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作教学漫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加强写作训练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培养语文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将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基本前提,积极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并且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信心能够得到逐渐的提升,从而有效提升语文写作的水平。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还需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首先,学生尚未明确写作的目标以及动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只是根据教师的安排机械式的完成写作任务,对于写作的目的以及动机缺乏明确性。另外,在应试教育的不断影响下,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注重学生作文成绩的提升,在写作训练时却忽略对写作对象以及写作目标的强调,并且忽视学生之间关于写作的交流,单一的教学方式促使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兴趣。
  其次,缺乏写作的素材。写作素材单一是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小学生在日常写作过程中,通常会面临“无话可写”的难题,无法将生活的经验有效应用于写作素材中。另外,学生在面对固定写作素材时,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较为缺乏,对文字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在写作教学“最难忘的一件事”时,大多数学生通常只沉浸于自身的苦难经历中,写作策略也都是如出一辙,均是讲述自己遇到苦难时,如何在他人的鼓励下获得成功。
  最后,学生的写作缺乏真实的情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敢于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情感。但按照当前情况看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情感的表达还有所欠缺,在实际写作中只是一味对故事情节进行编造,促使写出来的作文难以起到感动以及激励的作用,这完全不符合小学语文写作的宗旨。
  二、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1.引用策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定,经过了充分的考察,不仅与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相符,同时也包含了相应的写作策略。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注重对教材中写作策略的有效引用,分析引用教材内容中优美的语句语段、修辞手法以及表现形式等,以此帮助小学生熟练掌握语文写作的策略,从而自身对语文写作策略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实现语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2.提纲策略。在语文写作初级阶段中,提纲策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写作策略,学生通过拟定写作提纲,能够初步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写作思路,以此促进学生写作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在练习作文《淘气的阿宝》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观看提纲,随后通过剪纸作品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探讨想象描写的思路,最后让学生自行列举写作提纲,如此一来,则能够通过提纲策略增强小学生把握写作对象的能力。
  3.草稿策略。草稿主要是指语文写作的初稿,虽然写作草稿未能完整体现语文写作的模式,但是却能够清晰呈现出语文写作的思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草稿策略,能够帮助小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有效减少写作过程中出现结构混乱以及语言不清晰等现象,促使学生的写作内容能够通顺达意。
  4.角色扮演策略。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在語文写作过程中缺乏换位意识,因而在人物刻画方面还有所欠缺,例如:(1)人物情感;(2)语言习惯;(3)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可通过角色扮演策略来增强学生的换位意识,以此帮助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很好的表达思想情感,从而使语文写作的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
  5.心理意象策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以及手段,鼓励小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写作中的人事物进行形象生动的描写,以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对于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突发奇想,教师不能予以否定以及限制,针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想法应给予相应的鼓励,而针对学生偏离常理的想法应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写作策略知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使写作策略知识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此帮助小学生提升语文写作的水平。
  张继瑜,王旭梅,山西平遥县实验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白居易《卖炭翁》一文中“可怜身上衣正单”的“正”字看起来像个熟词,但中学教材及其他选本都很少作出具体的解释,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很自然地将其解释为“恰好”“正好”的意思。李海潮老师在《说“衣正单”的“正”字》(《中学语文教学》2001.6)一文中认为,“把‘衣正单’说成是‘衣服恰好单薄’或‘衣服正好单薄’并不贴切”,因为“卖炭翁身上衣服所以单薄,并不是他有意未穿而不意遇到了大雪,这里根本没有意外的巧合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效的主问题往往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可以设置主问题,并将其作为教学的聚焦点,让学生尝试从这个问题出发,有层次地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系统性。  一、结尾处设问,倒卷珠帘  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从文章的结尾处入手,让学生先了解结尾部分,然后再慢慢地向上追溯,找到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教师可以围绕结尾设置悬念,利用主问题来统摄全文,引
应用文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书面工具,在今后的很多行业中都要应用到。中职学生学习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学生可能会觉得应用文枯燥乏味。这种现象是应该杜绝的,应用文的教学应该在中职教学中给予高度的重视,让应用文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课程。教师应该有效地开展语文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制定更完善的教学机制。本文对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更新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  中职教师应该更新
期刊
2008年5月22日至6月15日,一个出于历史和想象的装置艺术作品将纽约和伦敦在视觉上实时连接,在纽约的布鲁克林桥和伦敦泰晤士塔桥的阴影下,一对相同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装置坐立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学任务主要是依靠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来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遭到严重扼杀。在新课改的春风下,人们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语文课堂由传统模式转化为动态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日常教学环节中来,便成为重中之重。笔者从多元激趣、读诵结合、自主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有如下体会。  一、多元激趣,化静为动  如在苏教版语文《从百草园到三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的学习其实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言的,最重要的方法无非就是勤奋学习 认真练习。语文教学中的随笔训练具有随时性、随感性的特点,对于作文的教学水平提升大有裨益。  一、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征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随笔训练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写作形式上,非常灵活和多变。语文随笔的题材和选材是随意的,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无一不可,选材可以来自方方面面,在生
期刊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提倡语文教师写“下水文”,要求老师和学生同题作文,然后师生同读、同议、同评。可笔者认为,若老师仅仅应付好课堂上的几篇同题作文,仍旧很难给学生的习作带来太多指导性的建议。因为所谓的从学生视角出发,毕竟是一种俯高就低以迎合学生的写作,有着太多的限制在里面。更何况,老师对自己写成的东西,往往过于自爱,缺乏正确的评判意识,若老师出示下水文时没有理性的态度,或者出示时机不对,会
期刊
作文是学生各项语文素养的一个综合体现,《新课标》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是现在语文学习中,作文对于很多学生都是老大难,有的不知道如何下笔,有的又担心自己的语言表述不清楚,还有的根本不愿意动笔……那么,究竟该如何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做到轻松落笔、一气呵成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写作的欲望  1.要降
期刊
姜夔这样高度概括诗歌结尾的艺术性:“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的确,诗人在写诗过程中对结尾高度重视,强调结尾意蕴丰富,能够余韵不绝。因而作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