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h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情被重新点燃,课堂也开始充满活力。但是冷静下来发现,我们让课堂变得“热闹”之余,却忽略了我们之前一直所追求的东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每一个有职业素养的教师都应该认真思索,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没兴趣到有兴趣,以至于到热爱。就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并不缺乏调动气氛的能力,但是浮躁而不以课本为基础的讨论,忽视书本知识的互动,都背离了教学有效性原则,属于无效教学。所以在这里,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兴趣来敲门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敲门砖,要想一心一意学习一样东西,就必须对这样东西着迷、入戏,所以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若要激发兴趣,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就像世博会那样,每个国家馆都会用图片来展示自己国家的历史,历史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在我们学习西方历史、爱琴文明、古罗马历史、文艺复兴等课程,就可以结合图片、幻灯片、影视短片等媒介,向学生展示古代西方文明的兴衰。其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入点是非常多的。例如讲解国家政治,就可以拿古今做比较,讲述一些名人事迹,引发学生的好奇;讲解关键人物、事件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提及当今的影视作品。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影视作品毕竟不是课堂教学内容,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二、用真情感染学生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历史课的教学不比文学写作那样丰富多彩,但如果要在课堂上带动学生,教师就必须用自己的感情,去把客观的、无感情因素的历史事实讲解给学生听,用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自己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例如教授《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在南北战争时期,为什么北方军队中有许多南方庄园中的黑人奴隶?如何理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美国历史上的影响和意义?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言语,去描述南方黑人的悲惨生活,也可以借短片来渲染气氛。之后再把《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之后,黑人们生活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介绍给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反差,自然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从这种反差中,学生会对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等美国历史因素有更深入的了解。
  再举个例子,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如果能够达到自我陶醉的境界,在讲台下的学生对于老师这种言语、动作,多多少少会受一些感染。历史虽然是客观的历史事件,但却不乏人情味,有自豪的情节就应该自豪,有愤怒的内容就应该愤怒。如果讲课接近演讲,台下的观众怎能不受感动。在教学《九一八事变》这一课中,对于日军侵略我国东三省的行径,就应该表现出愤慨,对于沦陷区的同胞表示同情。再者可以借助《建党伟业》和《建国大业》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的内心产生一种共鸣,让学生既对历史有深刻的了解,又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历史对于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遥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与他们的生活不怎么沾边,而初中生所关心的,大多都是自己周围所发生的事物。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寻找机会把历史知识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就拿《鸦片战争》这一课来说,中国在晚清政府时期堕落到了最低谷,但是现今的中国就不同了,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再将话题引入到课本,体现旧中国的那段屈辱历史,把旧中国如何的腐败介绍给学生。
  四、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
  学科渗透是未来教学的一种趋势,因为学校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并不是单科奇才、偏才。再说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也是一门社会学科,虽有其独立性,但与其他学科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师在讲课时,绝对不能忽视这一点。例如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古典诗词属于文化史范畴,与文学有紧密的联系;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农具创造、小孔成像原理等,属于科技史范畴,与物理、地理等学科又有密切联系。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精通历史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各科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五、知识需要实践
  有些课本内容如果加以实践活动,将会得到更好的巩固效果。例如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关知识,可以由学生们先自行查阅相关材料,之后再组织他们进行讨论,探讨这个条约体系的实质以及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生在准备的过程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会对“凡—华”体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实践活动所得到的效果,往往比教师硬生生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好得多,而且这样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作者单位:青海省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王 文
其他文献
从我的调查和观察发现,历史属于初中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之一。究其原因,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认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是主课,而历史课属于杂课之列;二是大多数农村中学没有专职的历史教师,历史课基本上是搭给语文、政治、英语教师的“杂”,所以,教师们“精心设计”的是他们的“主课”;三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难题是长期困扰我们教师的老大难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历史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
供公众观瞻的江南园林,古时就是私人住所,或为官宦文人的寓所,或为盐商巨贾的豪宅.在江南园林的布局上,我们能直观地体会到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说的,追求绝对的自由,“一反对称
与以往历次改革相比,此次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课改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而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了深到反思。  历史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学生学习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脑力劳动者,补瞌睡对你没什么用rn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这一天我要睡个好觉.人们的常识使得人们对疲劳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躺躺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口号在与传统相关的设计方面仿佛成为了万金油。在关于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这方面的理论很多,市面上地方食品也大多是以这种方式
【摘 要】在校长的诸多工作职能中,课程建设和教学推动是一项前后勾连、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职能;在校长诸多素养或称核心素养中,领导力尤其是课程领导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建设课程需要遵守规律,循序渐进,需要追求高位,强调整体,实现联动,全员参与;而教学推动则需要身先士卒、创造模式、让教师自主选择。  【关键词】优秀校长;课程领导力;核心素养;建设课程;教学推动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导入是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