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研究方式优化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方法,教学效能如何呢?实践证明,充分优化的“研究式”复习方法不仅对完成复习任务、实现复习目标和提高复习质量十分有效,而且对学习兴趣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物理方法论的理解等也有裨益。
【关键词】研究方式中考物理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3-01
利用研究方式进行初中物理的中考复习,是学习方式多样性的选择。研究性物理问题的探索动力足,研究式复习准备的参与度高,研究化复习过程认知情绪好、思维品质优,相对容易提高中考复习的效能。笔者在地区示范性复习课《运动和力》教学后,就知识结构、概念规律、方法应用等梳理出下列独立观点和有效做法,供同行研究斧正。
一、“研究式”初中物理单元认知结构固构法
(一)研究准备
“研究式”初中物理单元认知结构复习的准备重点包括时空安排、言语导引、情景设置和研究启动等,研究准备对稳固认知结构,提高正确的思维产生式系统影响明显。
1.时空安排时间10min左右;设计有个体复习、组内讨论、组间交流、集体思辨,观、做、思、听、议等多样性研学方式,以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研究序言公共汽车——时常乘坐,其中有些力学问题虽然很重要——也受人关注,但不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
3.设置情景投影图片并解说,这是一张公共汽车座位图,有人按照危险程度进行了排序,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播放视频(1页PPT同播汽车启动、刹车和转弯等3个乘客乘车晃动的视频可节约时间,渲染效果),让学生在再次乘车过程时,能关注到安全问题。
4.启动复习这是一个关系到汽车运动、人的惯性以及运动和受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学习情景,它是物理学的重点。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运动和力》(板书课题)。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先独立研究图片包含的信息,再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方式梳理出单元知识结构。
(二)研究过程
在设计和管控复习过程时,需要照顾到复习的目标、任务、方式和效能。
1.图片连线学生的“伴学单”上散列有伽利略、牛顿、笛卡尔的肖像图以及伽利略运动推理、牛顿斜面实验、客车刹车、卡车转弯、高铁匀速直行、静物平衡、速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变向变速行驶等图片,教师组织学生研究图片传递出来的关于“运动和力”方面的信息,要求学生用铅笔线把“关系图”串联起来。
2.图片配音组织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开展“看图说话”活动。要求利用图式思维梳理出诸如“‘伽利略——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一直运动下去’+‘笛卡尔——不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会变化’→‘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非平衡力——物体或加速或减速或曲线运动”……等相对浅层的知识脉络。
3.实验点睛①利用2只木块、1杯水及现场拉制的铁丝圈肥皂水膜等器材,研究固体、液体、气体保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惯性。②利用气球(研究形变)、橡皮泥球(在抛体运动中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受力的关系)研究力的作用效果。③利用弹性小球、直尺、秒表模拟v-t、s-t图像对应的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④利用硬纸片、测力计研究平衡力、非平衡力概念。
4.要点备忘每位学生在笔记本《运动和力》主题下,摘记个性化重点概念和相关因果关系。
5.智慧共享师生在相同规格的纸条上抄写几条“要点”吸压到黑板上,思维碰撞,学理交融。
(三)复习反思
传统指令性复习课堂兼顾面窄,信息量少。“学优生在等,学困生在拖”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则复习效率低下,二则学习品质不好。精细化设计,个别化学习,专家型引领将是实现突破的有效方向,图文共生地固构单元知识结构的“研究式”复习方法值得研究。
二、“研究式”初中物理单元概念规律强化法
(一)研究准备
1.时空安排约20min时间;设计有⑴观察图片、动画和视频;⑵在“问题串”的导引下,独立完成解题、品题等个别化研学任务;⑶集体思辨,强化对单元概念、规律的理解。
2.研究序言有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又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接下来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或哪个小组既能准确地理解,又能快捷解题?
