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技巧及创新教育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总是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它才有未来,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如何巧妙、有机地将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语文教学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47-01
  一、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克里斯托夫说:“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技能,而是觉醒和启发。”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曾经说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学会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思考,别人忽略了思考的方式。”创新思维具有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寻求异性,创造性的观察、想象。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思维,保证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其转移到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而且,它是学生具有求异创新心理素质的前提和物质条件。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教学观念
  教师应突破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在过去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学习技能,再组织一些所谓的分层教学,然后,得出结论,使学生的学习只会衍生品和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成了学习机器,没有生命能量,更不用说创造性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学内容以课文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学习。所以,我们今天的教学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来指导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挖掘學生的潜能。它要求广大教师以课堂参与为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只有教师转变观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教学,才能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新世界。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机械地做一些重复的“游戏”。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的“发展观”,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要求,以确定应实现的目标。这是我们中国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和学术技能,也能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经历的苦和甜,有意识地掌握知识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感觉融入有味道的文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即是,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宣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始终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方式,以独特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的机遇,开始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我国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可以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甚至忘记食物和睡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保护学生的探索好奇心和兴趣,还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具有创新意识,善于捕捉创新信息,挖掘学生创新动机的隐性,抓住创新的机会开展创新教学。
  四、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快乐、明亮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方式之一。”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新兴趣具有启动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创造,创新潜能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发,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抓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这条主线  
  把学生的活动变成“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疑点,或让学生互相设置疑点,启发学生多思考解决疑点。“学习源于思考,思考源于怀疑”。新基础教育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和批判的创新精神。怀疑是创造之母。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源于怀疑。孩子们天真又好奇,问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满腔的热情,去保护学生这种敢于挑战的热情,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思路去拓展,去多角度思考,并且提出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创新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注入活力,让它朝着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的主体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巨大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应德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0(5).
  [2]马列锋.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5).
其他文献
恩格斯说,由于俄国恐怖主义密谋家的活动,因此马克思在给《祖国记事》编辑部的信中劝俄国人不必急急忙忙地跳进资本主义.恩格斯的这一解释与马克思原信的精神有所出入,与当时
王艳芬,1967年生于黑龙江。现任民盟苏州市委委员,民盟苏州市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至1989年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历史系,1990年至1993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地区史、国别史
十六大报告以全新的语言,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科学判断了党的历史方位,形成了我党对共产主义的新认识,指明了我党在现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
习近平读书观,是对古代先贤"乐于读书"优秀品格和中国共产党人"爱于读书"优良传统的深入继承,积极探究习近平读书观关于"为何读书"的价值认知、"读什么书"内容阐释和"怎样读
朱小田,1963年生,1982年至1989年就读于苏州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起任教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199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
为了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本刊编辑部特于 6月 3日召开座谈会 ,与会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畅谈学习心得体会 ,并就我校
甘建民同志《1877:马克思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关于恩格斯对马克思晚年思想一则解释的思考》一文,表现了他文本研究中的解释学态度.他能够对恩格斯的理解提出批评,表现了
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传媒
施泰因曼的共和主义企业伦理学是当代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伦理学理论,它从生活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种以'自由的一致'为旨趣的对话伦理学,并把它具体化为一种以'把
考察80年代以来的张爱玲的接受史尤其是刘锋杰的张爱玲批评,我们认为批评想像的起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批评对象的了解与熟悉;二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与批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