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anb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具有凝聚力,只要文化不断,民族就不垮,文化的传承对民族振兴有着重要意义。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心理基础。培养文化自信要从娃娃抓起,作为小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责无旁贷。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文化的载体也是多样的,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也不是单一的。传统节日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土壤。下面就在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谈谈个人的體会和做法。
  一、传统节日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中的意义
  第一,过传统节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包含了对文化的高度认同,文化认同则源于对文化的认识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如信仰、道德观念、价值观等。学生参加传统节日的活动,可以从人们的言行中认识中华文化,在民俗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节日的仪式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文化认同感。
  第二,过传统节日有助于抵御西方价值观的同化。众所周知,现在大有洋节日泛滥之势,这些洋节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洋节日夹带着西方的价值观和宗教内容,这些东西会侵蚀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如果一个民族让外国的节日击退了本民族的节日,那反映出其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文化侵略,长此下去,国民的价值观将被同化。以过传统节日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抵御西方文化侵略的需要,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防止被西方价值观同化的需要。
  第三,过传统节日有利于营造学习中华文化的良好氛围。传统节日有很强的仪式感,每一个节日都有相应的民俗活动,如果我们能够组织学生过好这些节日,必定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在过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形式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在过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科学因素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是饮食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每一个节日都有一种相应的食品和民俗活动。就食品而言,新会人年初一不杀生,中午吃斋,年初七煮“菜茶”,三月三吃鸡屎藤糍等等。我们在组织学生过这些节日的时候,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了解这些习俗,探讨这些习俗的由来,学习这些食品的制作方法,更加重要的是挖掘这些食品的科学性,例如年初一吃斋和年初七煮“菜茶”就是一种很科学安排。试想一下,按照传统,除夕的团年饭必定是大碗酒大块肉,如果年初一继续是大鱼大肉地吃,就很容易吃坏了肠胃,于身体不利。但是年初一不杀生,中午吃斋,就保护了肠胃,避免伤身。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难免吃吃喝喝,几天下来,肠胃负担加重,甚至上火,到了年初七就煮菜茶吃,这也是一种养生文化。新会人煮菜茶的材料通常是马蹄、红萝卜、芫西、芥菜、甘蔗、粉葛、番薯等,这些材料都有降火清润的功能,所以初七这天吃菜茶起到调理肠胃的保健作用。三月三用鸡屎藤作辅料制作食品也体现了中医的养生之道。在南方,春季比较潮湿,从中医的角度看,人体湿气重,需要祛湿,鸡屎藤就具有祛风除湿、消食化积之效。
  祭祀是传统节日中普遍的民俗活动,如拜祭祖先,怀念先贤,敬奉神灵、菩萨等。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把这些活动归入封建迷信而给予否定,实际上也否定不了,因为历经千百年而积淀下来的东西一定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我们要做的是挖掘这些活动里面的科学因素,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的愿望,是一种道德信念,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和缅怀,是对自然的敬畏。一个人懂得感恩,能缅怀先贤,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那他就有了向善的基础。冯友兰就说过:“行祭礼并不是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情感,所以礼的意义是诗,不是宗教。”例如端午节就寄托了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祛病消灾、祈福、强身健体等美好祝愿,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生命教育的好素材。又如乞巧节,寄托了人们对纯洁爱情的期待,指导学生认识牛郎星、织女星就渗透了天文知识的学习。另外,按照广东的习俗,在七月初七的晚上,姑娘们会摆下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上摆满鲜花、水果、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在这个过程中就推动了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2. 欣赏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
  伴随传统节日的还有独具特色的中国诗词,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名句。例如春节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宵节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清明节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秋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重阳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等。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诗词,这是洋节日所无法比拟的,这是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在每个节日到来前,我都会精选相应的诗词,组织学生吟诵,指导学生欣赏。学生在吟诵、欣赏中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对古诗词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文化自信。
  3. 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
