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交流、思维和生活方式。网络进入学校,给师生打开一条通向外面世界的高速公路,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校已建成Windows NT4.0的局域网,主干网实现了100Mbps交换,支持10Mbps交换至桌面。网络机房的组成包括:66台方正文祥系列PC机和两台大容量、双CPU的浪潮英信服务器。通过不断学习,我们积累了不少网络管理和应用的实践经验。
一、校园网管理
校园网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网络运行的质量:维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降低传送错误率、确保网络安全等。管理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技术措施
(1)安装还原卡。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只要设置好还原参数,就可以万事无忧了。
(2)安装虚拟还原软件。如:虚拟还原网络版(VirtualBack Network Version:VBN),VBN是一套网络实时还原系统。只要重新开启计算机,选取适当的还原点,所有遗失的资料、损毁的系统等也将立即恢复到你所指定的状态。(说明:如果以上两种措施均没有采用,那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3)克隆技术。“克隆”是一个出色的硬盘对拷工具。它可以把一个磁盘上的全部内容复制到另外一个磁盘上,也可以把磁盘内容复制为一个磁盘的映像文件,出现故障时,可以用映像文件恢复整个系统。
(4)用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设置。我们采用Windows优化大师锁定参数,喜欢搞恶作剧的学生便无从下手。也可以采用“美萍视窗锁王”对C盘数据进行保护,对注册表、控制面板等进行设置,限制使用。
2.布线系统的维护
做好布线系统的日常维护,确保底层网络连接完好,是网络正常、高效运行的基础。目前,网络连接除了微波、卫星通道等无线连接方式外,室外光缆铺设仍然是唯一的有线连接途径。对布线系统的测试和维护一般借助智能化分析仪器,可以更好地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
3.资源库的扩充
网络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除我校建网时已有的信息资源外,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扩充信息资源库。
(1)学校主页上开设栏目——教学素材库。收集各个学科的论文、图片、动画、视频和老师自制的课件等,放在学校服务器上,供我校教师教学使用。
(2)购买软件和优秀素材。主要从市场上购买教学软件和新的素材库,如:声音、视频和动画以及优秀的课件,将它们放在服务器上,供老师下载。另外,我们还收集了许多其他学校老师的优秀课件和软件,与老师们共享。
4.关键设备的管理
关键设备(一般包括:服务器、主干交换机以及中心路由器等)的管理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网络中关键设备的任何故障都可能造成网络瘫痪。对这些设备的管理,除了通过网管软件实时监测其工作状态外,更要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对于主干交换机维护,要靠管理员加强对主干交换机工作状态的监测,以维护网络主干交换机的正常运行。
5.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如果不注意安全,就会在校园网上引起混乱,所以必须在校园网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防范病毒对服务器重要数据的破坏。我们在每台工作站上安装了KV3000,实时监控病毒的入侵,在校园网与因特网之间架设“防火墙”,防止黑客对校园网的恶意攻击。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做到安全、守法地使用校园网,保证网络安全、高效地运行。
二、校园网的应用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我校提出了五个转变:①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②促进教育媒体技术向教育信息技术转变;③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④教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⑤学生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校园网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无纸化办公
计算机只有彼此连接形成网络,才能体现出现代化办公的优越性。首先,备课时,教师利用电子备课系统,提高了效率。其次,在网上教师们可以相互合作,设计课程,讨论难题的解决方法,学科教师可以合作开发教学软件。校园内部各个办公室及各处室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为领导计划、组织、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和科学手段,提高了整个学校管理的运作效率。
2.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校园网最重要的作用之一。网络作为一种工具,提供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学习,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并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探索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人脑得到了充分延伸。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内容以图像的形式,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化学老师用自制课件讲解“分子分裂为原子”的过程,直观、形象,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校园网的虚拟实验室,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操作体验,在做一些带有危险性的实验时,避免真实实验操作中带来的各种危害。
(2)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互动协作。我们将创新性学习和建构主义思想与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设计并实践了两种创新性学习模式: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素质起到了良好作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基本过程:组成协作小组——分工与执行任务——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提高。
