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核对计算结果的能力

来源 :小学生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73710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完数学题后,有两种核对计算结果的方法。
  一是估算法,检查答案的合理性。例如,在乘法计算中,当被乘数不等于0时,乘数大于1,积一定大于被乘数;乘数小于1,积一定小于被乘数;乘数等于1,积一定等于被乘数。如果不是,那肯定算错了。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既需要观察每一步的计算顺序,又要检验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解答应用题时,当所求出的人数、物体的件数不是整数时,就要看得数是否符合事实。这样,既能发现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又能使你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二是代入法,检查答案的正确性。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检验方程的解和应用题的答案。例如解方程以后,要学会将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又如在解答应用题后,应将“未知数”作为“已知数”代入到原题目中去检验。例如:解答“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白菜?”这一道题后,应将得数80千克代入原题,看吃了的80千克是否是100千克的[4][5],即80÷100=[4][5]或者80÷4×5=100。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检验计算答案是否正确,而且可以帮助你进一步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心灵自由、情感投入、富有安全感的课堂;应是学生主动参与、思维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课堂;应是教师参与、引领恰当、富有成功感的课堂;应是师生交流互动、携手共进、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本学期我校举行有效课堂教学大赛,我被参赛教师新颖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驾驭能力而深深打动,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教学片段,来解读教师们是如何精心预设课堂,追
【拼音】jiàn fēng shǐ duò  【出处】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注释】见,看到;风的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舵的本义,船尾用来控制航向的装置。  【故事】清朝时期,浙江刘中丞被御史告状,朝廷派钦差大臣去查办。该大臣到了浙江后采取“只拉弓,不放箭”的办法,想让刘中丞贿赂他,于是让学生拉达对过道台说拿出二百万两银子就能过关。过道台写了字据给拉达,禀告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