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时段理论,把握历史发展趋势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9月,部编高中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在多省推进,该套教科书容量大,涉及的历史概念多,学生理解难。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进行教材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学习,是目前中学历史课堂亟需解决的难题。将布罗代尔的历史时段理论应用于教学,不失为一种解决路径。遵循这一思路,教师采用主题式教学,在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中时段等更宽泛的尺度内,从更高层面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对历史形成整体的认识。本文试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讨论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材逻辑,确立教学主题
  年鉴学派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历史时段理论,主张将人类历史划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1],分别对应“结构”、“局势”、“事件”概念,认为经济、社会史等史学研究需要中时段、长时段等宽广的尺度。《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涵盖了东周(前770—前221年)五百余年的历史,时间与空间跨度大,涉及众多历史概念与历史事件,学生学习难度较高。课标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2]本课学习中,如果过于关注射王中肩、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具体事件,容易被困在碎片化的藩篱中,需从商周分封制以来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确立的这个较长时段,考量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的重大事件对后世二千多年地方治理架构的历史价值。
  仔细分析本课的4个子目,逻辑清晰,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依据课标要求,整合出本课核心概念为“治理理念”。将本课的逻辑关系解释为:商周血缘宗法的传统治理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坐大、外族入侵、经济发展等因素而面临巨大挑战。在分裂与动荡的时代环境下,士阶层与统治者各自思考,谋求新的治理方略。士阶层对于治理理念的讨论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统治者则将法家治理理念付诸于实践,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生。在春秋战国五百年混乱无序的历史中,始终暗含着统一的趋势。由此,本课的主题确立为:从春秋战国治理理念的转变看该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二、问题情境导入,考量时代变迁
  “治理理念”是由古至今统治者乃至各阶层关注与重视的政治思想。上古自夏朝建立以来,统治者就基于自身利益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理理念。而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治理理念的争辩也层出不穷。因此,本课的导入用秦始皇三十四年时博士淳于越与丞相李斯关于国家治理理念的争辩引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不仅是秦朝,春秋战国时期也发生过关于治理理念的思想碰撞,即后世所称的“百家争鸣”。同时,结合时间轴思考: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历史中,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其历史发展呈现出怎么样的历史趋势?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春秋战国变法运动与百家争鸣的历史贡献。
  本课核心概念不仅引用权威著作定义是“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和不同人物关于国家和社会制度而提出的理想、理论、方针和政策”[3],更多的是结合教科书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治理理念的讨论与实践,是时代巨变之下,各阶层面对巨大的生存挑战,或主动或被动的应对现实问题的体现。
  首先选用教材中“射王中肩”与刘向《
其他文献
志愿者街头宣传文明出行。  冬日寒流中,走在山东省齐河县大街小巷,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身影:身穿红色马甲,或在街头疏导交通,或在路旁清理垃圾,或在社区义务劳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志愿红”的志愿者,他们用火红的爱心,温暖着城市。  2016年,大义齐河志愿服务总队成立,自此,齐河县志愿者有了统一的组织。2018年,齐河县开发“志愿齐河”APP,志愿服务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近年来,齐河
在2010年短暂停留后,2011年高考广东历史试题继续推陈出新。表现在:一是从遥远的历史回归到身边的历史,怀揣着对现实的关切研究历史;二是一滴水映见大千世界,于细微处见大历史;三是从对历史学本身的思考出发还原历史观的多元性,拓展考核范围,提升思维品质。试题难易适中,鲜活灵动,具有选拔性、思想性和启迪性,考生普遍反映较好。  一、命题理念  1. 从研究方法到史学理论,重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  过去
一、序言  常说, 以1989年为界,西方正式追求后冷战的史学观点, 与之相反,东亚地区并非如此。1990年以后,在欧洲对近代史反思的同时,追求新的地域和世界统合的历史观点,东亚则反而强化以本国为中心的史学观,深化了以历史和领土问题等为中心的“冷战的矛盾现象“。 人们将其原因归咎于美国和中国等冷战帝国尚未解体的地区状况。但是最近韩朝、朝美关系的变化所显示的那样,东亚地区的后冷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农民增收的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等无不需要资金支持。而且,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及产业化程度的逐年提高,农业生产对资金的需求将逐年上升。  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当主要为本地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当年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用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产业升级、集体经济消薄
2009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一大题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共四小题,每小题都是3分,共12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2009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今年广东卷第一大题能力层级有两个:A和E,即识记与表达应用。除第1题拼音属识记外,其余3题都是在表达运用的层级上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检测考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与2008年比较,题量相同,考点大体稳定,字音辨识、成语使用、
楼建军教授《对历史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的再认识》一文(刊载于《中学历史教学》2020年第12期,下简称楼文),对拙作《教学目标不应机械按核心素养五个方面进行表述》(刊载于《中学历史教学》2020年第4期,下简称《表述》)进行了质疑。《表述》一文的基本观点是教学目标不应机械按核心素养五个方面进行表述,建军教授表示完全赞同。其所质疑的是文章中的某些话语表述,笔者在此对楼老师的质疑做出回答。  一
历史不仅是线性的,也是立体的,任何历史事件都有着多棱“镜面”和多维“特征”。在研究历史事件时,我们要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考察,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发现真实的历史,才会得出创新的结论。历史教科书是从事历史教学的最主要媒介,但是,囿于编写者的特定考虑和选择,在介绍某一历史事件时,可能会着力凸显该事件的某一主导性侧面,而忽视或淡化了另外的辅助性侧面。但历史发展的结局往往可能是辅助侧面的特征
2010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于丹教授评价今年的作文题“很社会、很当下、很思维”,指出了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思辨性。但是笔者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往年相比,有了更喜人的进步,那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更注重在诗意中张扬理性。    一、纵观真题     今年全国19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标题作文7套,话题作文1套,新材料作文11套。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发现,2009年高考题中的
“谢谢你们,我弟弟终于可以入土为安了,我们这么多年的心结也终于可以解开了。”近日,山东济南的王某海在村支部书记苏传茂等人的陪同下,将一面写有“怀利民之心,办利民之事”的锦旗送至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至此,王某海的弟弟王某岭积存10年的遗体火化了,一起长达10年的信访积案终于化解。10年积案彻底化解  事情要从10年前说起。2010年7月30日,在济南东环工贸有限公司工作的王某岭结束工作后,到食堂
阅读理解题始终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生分数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2008年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今年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一直是高三英语教师及考生关心的焦点。笔者对2009年高考英语试题阅理解读部分的总体看法是:顺应民意,降低难度,皆大欢喜。但美中不足的是矫枉有点过正。  2008年高考结束后,学生及高三英语教师对试题的难度均有一些看法,各地市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