3.启动复习展投内容,宣布复习研究活动开始。
(二)研究过程
《运动和力》单元基本概念包括运动状态、惯性、相互作用力、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非平衡力等;基本规律则有:“受平衡力(或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设计用典题解析、重点反复辨,难点实验突破等多种方式展开复习活动。学生的“伴学单”内容案例如下:
1.概念快忆1解答下列问题,理解基本概念1——“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区别?(题略)
2.概念快忆2解答下列问题,理解基本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题略)
3.概念快忆3解答下列问题,理解基本概念3——什么是惯性?(题略)
4.规律理解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任务,理解——“运动”和“力”存在怎样的关系?(题略)
(三)复习反思
《运动和力》单元涉及力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中考复习时,如果只采用例题讲评、限时训练等方法,知识的“空降”、“空心”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复习收效不大。笔者设计并组织学生用思辨、实验、训练等多种方法去研究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复习目标富场景性、多元化,复习内容有挑战性、层次感,并且个人独立性和团队协作性交相辉映,复得有序,习得踏实。
三、“研究式”初中物理单元知识应用复习法
(一)研究准备
1.时空安排约15min时间;设计有:①观察或体验演示实验、实验视频和验证实验;②在解析精编了的复习题时,掌握方法,理解原理。
2.研究序言有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先自主测试,再逐一考证,研究问题的解析依据---知识的“根”。
3.启动复习展投内容,宣布复习研究活动开始。
(二)研究过程
这一板块研学重点有“惯性及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等2个。笔者设计用演示、操作或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完成复习任务。学生的“伴学单”内容如下:
1.知识应用1怎样分析下列惯性事例?事例中的物理原理有哪些?(题略)
2.知识应用2分别用什么物理规律,才能解析下列问题?(题略)
(三)复习反思
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 布鲁克斯也启示我们:“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并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解析中考物理复习题时,如果仅靠教师的讲解或学生的思考,复习效能将受限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但若介入实验和数字化研究手段,不仅可以优化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而且也可调节学生过于紧张的复习神经,增加学习情趣,提高中考成绩,一举多得。
中考物理复习如果融合“研究式”复习方法,在有效帮助学生消除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和意志障碍的同时,教学效能的提升将更可期待。
【关键词】研究方式中考物理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3-01
利用研究方式进行初中物理的中考复习,是学习方式多样性的选择。研究性物理问题的探索动力足,研究式复习准备的参与度高,研究化复习过程认知情绪好、思维品质优,相对容易提高中考复习的效能。笔者在地区示范性复习课《运动和力》教学后,就知识结构、概念规律、方法应用等梳理出下列独立观点和有效做法,供同行研究斧正。
一、“研究式”初中物理单元认知结构固构法
(一)研究准备
“研究式”初中物理单元认知结构复习的准备重点包括时空安排、言语导引、情景设置和研究启动等,研究准备对稳固认知结构,提高正确的思维产生式系统影响明显。
1.时空安排时间10min左右;设计有个体复习、组内讨论、组间交流、集体思辨,观、做、思、听、议等多样性研学方式,以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研究序言公共汽车——时常乘坐,其中有些力学问题虽然很重要——也受人关注,但不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
3.设置情景投影图片并解说,这是一张公共汽车座位图,有人按照危险程度进行了排序,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播放视频(1页PPT同播汽车启动、刹车和转弯等3个乘客乘车晃动的视频可节约时间,渲染效果),让学生在再次乘车过程时,能关注到安全问题。
4.启动复习这是一个关系到汽车运动、人的惯性以及运动和受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学习情景,它是物理学的重点。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运动和力》(板书课题)。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先独立研究图片包含的信息,再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方式梳理出单元知识结构。
(二)研究过程
在设计和管控复习过程时,需要照顾到复习的目标、任务、方式和效能。
1.图片连线学生的“伴学单”上散列有伽利略、牛顿、笛卡尔的肖像图以及伽利略运动推理、牛顿斜面实验、客车刹车、卡车转弯、高铁匀速直行、静物平衡、速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变向变速行驶等图片,教师组织学生研究图片传递出来的关于“运动和力”方面的信息,要求学生用铅笔线把“关系图”串联起来。
