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课堂突发事件而引起的种种矛盾,教育者除了不失师爱之心外,还应灵活运用一些语言技巧,以生花妙语“化干戈为玉帛”,进而营造并维护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与高度和谐的教学课堂。当对教育对象提出一些棘手问题,或作出的某种过激行为教育者一时无法作出正面回应时,用于化解课堂教学矛盾的语言技巧颇多,且略举数法。
一曰“金蝉脱壳” 即避开其锋芒,以退为进。
一次,鲁迅先生给学生讲《红楼梦》。他意味深长地问学生:“你们爱不爱林黛玉?”这本是为分析林黛玉人物形象作引子的。正当大家莫衷一是、各抒己见之时,一个学生突然出言不逊地反问鲁迅:“请问先生,您爱不爱林黛玉?”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但见鲁迅先生用慈祥的目光从容不迫扫视了一下教室,然后温和地笑着说:“我不爱她——哭哭啼啼。”全班大笑,教室里的气氛又活跃开来。
显然,学生的反问使鲁迅陷入两难境地:答与不答,都不尴不尬;说“爱”或说“不爱”,都不伦不类。而鲁迅先生却巧妙地以“我不爱她”虚晃一枪,作为回应;再以“哭哭啼啼”轻轻荡开,一走了之!这一走,不但使自己瞬间恢复了主动,也为所讲的课题作了很好的铺垫。真令人拍案叫绝!
二曰“偷梁换柱” 即以假化真,变被动为主动。
有位毛姓老师给新任教班级上第一课,他刚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我姓毛……”下面突然发出一声“猫”叫,全班哄堂大笑。毛老师心知肚明,却从容不迫、正经八百地说:“同学们,很高兴有人夸我‘妙’。可初来乍到,先别忙着夸我。从现在起,咱们一起学语文,过段时间,各位再来评价我到底‘妙不妙’,好不好?”
毛老师正是利用“喵”与“妙”的谐音双关,偷换概念,以假化真,使全班同学发出会意的笑声,也使自己给学生留下了宽容大度、机敏幽默的第一印象。
三曰“反弹琵琶”即抓住教育对象所言所行所隐含的良性信息加以反弹,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有位女教师挟着讲义走进新任教班级的教室,发现黑板上赫然画着一幅丑化她的漫画。
女教师略为一顿,立刻坦诚地笑着说:“这是谁画的,挺不错嘛!能不能让我认识一下?”画漫画的学生于是站了起来。
女教师又说:“你还挺有画画的才能嘛。如果有兴趣,放学后我就介绍你跟我们学校最好的美术老师学画画。”画漫画的学生这时已双眼湿润。
女教师接着说:“希望你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那时我一定请你为我画一张像,不过当然不是画在教室的黑板上喽!”话音刚落,画漫画的学生热泪夺眶而出,全班开怀大笑。
四曰“借题发挥” 即对教育对象提出的一些棘手问题或作出的某种过激行为不作正面回应,而是以之为话题,加以生发引申,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有位物理教师刚开始讲解“密度的应用”,便发现两个女生不是在听课,而是在玩一枚银戒指。老师没有当场批评她们,更没有把银戒指没收,而是敏锐地发现并抓住银戒指所隐含的与“密度的应用”课题相关的有用信息,顺势拈来,生发开去。
只见他一边讲课,一边走到那两个女同学跟前,拿过银戒指风趣地说:“二位翻来覆去地观察这枚戒指,大概怀疑它不是银的吧,那就让我教给你们鉴别真伪的方法吧。”随即以此巧妙地引入开讲的“密度的应用”一课。
这位老师正是巧用被动式“借题发挥”中的“发”字,使银戒指这一干扰课堂教学的“罪魁祸首”成了讲解“密度的应用”的精彩“道具”,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教学高潮。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师范学校)
一曰“金蝉脱壳” 即避开其锋芒,以退为进。
一次,鲁迅先生给学生讲《红楼梦》。他意味深长地问学生:“你们爱不爱林黛玉?”这本是为分析林黛玉人物形象作引子的。正当大家莫衷一是、各抒己见之时,一个学生突然出言不逊地反问鲁迅:“请问先生,您爱不爱林黛玉?”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但见鲁迅先生用慈祥的目光从容不迫扫视了一下教室,然后温和地笑着说:“我不爱她——哭哭啼啼。”全班大笑,教室里的气氛又活跃开来。
显然,学生的反问使鲁迅陷入两难境地:答与不答,都不尴不尬;说“爱”或说“不爱”,都不伦不类。而鲁迅先生却巧妙地以“我不爱她”虚晃一枪,作为回应;再以“哭哭啼啼”轻轻荡开,一走了之!这一走,不但使自己瞬间恢复了主动,也为所讲的课题作了很好的铺垫。真令人拍案叫绝!
二曰“偷梁换柱” 即以假化真,变被动为主动。
有位毛姓老师给新任教班级上第一课,他刚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我姓毛……”下面突然发出一声“猫”叫,全班哄堂大笑。毛老师心知肚明,却从容不迫、正经八百地说:“同学们,很高兴有人夸我‘妙’。可初来乍到,先别忙着夸我。从现在起,咱们一起学语文,过段时间,各位再来评价我到底‘妙不妙’,好不好?”
毛老师正是利用“喵”与“妙”的谐音双关,偷换概念,以假化真,使全班同学发出会意的笑声,也使自己给学生留下了宽容大度、机敏幽默的第一印象。
三曰“反弹琵琶”即抓住教育对象所言所行所隐含的良性信息加以反弹,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有位女教师挟着讲义走进新任教班级的教室,发现黑板上赫然画着一幅丑化她的漫画。
女教师略为一顿,立刻坦诚地笑着说:“这是谁画的,挺不错嘛!能不能让我认识一下?”画漫画的学生于是站了起来。
女教师又说:“你还挺有画画的才能嘛。如果有兴趣,放学后我就介绍你跟我们学校最好的美术老师学画画。”画漫画的学生这时已双眼湿润。
女教师接着说:“希望你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那时我一定请你为我画一张像,不过当然不是画在教室的黑板上喽!”话音刚落,画漫画的学生热泪夺眶而出,全班开怀大笑。
四曰“借题发挥” 即对教育对象提出的一些棘手问题或作出的某种过激行为不作正面回应,而是以之为话题,加以生发引申,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有位物理教师刚开始讲解“密度的应用”,便发现两个女生不是在听课,而是在玩一枚银戒指。老师没有当场批评她们,更没有把银戒指没收,而是敏锐地发现并抓住银戒指所隐含的与“密度的应用”课题相关的有用信息,顺势拈来,生发开去。
只见他一边讲课,一边走到那两个女同学跟前,拿过银戒指风趣地说:“二位翻来覆去地观察这枚戒指,大概怀疑它不是银的吧,那就让我教给你们鉴别真伪的方法吧。”随即以此巧妙地引入开讲的“密度的应用”一课。
这位老师正是巧用被动式“借题发挥”中的“发”字,使银戒指这一干扰课堂教学的“罪魁祸首”成了讲解“密度的应用”的精彩“道具”,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教学高潮。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