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勾三搭四”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77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勾三搭四”,这和风月无关。它是指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上课时要懂得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本的内容,把课本中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而不是割裂课本内容,机械地按每一框题条块状地去传授知识。做到这一点也可以称为前言后语的统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分为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高三的政治常识。每一册都有几节内容,每一节有几个框题,一般的课时安排是一节课讲解一框题的内容或知识。但是如果在授课中非常机械地按丁是丁,丙是丙的模式讲解,这就是对教材安排的误解了。教材中的每一框题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讲课中教师应该懂得知识的迁移,把握前后不同框题中所出现的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及时地引导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让课堂变得不再单调,不再枯燥无味。
  要做到“勾三搭四”,前言后语的统一,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求教师要精研教材
  教材是本,是源,离开教材谈教学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要想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首先要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因此要想让学生把知识串起来,教师自己先得把知识串起来。之所以照本宣科割裂式去教学,归根到底是教师的知识缺乏,知识没有系统性。而知识的缺乏又导致教师没有自信,不懂融会贯通,所以只好照本宣科。精研教材还包括博览群书,广泛阅读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有关专业著作,里外结合,由里到外,由外至里,博取众家之长。对于平时教学中出现的有争议的观点要溯本求源,而这些不查阅大量的政治学原著、哲学原著和经济学原著是不行的。高三的知识复习备考阶段由于其复习课的特征,政治教师更应该深挖教材,读懂教材,在授课中及时“勾三搭四”,前言及后语,充分显示出高三备考课的大容量性,系统性,综合性。
  二、舍末逐本,切忌喧宾夺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每一框题都有它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功能。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来完成。这就是“主”,也就是“勾三”。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拓展,穿插讲解前面或后面的知识那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这就是喧宾和“搭四”。例如在讲到高一经济学的第一课第三节第二框题《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有一个作用是价值规律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各个部门的分配。对于这个作用,课本提到了价值规律只是“大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为什么是大体上呢,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简单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有缺陷的,所以市场调节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这一框题是第二课的内容,这就是后语了。但它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构成前言后语的关系。在这里我们不能过多地阐述宏观调控的内容,只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构建事物的整体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的联系就行了。在这里“勾三”是主要的,前言是主要的,讲解的重点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否则后语盖过了前言,变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当然,在讲后面的知识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前面的知识点作为铺垫时,“搭四”是主要的,后语是主要的。“勾三”和前言要为“搭四”和后语这个中心服务,否则这也是一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有很多时候可以让我们教师“勾三搭四”和前言后语,但是是“勾三”重于“搭四”,还是前言轻于后语,这就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节外生枝,构建文综大综合
  所谓政史不分家,政治历史地理这三个科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理学科里面就有经济地理的知识和政治课里的经济学的内容很接近,而政治课里的很多知识就和历史课里的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哪怕是比较抽象的哲学常识,它和地理知识以及历史知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哲学教材中就大量使用地理知识和历史事件来辅助材料证明哲学的正确性。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握文综三个科目的内在有机联系,在授课时有时必要引入地理知识或历史知识来为我们政治教学服务。因此,政治教师在进行本学科教育时由政治而历史、由政治而地理是必要的。穿针引线,节外生枝,构建文科综合不仅不会违背教学的初衷,相反它可以让学生延伸知识、拓展思维、开放视野,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者秉持的教育理念,教育者的业务知识及教育技巧的综合就是教育者的个人教学魅力和教学风格,它无疑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很重大的。教育的艺术性就体现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检验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驰骋纵横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作为支撑,勾三搭四、穿针引线、节外生枝其实是教师成熟的教学风格的重要体现。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个平台,“勾”得好,“搭”得妙,必将会推动教学的极大发展。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陈爱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这次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外国同行的好评,展示了中国海事的良好形象。
创造性思维如同美丽动人的花朵,它的绽放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去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尤其要善于“激活”与“引导”。    激活    所谓“激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以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应该
在网络背景下开展备课活动,这样既容易将最新的学科信息和社会信息传递给学生,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欲望,对调动学生的感官记忆和思维也有促进作用。    一、汇聚海量信息,构建备课素材库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获取教学信息提供了便利,网络资源越来越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教师已运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有的学校还建设了网络课堂。因此,将网络内容纳入备课资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