相信什么”;深入思考的可能——鼓励“反省的思维”;公正思考的保证——“合理的思维”。  关键词: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多元选择;深入思考;公正思考  201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引入一位作家关于读“书”的看法,即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
期刊
从传统麦客的消失到现代麦客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农、Ik现代化以及城镇化水平提高的结果;从手工到机械、从粗放到集约、从传统小农到大规模生产,这也是我国社会变迁的简影。
  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对风城现代麦客群体的社会资本叙事进行研究,通过“多缘”结构,从民族学角度,利用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四个维度,结合社会资本理论的几种表现形式充分阐述了风城现代麦客这一群体通过信任、关系网络、社会规范等获取社会资本,利用社会关系等资源为自己带来利益。这也是本文的创
【摘 要】浙江省台州中学是浙江省四大语文基地培育学校之一。学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语文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以人为本,体现特色,建构了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二是贯彻理念,纲举目张,明确了学校语文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思路,制定并实施了学校的课程规划。  【关键词】学校语文课程;课程开发;课程规划  浙江省台州中学创办于清同治六年(1867),初名“广文书院”,1902年始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