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丸对健康人上呼吸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k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六神丸对健康人上呼吸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日至11月20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及首都医科大学招募的60名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六神丸组各30例.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干预;六神丸组给予六神丸含服3粒+口服7粒,每日3次,共7天.对照组于招募后第8天、六神丸组于服药后第8天采集受试者咽拭子样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分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六神丸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增高(P<0.05);对照组和六神丸组非度量多维标定(NMDS)组间分布具有差异,NMDS1胁强系数=0.1590.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髌骨细菌门为两组在门水平的优势菌.与对照组比较,六神丸组疣微菌门、硝化螺旋菌门、芽单胞菌门、蓝藻细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增高(P<0.05);变形菌门、埃普西隆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0.05).结论 六神丸对上呼吸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度和结构均有调节作用,提示六神丸可能通过改善菌群失调对某些呼吸系统疾病起到预防或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在肺系疾病的防治过程中,中药膏方有独特优势,而颗粒剂膏方以便捷、质量稳定、便于调方等特点更适合临床应用.结合肺系疾病的特点,根据辨体-辨病-辨证的原则,在缓解期开具膏方,主要以补益肺脾肾、气血阴阳同调为主,兼顾化瘀祛痰,整体配伍呈现补而不滞、寒热同调、动静结合、以平为期的特点,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目的 ,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互作失衡与结直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发现“土虚木郁”是结直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文献,认为肠道菌群紊乱与中医“土虚”密切相关,胆汁酸分泌异常为“木郁”的微观体现,且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进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互作”关系失衡与中医“土虚木都”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互作”角度探讨结直肠腺瘤癌变“土虚木郁”的生物学内涵,对于研究“土虚木郁”的病机实质及其代表方药对阻止结直肠腺瘤癌变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外治法对于防治肺系疾病有着重要作用,将超声离子导入法与传统中药、针灸相结合形成超声中药离子导入法可运用于肺系疾病的治疗.超声中药离子导入法使药物按经络由外向内、由表及里达于病所,具有内外兼治的优势.认为肺系疾病的治疗取穴应首先考虑手太阴肺经循经所过、背俞穴所在、任脉循经所过三个方面.提出“外法药”与“内法药”两类药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初步建立了肺系病痰热壅肺证、湿热内蕴证、水瘀互结证超声药物透入取穴用药方案,以期为超声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肺系疾病提供思路.
目的 系统评价培土生金中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证据质量.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Embase和PubMed数据库,收集培土生金中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
总结白长川教授从“络瘀”论治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经验.基于叶桂络病学说,认为毛细胆管和络脉类似,胆汁淤积与瘀血相关,提出胆汁淤积性肝病从“络瘀”论治,分期辨治.以通络为要,早期重在祛瘀通络、清热利湿,善用虫药搜络,配伍辛润入肝通络;中期利湿化浊通络,注重顾护阳气,或温阳,或通阳;后期补虚通络,认为气畅则胆汁畅,善用血肉有情之品滋补通络.
总结杨文明教授运用疏风豁痰、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认为风、痰、瘀是偏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风、痰、瘀上壅清窍,络脉不通为本病痛机,据此立法创制舒天止痛汤.指出瘀血贯穿于偏头痛病程始终,善用虫类药活血逐瘀,通络止痛;强调调畅情志,合理饮食,忌食肥甘刺激之品以免偏头痛反复发作.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错综复杂,证候演变迅速,是该病治疗的关键时期,中医药早期介入可以充分发挥协同治疗优势.急性缺血性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关键证候以痰热腑实证最为常见,随着病情发展,脾肾亏虚、气虚或兼血瘀之证渐显,证候演变由实到虚,认识和把握其关键证候演变规律是提高该病疗效的关键.临证时以关键证候演变为主线,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病证结合序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能够针对病机本质精准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目的 总结并分析目前国内外发表的中医戒烟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特征,并通过评价其方法学质量,为未来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收录的以中医为主要干预手段戒烟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临床研究特征,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分析其方法学质量.结果 共纳入66项研究,其中53项研究(80.3%)纳入健康成年吸烟者为研究对象,56项研究(84.8%)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面部穴位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干预及醒脑开窍针刺法,每周7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面部穴位地仓、颊车、下关、颧髎、牵正、承浆的揿针埋针治疗,隔天1次,共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口腔功能评分法、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功能评分及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基于筋膜学理论的观点及研究现状,从筋膜解剖的定义与功能、筋膜与人体经络腧穴实质的关系、筋膜与针刺效应的关系、筋膜神经支配与力学传导机制等方面探讨针刺效应产生的相关机制.认为成纤维细胞状态的变化在针剌效应与筋膜的联系中起着关键作用,筋膜与针刺效应如得气、近治作用、远治作用、针刺镇痛、针刺能量学变化方面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筋膜学理论角度探讨针刺效应的产生机制,为针刺效应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