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部队学习需求的“微课”建设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部队官兵“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求,文章讨论了适应部队环境的微课平台建设原则,平台的功能设置,微课内容建设方法等问题,对部队在“微课”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微课 部队环境 教育资源 MOOC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57-02
  To explore Micro-lecture construction adapt to the learning needs of the troops
  Zhang Guodong,Wang Shangqiang,Wang Yingying Su Yuanyuan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Qingdao Branch,Qingdao 266041,China
  【Abstract】For the troops "fragmented" learning nee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micro-lecture platform to adapt to environmental forces, the function of the platform settings, problems of course conten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micro forces,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micro-lecture construction.
  【Keys】Micro-lecture, troop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ources, MOOC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知识和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院校,人们进入学习型社会。但部队中由于相对封闭,自成体系,当前部队中广大官兵都有着迫切的学习愿望,但因环境限制,与外界接触少,平时训练任务多,工作紧,时间零散,很难集中大段时间来进行再学习。此外目前部队进行再教育的主要方式有选拨人员到院校的中短期培训,远程函授等,但只能惠及少数人,普及性不强;随着部队的网络建设发展,虽然好多部队院校推出了网络课程供大家学习,但这些网络课程的形式基本上是教师课堂授课和书本内容的再现,一堂课时间较长,部队人员很少能长期安排这样大段时间来学习。而这几年“微课”的教学形式为部队的普及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一、微课的特点
  随着网络发展,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运动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现今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 (DavidPenrose) 于 2008 年秋提出的。戴维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 (Knowledge Burst) 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微课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1]。微课一般采用微视频的形式体现出来,视频长度一般在8~15分钟之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知识点或专题。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2],微课的这些特点,给部队人员的碎片化时间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二、部队学习资源类型分析
  通过对部队人员的调查,部队人员所需求的学习信息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通用型资源,这部分知识信息需求与社会上需求基本一致,有的希望能够提升自己学业,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哲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这部分资源可以奉行拿来主义,利用社会上已经建成的微课内容,避免重复建设。像是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已经有超过1500个精品教材做成开放课件在网上共享;“网易公开课”、“超星学术视频”等共同指向就是公开的微课课程[3];二是专有型资源,即是部队自身的专有的一些专业知识信息,这部分资源具有保密性,必须对知识信息内容本身就进行保密级别的判定,并且需要部队集中优势力量,自己建设这部分微课资源;三是为基层部队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的资源,称之为解决问题型资源,这类资源以微课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针对性、易用性更强,往往是为了部队某种装备类型,特有技术等方面的在工作中遇见的难题。这部分资源需要基层部队、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日积月累的积攒,将平时遇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并进行微课式的分享,加快部队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微课平台建设原则
  微课网络教育平台是微课资源应用的基础,部队除了要加强目前已有网络硬件设施,使之更普及化,更实用化,其另外所欠缺的是一个能够体现微课特色教育的软件平台。在微课软件平台建设中,第一,要以为广大部队人员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原则,平台要做到开放性强、交互性好、易于使用。尤其交互性,在部队环境中,很多官兵更想和人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第二,在平台功能上,要功能全面灵活,便于日常建设与管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便于今后功能的扩展和加强,方便有些部队在小范围内的局域网中也可以架设;第三,平台要体现部队特色,针对专有型和问题解决型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实施专有资源物理隔离,严格设立的保密等级,采取用户权限认证、IP地址绑定、数据加密传输等多种方式来限专有型资源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第四,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成熟的平台和技术,“快、好、省”的完成平台建设,以解决当前的迫切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大潮。2012年兴起的 MOOC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全世界引发了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新浪潮,同时也研发了多个MOOC网络教育平台,而“微课”是平台上的主要教学形式。在国内已有很多院校和机构进行了MOOC平台的开发和研究,如“清华教育在线”U-MOOCS平台支持多种类型的课程包括基于视频讲授的步进式课程、基于活动的研究型课程等,多种教与学的模式如基于案例、项目、问题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3] ,该平台功能强大,支持课程类型多;另外国内还有交大的南洋学院、超星慕课等平台,可以选择其中合适的平台,直接引入军网系统,将通用型微课教育资源架构在现有成熟平台之上。   四、微课内容的建设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并以“微”视频的方式,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要求,适用于正式、非正式学习[5]。所以在对学习资源进行“微课”化之前,需要对广大部队官兵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再以微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要做好微课的内容,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对于课程内容精心划分知识点,确保在微时间内讲授一个具有较完整结构的知识,这需要对课程内容理解非常透彻的有经验的教师来划分。其次,是微课的教学设计,在微课教学模式下,部队学习人员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知识的获取,所以要设计以部队学习人员为中心的的表现形式,从其认知角度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如采用部队人员熟悉的环境和事物进行举例讲解,使内容易于理解,融会贯通。第三,是微课的制作,要突破传统授课模式影响,加强自制微课的质量。虽然现在微课大部分以微视频为主,但是可以不局限于微视频,充分利用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例如以动画,游戏等方式来展现,增强微课的交互性、让学习者参与其中,但这需要较高的技术手段。在胡铁生进行的全国微课大赛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技术方面的,如52.18%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认为自己微课制作不足也主要是技术层面的,如镜头切换、后期编辑等[2]。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教师的微课制作技术,另一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团队与一线教师配合,合力做出优秀的微课课程。第四,要提供配套的微课辅助资源,包括如习题、作业、拓展阅读等方面的资源,使学习者能够进行训练,复习,考试等学习进程。
  三、结论
  建设适应部队学习需求的微课,充分满足部队广大官兵的教育需求,提高官兵文化素质,是实现我军现代化、信息化强军的有益手段,本文提出的微课建设观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17): 14.
