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闪耀最美“志愿红”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愿者街头宣传文明出行。

  冬日寒流中,走在山东省齐河县大街小巷,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身影:身穿红色马甲,或在街头疏导交通,或在路旁清理垃圾,或在社区义务劳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志愿红”的志愿者,他们用火红的爱心,温暖着城市。
  2016年,大义齐河志愿服务总队成立,自此,齐河县志愿者有了统一的组织。2018年,齐河县开发“志愿齐河”APP,志愿服务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近年来,齐河县志愿服务工作从无到有、从无人问津到遍地开花。如今,“志愿红”已成为齐河县大街小巷一道亮丽风景线。

城乡志愿服务体系全覆盖


  2020年12月19日,齐河县“盔”护平安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来到晏城街道孟井村贫困残疾大学生孟金燕家中,为她带来了便携式轮椅、励志书籍、文具、棉衣及大米等物品。据了解,类似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齐河县已成常态。
  “现在组织志愿活动非常简单,如果放在5年前,是难以想象的。”齐河县委工作人员李磊说,那时候,齐河县各志愿服务队伍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体系。
  2016年1月7日,“我文明 齐河文明”大义齐河志愿服务总队成立。随后,齐河县全县15个乡镇(街道)及80余家文明单位均成立了志愿服务分队,他们与20余支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共同织密志愿服务网。自此,齐河县在德州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志愿服务体系全覆盖。
  齐河县把志愿服务作为“大义齊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出台了《关于推进齐河县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和回馈激励制度。推行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运作模式,按照志愿服务总队(或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协会)发布项目、爱心单位(企业)赞助项目、志愿服务团队实施项目的工作流程,统筹协调各种志愿服务资源。有了统一有效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齐河县志愿服务工作迈入发展快车道。
  志愿服务总队通过开展金晖助老、牵手关爱、希望工程、点亮微心愿、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等活动,让志愿服务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切实推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序开展。
  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家庭结成“多对一”关爱对子;组织返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开展“团团暑期课堂”;举办“一盔一带”活动;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暑期志愿课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疏导;为378名贫困人口送去价值19.3万元的爱心物资;开展暖冬行动、青春扶贫、植树造林、扶残助残、创城等集中性志愿服务……一场场志愿服务活动、一件件好事实事,志愿者们用无私奉献与点滴爱心筑起一座座爱的长城。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服务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志愿服务总队立即吹响了疫情防控“集结号”,志愿者们一个个挺身而出,奔赴战疫前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齐河县特战救援队冲到了战疫最前方,他们与公安交警等部门一起,24小时日夜坚守,携手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我们的16名队员配合公安交警等部门,24小时不间断执勤,昼夜不歇。”副队长万玉军说,他们每天背着近百斤重的设备和消毒液,累计奋战3000个多小时,消毒液用了15吨,因长期戴胶皮手套、穿胶靴,很多队员的手脚浸泡发白、脱皮,在凛冽的寒风中痛痒钻心,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一人停下脚步。此外,齐河县特战救援队队长范智亮在做好全县战疫统筹的同时,还积极请战支援武汉。

品牌活动“遍地开花”


  2020年12月12日,齐河县古城苑社区的百姓大舞台热闹非凡,据悉,是齐河融媒艺术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帮扶队带来了“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表演活动。接地气的主持方式,巧妙的互动环节,吸引了社区居民前来围观。
  齐河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孙茂同介绍,融媒艺术团每月组织两次社区演出活动,成立至今已举办活动50余场,在齐河县已打响名号,树立起融媒艺术团品牌。
  像融媒艺术团这样的品牌志愿者组织,在齐河县并不鲜见,齐河爱心公益协会便是其中的代表。
  52岁的李保卫热心于公益事业,2015年,他开始筹备组建齐河爱心公益协会。2016年7月6日,协会在齐河县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目前有会员100余人,2018年,协会荣获德州市志愿服务金奖、市公益项目大赛银奖。
  李保卫介绍,协会长期为生活困难老人、环卫工人等群体免费理发,为白血病患者组织书画义卖活动,感召爱心商家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发放爱心粥、爱心水饺,组织会员进行社工考试集中培训,为大义齐河增加了城市温度。
  “我们不仅组织公益活动,还孵化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李保卫说,2019年,孵化了永兴社区永昌消防志愿服务队、永祥社区晏婴书画院、永泰社区沁湖艺术团、永顺社区倪伦旗袍会。2020年,孵化了永乐社区环保志愿服务队、永和社区法律志愿服务队、永泰社区摄影志愿服务队、祝阿镇黄河艺术团、马集乡西阳红艺术团等10余支队伍。
  与李保卫一样,牟炜也是从2015年开始做公益。她与其他5位发起人一起,创建了齐河县心理健康互助会,互助会通过了国家4A级社会组织认证,为有心理健康需求的人士、家庭、单位组织等提供支持与帮助。
  “我们共有成员200余人,其中拥有国家资质认证的心理咨询师、主管护师、社工师、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首批高级私人心理顾问等心理健康专家30余人。”牟炜介绍,5年来,互助会先后在学校、敬老院、社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等公共场所,进行心理健康公益辅导及培训30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48000多人次,邀请国家、省、市心理专家,通过微信、YY语音、千聊等网络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受众多达10万人次。   2018年11月,由齐河县关工委牵头,县妇联、团县委、县民政局、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作为成员单位共同发起,在县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设立县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牟炜等心理健康互助会成员纷纷加入该中心。“我们侧重对家庭幸福指数的提升,辅导近2000对拟离婚夫妻,劝和率超过30%,80%拟离婚夫妻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牟炜说。
  “志愿服务是展现一座城市文明风尚的新标志,接下来,我们会开展更加丰富、更加精细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文明之花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尽情绽放。”李磊表示。

