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沃土,因此对于"电气运行"这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解决工作现场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在"电气运行"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电气运行 操作技能 故障处理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8-02
前言
“电气运行”是我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核心专业课, 是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它宜学完《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主要专业课之后开设,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对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运行工作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和技能掌握,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很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该课程开设以来,进行过几次教学改革,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课程改革。
一、教学理念方面改革
“电气运行”课程,原来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现在的教学理念是理论教学紧紧结合实践教学,增加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围绕培养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和职业道德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培养理论分析与动手操作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学生面向社会充分就业、个性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
二、教学内容方面改革
1. 授课学时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原来的教学内容已经不适用于目前教学。所以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授课学时方面,历经3次改革,以适应目前电力行业需要。
自从设置“电气运行”课程以来,第一次改革是:从最初的总学时为140学时理论课程,改成84学时,减掉56学时。由原来两学期教学,改为一学期教学。剩余56学时改为仿真实训及技能鉴定实训,增加实训动手环节。第二次改革是由总学时为84学时减至72学时,个别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学时偏多减掉12学时,增加到其他实训环节。
2.授课内容方面
理论教学中本着学生掌握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只讲重要的、现场需要的,而理论深入分析、计算繁杂的内容从授课计划中删除。加大学时力度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多动手、多操作,把电厂和变电站最基本操作项目、操作标准掌握,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删减的内容有:厂用电动机选择与自起动校验、发电机工作状态与励磁调节关系、发电机工作状态与有功功率调节关系、自动励磁调节装置原理、系统扰动与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快关汽门与电网稳定等不适用高职高专学生,所以将该内容删减掉。
互感器、开关电器、配电装置与电气设备课程内容重复,发电厂防雷、高电压保护与高电压课程内容重复、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与继电保护课程内容重复,所以将其删减掉。
增加内容有:增加了《操作票工作票学习汇编》教学,如倒闸操作规定、操作票学习、工作票学习、操作票训练。还增加发电机非正常运行,如汽轮发电机频率异常运行,汽轮发电机不对称运行,汽轮发电机失磁运行,发电机进相运行,汽轮发电机失步运行等内容。
三、教材方面改革
最初使用教材是300MW《电气运行》教材,潘龙德主编,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随着发电厂机组容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600MW机组投入运行,依据“电气运行”课程教学大纲选用近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优秀培训教材,所以将原来的教材改换成600MW火力发电机组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其系统》,由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学会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教材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接受能力。还配备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行编写的《操作票工作票学习汇编》弥补教材不足,详细补充“两票”细则、现场规程等方面内容。使教材内容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更贴近本专业发展和实际需要。
四、授课方式方面改革
近年来“电气运行”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进展很慢,一直沿用讲授法,板书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直到2008年以来,各位任课教师自发地进行摸索,进行局部班级试验、进一步对授课方式、方法进行革新,提高教学效果。
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并且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是在以往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实现手段借助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实训仿真机、视频等多种方法来解决。对于重点、难点,利用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课件来解决,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五、增加职业技能鉴定环节
以往学生毕业时,如果成绩合格,只得到毕业证。而现在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时,不光有毕业证还有职业技能鉴定证。
在校学生读大三时,可以申报“电气值班员”初、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取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书,以达到用人单位持证上岗的要求。“电气运行”课程的设置,符合学生们的需要,也符合现场的需要。所以在讲授“电气运行”课程时,牢牢结合生产现场授课,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授课,完成“电气运行”理论授课后,又安排学生进行220kV变电仿真实训及技能鉴定;300MW电厂仿真实训及技能鉴定,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生产现场需要。
六、结束语
“电气运行”课程教学改革后,更好地培养面向生产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运行工作基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仪表监测能力,发电厂、变电站巡视检查能力,电气图纸阅读能力,电气设备操作能力,填写操作票能力,电气设备故障处理能力,事故预防、分析、处理能力,运行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达到电气运行生产岗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电气运行》教学大纲