2.图片配音组织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开展“看图说话”活动。要求利用图式思维梳理出诸如“‘伽利略——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一直运动下去’+‘笛卡尔——不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会变化’→‘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非平衡力——物体或加速或减速或曲线运动”……等相对浅层的知识脉络。
3.实验点睛①利用2只木块、1杯水及现场拉制的铁丝圈肥皂水膜等器材,研究固体、液体、气体保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惯性。②利用气球(研究形变)、橡皮泥球(在抛体运动中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与受力的关系)研究力的作用效果。③利用弹性小球、直尺、秒表模拟v-t、s-t图像对应的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④利用硬纸片、测力计研究平衡力、非平衡力概念。
4.要点备忘每位学生在笔记本《运动和力》主题下,摘记个性化重点概念和相关因果关系。
5.智慧共享师生在相同规格的纸条上抄写几条“要点”吸压到黑板上,思维碰撞,学理交融。
(三)复习反思
传统指令性复习课堂兼顾面窄,信息量少。“学优生在等,学困生在拖”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则复习效率低下,二则学习品质不好。精细化设计,个别化学习,专家型引领将是实现突破的有效方向,图文共生地固构单元知识结构的“研究式”复习方法值得研究。
二、“研究式”初中物理单元概念规律强化法
(一)研究准备
1.时空安排约20min时间;设计有⑴观察图片、动画和视频;⑵在“问题串”的导引下,独立完成解题、品题等个别化研学任务;⑶集体思辨,强化对单元概念、规律的理解。
2.研究序言有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又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接下来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或哪个小组既能准确地理解,又能快捷解题?
3.启动复习展投内容,宣布复习研究活动开始。
(二)研究过程
《运动和力》单元基本概念包括运动状态、惯性、相互作用力、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非平衡力等;基本规律则有:“受平衡力(或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设计用典题解析、重点反复辨,难点实验突破等多种方式展开复习活动。学生的“伴学单”内容案例如下:
1.概念快忆1解答下列问题,理解基本概念1——“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区别?(题略)
2.概念快忆2解答下列问题,理解基本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题略)
3.概念快忆3解答下列问题,理解基本概念3——什么是惯性?(题略)
4.规律理解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任务,理解——“运动”和“力”存在怎样的关系?(题略)
(三)复习反思
《运动和力》单元涉及力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中考复习时,如果只采用例题讲评、限时训练等方法,知识的“空降”、“空心”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复习收效不大。笔者设计并组织学生用思辨、实验、训练等多种方法去研究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复习目标富场景性、多元化,复习内容有挑战性、层次感,并且个人独立性和团队协作性交相辉映,复得有序,习得踏实。
三、“研究式”初中物理单元知识应用复习法
(一)研究准备
1.时空安排约15min时间;设计有:①观察或体验演示实验、实验视频和验证实验;②在解析精编了的复习题时,掌握方法,理解原理。
2.研究序言有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先自主测试,再逐一考证,研究问题的解析依据---知识的“根”。
3.启动复习展投内容,宣布复习研究活动开始。
(二)研究过程
这一板块研学重点有“惯性及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等2个。笔者设计用演示、操作或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完成复习任务。学生的“伴学单”内容如下:
1.知识应用1怎样分析下列惯性事例?事例中的物理原理有哪些?(题略)
2.知识应用2分别用什么物理规律,才能解析下列问题?(题略)
(三)复习反思
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 布鲁克斯也启示我们:“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并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解析中考物理复习题时,如果仅靠教师的讲解或学生的思考,复习效能将受限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但若介入实验和数字化研究手段,不仅可以优化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而且也可调节学生过于紧张的复习神经,增加学习情趣,提高中考成绩,一举多得。
中考物理复习如果融合“研究式”复习方法,在有效帮助学生消除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和意志障碍的同时,教学效能的提升将更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