例如: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写一个场面》教学时,用自己编制的课件在网络教室里进行教学,课件的界面包括“审题训练——例文引路——片断尝试——评议修改”。学生进入这个界面后,操作权属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入某个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场面,他们编制了几个不同场面的录像,学生通过点击,亲临该场面,感受场面的气氛,从而解决无内容可写的通病。教师还可通过“智博Media─Class多媒体交互教学软件”观测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帮助教学。同时利用软件的联机讨论功能,可以和全班学生或指定学生互相讨论,发表见解,实现协作学习。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共同探索、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再如:我在上信息技术课前首先为学生设计好每一堂的上机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上机,让“任务”去“驱动”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协作,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点拨学生疑难。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素质起了良好作用。
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认为:“一公斤重的电子笔记簿将取代如今的学生书包,这种电子笔记簿集各科教材,练习本,各种学习工具于一身。学生的教材内容和练习题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学生做笔记、写作业、做练习都在电子笔记簿上完成。在家中,学生可以直接上网,随时与教师联系。”这种美好的前景已为期不远。
(3)对学生提供个别化教学。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可有的学生有了问题却不敢问老师。在网上我们建立了一个答疑信箱。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向学校的任何一位同学科教师发e-mail,不用直接面对教师,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教师可将解答留在网上,供所有学生参考,供其他教师借鉴,如果问题针对某位学生,教师也以e-mail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轻松释疑。总之,网络给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职能管理
除网络教学外,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我校使用了“科利华校园信息管理网”管理软件,主菜单包含“总务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图书管理和校产管理”等。相对教学而言,这部分数据较为简单,以文字、图形为主。长期以来,学校的许多管理工作完全是手工操作,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现在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管理,查询方便,删改灵活,为学校树立了现代化管理的形象。
4.校园Web网站
我校的校园Web网站包括:公告栏、学习园地、网上答疑、校长信箱、班级主页等几个模块。公告栏:实现面向不同对象发布公告、通知;学习园地: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网上答疑:面向全校师生提供网上答疑功能;班级主页由各班学生自己设计、策划、制作出关于本班内容的主页;通过校长信箱,全校师生可以向校长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参加学校的管理,增强了师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雪萍.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山东教育,2002(10)
[2]曹葆华.网络环境下创新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3
我校已建成Windows NT4.0的局域网,主干网实现了100Mbps交换,支持10Mbps交换至桌面。网络机房的组成包括:66台方正文祥系列PC机和两台大容量、双CPU的浪潮英信服务器。通过不断学习,我们积累了不少网络管理和应用的实践经验。
一、校园网管理
校园网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网络运行的质量:维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降低传送错误率、确保网络安全等。管理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技术措施
(1)安装还原卡。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只要设置好还原参数,就可以万事无忧了。
(2)安装虚拟还原软件。如:虚拟还原网络版(VirtualBack Network Version:VBN),VBN是一套网络实时还原系统。只要重新开启计算机,选取适当的还原点,所有遗失的资料、损毁的系统等也将立即恢复到你所指定的状态。(说明:如果以上两种措施均没有采用,那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3)克隆技术。“克隆”是一个出色的硬盘对拷工具。它可以把一个磁盘上的全部内容复制到另外一个磁盘上,也可以把磁盘内容复制为一个磁盘的映像文件,出现故障时,可以用映像文件恢复整个系统。
(4)用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设置。我们采用Windows优化大师锁定参数,喜欢搞恶作剧的学生便无从下手。也可以采用“美萍视窗锁王”对C盘数据进行保护,对注册表、控制面板等进行设置,限制使用。
2.布线系统的维护
做好布线系统的日常维护,确保底层网络连接完好,是网络正常、高效运行的基础。目前,网络连接除了微波、卫星通道等无线连接方式外,室外光缆铺设仍然是唯一的有线连接途径。对布线系统的测试和维护一般借助智能化分析仪器,可以更好地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
3.资源库的扩充
网络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除我校建网时已有的信息资源外,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扩充信息资源库。
(1)学校主页上开设栏目——教学素材库。收集各个学科的论文、图片、动画、视频和老师自制的课件等,放在学校服务器上,供我校教师教学使用。
(2)购买软件和优秀素材。主要从市场上购买教学软件和新的素材库,如:声音、视频和动画以及优秀的课件,将它们放在服务器上,供老师下载。另外,我们还收集了许多其他学校老师的优秀课件和软件,与老师们共享。
4.关键设备的管理
关键设备(一般包括:服务器、主干交换机以及中心路由器等)的管理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网络中关键设备的任何故障都可能造成网络瘫痪。对这些设备的管理,除了通过网管软件实时监测其工作状态外,更要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对于主干交换机维护,要靠管理员加强对主干交换机工作状态的监测,以维护网络主干交换机的正常运行。
5.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如果不注意安全,就会在校园网上引起混乱,所以必须在校园网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防范病毒对服务器重要数据的破坏。我们在每台工作站上安装了KV3000,实时监控病毒的入侵,在校园网与因特网之间架设“防火墙”,防止黑客对校园网的恶意攻击。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做到安全、守法地使用校园网,保证网络安全、高效地运行。