  [2] 胡铁生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
  [3]王祖源 倪忠强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J].物理与工程,2014.24(2):17-19
  [4] 程璐楠 韩锡斌 MOOC 平台的多元化创新发展及其影响[J].远程教育杂志,2014(2)
  [5] 杨红业 微课视频如何让学习者驻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8(24):48~49
其他文献
社区日常生活圈已日益成为建设城市社区的重要手段,以其符合居民日常活动尺度的空间单元,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时空需求的精准匹配。随着老龄化背景下对于养老服务需求的与日俱增,使得社区日常生活圈势必需要对其进行强化补充。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背景下,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提出需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合理规划配置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探讨日常生活圈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相关性,对长三角地区既有日常生活圈及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进行研究。通过人本角度对社区养老服务设
【摘要】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无声的老师,实践证明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是用好教师教学用书,而要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必须做到“六读”: 一读单元目标,明确课时目标;二读编排特点,明确编者意图;三读教材说明,明确教学任务;四读教学建议,明确教学步骤;五读用书旁注,明确引导重点;六读用书练习,明确练的方向。  【关键词】教学用书 目标 特点 说明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经济学基础是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存在理论抽象、研究内容和图表公式相对复杂的特点,案例教学法以生动的案例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适合职业院校新生接受事物的特点。本研究以经济学基础中经济学入门知识课堂为例,展示案例教学法应用,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中适用性、应用特点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经济学基础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古村落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村落的保护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即使近些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古村落保护出台了严格的政策和制度,部分地区的村落仍遭受着毁灭性的破坏[1]。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国家的职责,它同样需要广大学者参与其中,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做好相应的保护与宣传工作。
  浙中地区古村落数量丰富,但其保护开发一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其中包括村落规划趋同,拆建重建问题严重等。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嵩溪为研究对象,对嵩溪村村落空间的演变进行研究,较详细的说明村落空间“生成”
【摘要】任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员获得和提高从事特定岗位需要的专门知识和能力,为适应任职教育改革,分析了任职教育对象需求的差异,构建了“面向对象”的教学模式核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任职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适用于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了适应任职教育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任职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改革  “航空摄影原理”课程是针对航空侦察类专业生长干部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人才供需矛盾及高校自身发展的分析,结合应用科技大学试点院校—山东交通学院的教学改革,论述了以服务专业发展为导向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构思:增强服务意识;实施分层次教学;调整教学大纲;整合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改革评价制度。具体改革措施为:立足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确立高等数学课程质量标准;开设数学选修课,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根据专业发展调整教学大纲;实施模块化教学;开设数学实
期刊
乡村住宅建设一直都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住宅建设问题将影响到乡村用地的布局、乡容乡貌的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改善,同时也会影响到乡村的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的乡村住宅建设还处于较落后状态,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设计不合理、风格不统一,配套服务缺失等形形色色的问题。各地政府、建筑师等均意识到上述问题并积极探索各种改善措施。从早期的“乡村复兴运动”到近年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城镇建设”以及浙江地区兴起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无不体现各级政府、组织对解决乡村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沃土,因此对于"电气运行"这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解决工作现场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在"电气运行"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电气运行 操作技能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结合新时期农业发展方向,学院制定了新的课程体系,明确了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全面推行研究性教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全面贯彻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农学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践教学的关键,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大多数高校中仍然普遍存在,成为中国药学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深入分析我国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  【关键词】药学专业 实践教学 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7-0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教育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