服务管理率先实现智能化


  随着志愿服务队伍蓬勃发展、日渐壮大,管理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为做好全县志愿服务的管理,2018年,齐河县文明办联合团县委开发了大义齐河APP,系德州市首个志愿服务管理APP,APP涵蓋志愿者注册、志愿项目发布招募、志愿活动分类查询、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志愿活动展示等功能,实现了志愿服务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民警护学活动

  据悉,目前共有157个单位和社会组织活跃在大义齐河APP,他们还和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一起,组成了100余支志愿服务组织,他们或扶贫助残,或帮扶留守儿童,或开展婚姻家庭指导……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志愿服务,主体力量是志愿者,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群众。齐河县制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包联方案》,为各乡镇联系帮包单位。全县各单位根据本职工作成立了理论宣讲、农业科技、文艺志愿、法律法规等专兼结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有计划地为各乡镇提供志愿服务。
  齐河县统筹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等,充分激活各类志愿力量集聚农村、扎根农村。根据农村老弱妇孺留守、中青年外出务工现实情况及基层群众实际需要,引导更多优势的文化、科技、教育等资源向农村流动,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专业的志愿服务。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雷锋精神,全面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齐河县各单位依托齐河文明网、志愿齐河微信公众号及智慧齐河平台,围绕环境卫生整治、服务精准扶贫、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理念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自两年前有数据统计以来,大义齐河志愿服务总队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总时长近6万个小时,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智能化管理、常态化运行。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省全民健身工作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部署,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以群众健身需求为导向,以体育供给侧改革为动力,重点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培育体育消费市场,拉动体育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为贯彻
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在中学各类基础学科中,历史学科的故事性、趣味性應是最丰富的。历史教材的专题本身也是有吸引力的,但教材囿于篇幅,将历史抽干成高度概括的学科表述用语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在一线实践中,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历史课堂是万马齐喑,了无生趣的。为还原历史课堂的生动性,笔者认为在历史课堂中应根据课标、教材来组织“叙事塑人”,这是历史教师的“天职”,也是历史教学富有温情魅力的表现
一、什么是“反事实推理”  在日常交流和课堂讨论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假设的方法,这在学术上被称为“反事实推理”。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对于这种方法有较为客观和系统的概括:“通过精心假设与事实相反的条件来想象出某种情势的思维实验。它们经常以‘假如……那么会怎么样’的问话形式加以表述,被运用来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以便探询因果关系。”[1]《历史教学》等刊物上也发表过多篇讨论反事实推理运用于历史课堂
2018年8月25日,扬州市历史“文心”读书会百余位书友围绕“价值判断与家国情怀培育”主题,进行了阅读分享活动。此前约半年时间,书友们较为集中地阅读了许纪霖《家国天下》、林贤治《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秦晖《传统十论》、费孝通《乡土中国》、林语堂《苏东坡传》等著作,以此为基础,书友们开展了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其中十四位书友提交了相对成型的文稿,分享了自己的閱读与研究心得。  徐凤文老师主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归结起来就四个字:史学素养,即学习、研究历史应具备的基本思维品质。如何培养史学素养?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走出定势思维的误区,尤其是在大家熟悉的易忽略之处要有疑。下面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例,谈谈史学素养的培养。  1.活字印刷发明后取代雕版印刷成为主流了吗?  一般而言,四大发明是学生最易说出的古代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也为他
从2004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新课标以来,作文教学与训练一直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新教材以“写作活动”作为依托的作文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弥合了作文教学“短平快”的备考缺陷。但是,学生生活体验的观照与生发,内心世界的体认与演绎,写作个性的彰显,依然抵挡不住“杀鸡取卵”式的应试洪流,在最近的2010年、2011年广东高考的评分标准附则中,一句要特别关注考生的“生活体验与认知”的响亮呼吁,表达了新
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地”,已经成为历史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崭新命题。但从教育实践看,家国情怀在“落地”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应对策略,求教于万家。  一、家国情怀培养中存在的误区  南京市每周一次市级历史教研活动,每次观摩3-4节课堂教学,从已观摩的课例看,一些教师在“家国情怀”培养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  1.认识上的“
1.“无用”有大用  ■周红刘进球    【文题创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高中历史学科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的不同,造成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现象。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成为了每一个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记叙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到2012年十八大召开的九十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权威的党史力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发展历史的全新的认识和总结,其编著方法
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以史料证据为支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有意识地对过去提出理性而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1]而“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2]历史解释要审视过去,面对现实和未来。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时代价值”并以此立意来架构史实,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提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探索时代价值立意下如何达成“历史解释”素养。  笔者认为应以《共产党宣言》(下文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