[3] 发电专业《电气运行》教师学期授课计划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电气运行 操作技能 故障处理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8-02
前言
“电气运行”是我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核心专业课, 是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它宜学完《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主要专业课之后开设,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对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运行工作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和技能掌握,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很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该课程开设以来,进行过几次教学改革,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课程改革。
一、教学理念方面改革
“电气运行”课程,原来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现在的教学理念是理论教学紧紧结合实践教学,增加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围绕培养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和职业道德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培养理论分析与动手操作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学生面向社会充分就业、个性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
二、教学内容方面改革
1. 授课学时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原来的教学内容已经不适用于目前教学。所以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授课学时方面,历经3次改革,以适应目前电力行业需要。
自从设置“电气运行”课程以来,第一次改革是:从最初的总学时为140学时理论课程,改成84学时,减掉56学时。由原来两学期教学,改为一学期教学。剩余56学时改为仿真实训及技能鉴定实训,增加实训动手环节。第二次改革是由总学时为84学时减至72学时,个别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学时偏多减掉12学时,增加到其他实训环节。
2.授课内容方面
理论教学中本着学生掌握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只讲重要的、现场需要的,而理论深入分析、计算繁杂的内容从授课计划中删除。加大学时力度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多动手、多操作,把电厂和变电站最基本操作项目、操作标准掌握,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删减的内容有:厂用电动机选择与自起动校验、发电机工作状态与励磁调节关系、发电机工作状态与有功功率调节关系、自动励磁调节装置原理、系统扰动与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快关汽门与电网稳定等不适用高职高专学生,所以将该内容删减掉。
互感器、开关电器、配电装置与电气设备课程内容重复,发电厂防雷、高电压保护与高电压课程内容重复、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与继电保护课程内容重复,所以将其删减掉。
增加内容有:增加了《操作票工作票学习汇编》教学,如倒闸操作规定、操作票学习、工作票学习、操作票训练。还增加发电机非正常运行,如汽轮发电机频率异常运行,汽轮发电机不对称运行,汽轮发电机失磁运行,发电机进相运行,汽轮发电机失步运行等内容。
三、教材方面改革
最初使用教材是300MW《电气运行》教材,潘龙德主编,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随着发电厂机组容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600MW机组投入运行,依据“电气运行”课程教学大纲选用近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优秀培训教材,所以将原来的教材改换成600MW火力发电机组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其系统》,由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学会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教材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接受能力。还配备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行编写的《操作票工作票学习汇编》弥补教材不足,详细补充“两票”细则、现场规程等方面内容。使教材内容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更贴近本专业发展和实际需要。
四、授课方式方面改革
近年来“电气运行”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进展很慢,一直沿用讲授法,板书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直到2008年以来,各位任课教师自发地进行摸索,进行局部班级试验、进一步对授课方式、方法进行革新,提高教学效果。
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并且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是在以往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实现手段借助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实训仿真机、视频等多种方法来解决。对于重点、难点,利用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课件来解决,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五、增加职业技能鉴定环节
以往学生毕业时,如果成绩合格,只得到毕业证。而现在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时,不光有毕业证还有职业技能鉴定证。
在校学生读大三时,可以申报“电气值班员”初、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取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书,以达到用人单位持证上岗的要求。“电气运行”课程的设置,符合学生们的需要,也符合现场的需要。所以在讲授“电气运行”课程时,牢牢结合生产现场授课,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授课,完成“电气运行”理论授课后,又安排学生进行220kV变电仿真实训及技能鉴定;300MW电厂仿真实训及技能鉴定,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生产现场需要。
六、结束语
“电气运行”课程教学改革后,更好地培养面向生产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运行工作基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仪表监测能力,发电厂、变电站巡视检查能力,电气图纸阅读能力,电气设备操作能力,填写操作票能力,电气设备故障处理能力,事故预防、分析、处理能力,运行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达到电气运行生产岗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电气运行》教学大纲
[3] 发电专业《电气运行》教师学期授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