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创设了广阔空间,只要教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讨论的有效性,燃起思维撞击的热火,就可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徜徉,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打造方法
  高效课堂是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追求,就是要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主动思维,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一、有效的组织与指导
  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现。学生由于存在知识积累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有深有浅,因此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在教师预设之外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调控课堂讨论活动,采取恰当的组织形式带领学生思考,指引思考方向。在讨论过程中,我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更是参与者。我认真倾听,及时引导学生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鼓励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形成新的感受。同时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密切关注讨论动态,使课堂讨论始终围绕讨论的主题展开,不至于偏题、跑题。对于好的想法和认识提出表扬,中肯地提出指导性建议。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又能促使他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的优劣。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活跃气氛,营造氛围。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深广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要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三、精心选择与创设
  受到教材范围及内容的限定,在一堂课中,教师真正需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的问题其实并不太多,一般都是那些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或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有的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教学场面,根本不考虑教学内容需要而生搬硬套,导致课堂讨论浮于形式。这不仅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不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准确表达,让学生明确讨论方向。
  四、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应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五、教师要做好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写出课堂教学反思。想想哪些环节设计得比较精妙?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可以省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一个问题问完后没什么人举手回答是什么原因?我们还可以将课后反思及时发到教育论坛里,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实现同伴互助。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之以恒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更多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博大丰赡,多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先写出教案,头头是道地讲给学生听,并就有关问题拟出答案;学生则是记笔记、背答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处在一种压抑的被动状态之中:教师依据教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依据教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学生的记忆能力用得多,思维能力用得少。这种被动与压抑,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耗时多、效益低。要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提高教师素养以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小班化教学给教师更多接触学生的机会,便于教师照顾到每位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 小班化教学 教学策略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初中学校在教学方面开始采用小班化管理方式,小班化教学有它本身的优点,能够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班上每位学
摘 要: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本文从家乡角度切入,详细阐述了乡土文化对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情结 风土人情 学校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很显然,新课标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上。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
一、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开放性和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个学生的素养都得到培养。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把学生放置在一个动态性和开放性强的环境之下,从而让学生多元化地学习。所以,在具体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我本着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原则,为学生设计出以下三种类型的作业。  1.想象性
摘 要: 古代诗歌是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因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学习古诗的目的是让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传统文化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枝奇葩,语言凝练,含义深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的目的是让学生
摘 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前的应试教育完全被素质教育所取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并且将游戏教学法科学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研究  1.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学习的启蒙时期,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好其
摘 要: 我国教育领域在经过了变革之后更加强调了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计划,如今素质教育实行具有更广泛的开放性及时代精神,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策略  自实施新课改后,教育界更加强调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如今素质教育的实行具有更广泛的开放性和时代精神,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教
目的:观察祛瘀通络熏洗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及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