二、校园网的应用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我校提出了五个转变:①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②促进教育媒体技术向教育信息技术转变;③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④教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⑤学生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校园网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无纸化办公
计算机只有彼此连接形成网络,才能体现出现代化办公的优越性。首先,备课时,教师利用电子备课系统,提高了效率。其次,在网上教师们可以相互合作,设计课程,讨论难题的解决方法,学科教师可以合作开发教学软件。校园内部各个办公室及各处室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为领导计划、组织、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和科学手段,提高了整个学校管理的运作效率。
2.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校园网最重要的作用之一。网络作为一种工具,提供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学习,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并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探索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人脑得到了充分延伸。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内容以图像的形式,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化学老师用自制课件讲解“分子分裂为原子”的过程,直观、形象,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校园网的虚拟实验室,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操作体验,在做一些带有危险性的实验时,避免真实实验操作中带来的各种危害。
(2)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互动协作。我们将创新性学习和建构主义思想与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设计并实践了两种创新性学习模式: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素质起到了良好作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基本过程:组成协作小组——分工与执行任务——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提高。
例如: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写一个场面》教学时,用自己编制的课件在网络教室里进行教学,课件的界面包括“审题训练——例文引路——片断尝试——评议修改”。学生进入这个界面后,操作权属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入某个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场面,他们编制了几个不同场面的录像,学生通过点击,亲临该场面,感受场面的气氛,从而解决无内容可写的通病。教师还可通过“智博Media─Class多媒体交互教学软件”观测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帮助教学。同时利用软件的联机讨论功能,可以和全班学生或指定学生互相讨论,发表见解,实现协作学习。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共同探索、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再如:我在上信息技术课前首先为学生设计好每一堂的上机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上机,让“任务”去“驱动”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协作,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点拨学生疑难。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素质起了良好作用。
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认为:“一公斤重的电子笔记簿将取代如今的学生书包,这种电子笔记簿集各科教材,练习本,各种学习工具于一身。学生的教材内容和练习题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学生做笔记、写作业、做练习都在电子笔记簿上完成。在家中,学生可以直接上网,随时与教师联系。”这种美好的前景已为期不远。
(3)对学生提供个别化教学。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可有的学生有了问题却不敢问老师。在网上我们建立了一个答疑信箱。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向学校的任何一位同学科教师发e-mail,不用直接面对教师,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教师可将解答留在网上,供所有学生参考,供其他教师借鉴,如果问题针对某位学生,教师也以e-mail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轻松释疑。总之,网络给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职能管理
除网络教学外,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我校使用了“科利华校园信息管理网”管理软件,主菜单包含“总务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图书管理和校产管理”等。相对教学而言,这部分数据较为简单,以文字、图形为主。长期以来,学校的许多管理工作完全是手工操作,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现在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管理,查询方便,删改灵活,为学校树立了现代化管理的形象。
4.校园Web网站
我校的校园Web网站包括:公告栏、学习园地、网上答疑、校长信箱、班级主页等几个模块。公告栏:实现面向不同对象发布公告、通知;学习园地: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网上答疑:面向全校师生提供网上答疑功能;班级主页由各班学生自己设计、策划、制作出关于本班内容的主页;通过校长信箱,全校师生可以向校长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参加学校的管理,增强了师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雪萍.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山东教育,2002(10)
[2]曹葆华.网络环境下创新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