  多数节日都有相应的民俗活动,例如除夕守岁、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让学生参与节日的民俗活动是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热爱传统节日的最直接的方式。有些节日活动可以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如元宵节制花灯、猜灯谜,三月三组织学生辨认鸡屎藤,端午节包粽子,冬至做汤圆等等;有些节日活动可以组织学生间接参与,如端午节让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赛龙夺锦的节日气氛,清明节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祭奠先烈的活动等。
  4. 讲好传统节日的典故
  典故是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节日典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领会节日所蕴含的意义。我们可以由老师来讲解典故,让学生完整、详细地了解节日文化,也可以由学生来讲典故。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打破教师的束缚,从多方面了解节日。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组织学生过好传统节日,弘扬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摘要】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之本,是实现素质教育之匙。而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肩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以灵动有生命力的文字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快乐为主线,妙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共生人人和谐、生生快乐的美好境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生命意识;自主合作;课堂活力;热爱生命;和谐共生 
【摘要】赏识教育作为有效的德育手段与策略,在小学德育实践中备受青睐,它能让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满足、在学习上保持愉悦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等素养。本文结合当下德育发展新形势,立足小学生身心特性,探索将赏识教育融入小学德育实践中,通过赏识教育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出自信、快乐、健康的小学生。  【关键词】赏识教
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和入户政策的不断放宽,二孩出生人数数量不断上升,导致公办幼儿园学位供不应求。大部分家长选择民办园和相对较高端的幼儿园就读。有些幼儿园为了节省开支,聘请大专以下学历的老师,缺乏工作经验,能力水平不够高,最终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一、幼儿园管理模式的现状  目前有些幼儿园办园为了盈利,忽略的幼儿的科学健康发展问题。有些人狭隘的认为只要孩子不出事故就可以了,并没有真切地关心孩子,没有
【摘要】数形结合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直观的几何图形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图形来分析一些抽象数学知识,以“形”直观表达“数”,用“数”精确研究“形”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通过数形结合,以形助数,以数辅形,可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维能力;教学效果  数形结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它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
在今年寒假的珠海研学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四天。在旅途中,我们不但实地考察了珠海极具代表性的建筑,还对团队精神有了更多、更深切的认知。  研学旅行是一种在旅途中的课堂。伴随着团队任务的完成,我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更加亲近了。这不仅仅是局限于学校生活的友谊,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入了解、团队合作和互相关照。在研学导师们的组织下,各个小组有时互相竞争,有时共同联手完成任務,在合作与对抗中感知团队精神和
【摘要】一节优秀的科学课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又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保护环境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坚韧不拔的探究精神为学生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目标都要求我们要在科学教学里实施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渗透;策略  一节优秀的科学课与学生的品质养成息息相关。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校长是学校的一校之长,也是学校角色最为复杂的一个人。他既是学校的领导者又是学科带头人,既是学校的决策者又是执行集体决议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校。在新时期这样一个讯息万变的不确定时代,要想领导好一所学校,做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校长,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应具备以下五项优秀的素质:  先进的办学理念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
【摘要】足球这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竞技体育当中有着其它项目不可比拟的魅力,它风靡于全球。中国足球的现状,是大多数中国球迷心中的痛。我们幼儿足球教师要非常清楚地懂得:这项竞技体育的发展、进步和赶超要从幼儿抓起。“互联网 ”对现今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幼儿足球教育方式起到了指引性和完善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幼儿足球;互联网;教学能力  中国足球在最近一些年的表现让国人是又痛又爱,尤其是在亚洲足坛的
教学的基础是要了解学情、分析学情,在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因材施教,取得更满意的教学效果。接下来,笔者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学情调研,试从微观视角分析学生如何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基于学情思考如何设计有效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数学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学情调研,分析现状  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再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
【摘要】“同课”教研模式是目前主流教研模式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研情况来说,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来看,“同课异构”往往构建在一个单一横向发展的教研层面,缺少符合小学语文课程设计整体性、阶段性、多维性,成纵向发展教研层面。而小学语文“六同”教研模式的构建就是基于目前单一的“同课”教研模式的基础上,对“同课”研究进行整体性、阶段性、多维性的构建做一番探索,从不同的层面探寻能有效促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