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鲁宾斯坦-泰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基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宾斯坦-泰比综合征(RSTS)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常表现出精神发育迟滞、宽拇指、钩形鼻等特征。RSTS可导致多器官发育不全,也可导致多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发育不全,甚至可累及皮肤(如毛母细胞瘤、多毛症等)。近年研究发现RSTS可增加患者患癌风险,但该病罕见,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虽部分患者可通过临床特征及基因检测确诊,但仍有不少患者无法确诊,因此需进一步明确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本文报道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疑似RSTS患者,通过对其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基因检测,发现患者有一个CREBBP基因突变:c.3832G>A(p.Glu1278Lys),未发现患者父母该基因突变,表明该基因突变为新发突变,患者诊断为RSTS明确。RSTS十分罕见,确诊困难,通过本例患者的报道,可以提供该病更多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对该病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的研究,能够给未来诊治RSTS提供更多参考。

其他文献
背景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卵圆孔未闭(PFO)均具有发作性特点,但目前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PFO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PFO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依据主要临床诊断分为偏头痛组(n=266)、癫痫组(n=286)、晕厥组(n=187)、眩晕组(n=6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n=48)。比较各组及组内不同年龄患者PFO阳性率与人群整体PFO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共1030例患者完成经胸心脏超声检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但其血压、心率(HR)等数据变化特点及血压管理情况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HR及测量频率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iHealth云平台收集武汉市2019-12-01至2020-03-27所有通过iHealthBPM1型全自动智能血压计上传家庭血压测量数据并拥有连续血压值记录的ID号的高血压患者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并对其进行脱敏和敏感信息消除。结合相关数据,分析
背景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临床诊断困难。寻找新的可靠的影像学技术、提高早期AD的临床诊断率已成为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挑战。目的探讨AD患者脑内酰胺质子含量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首次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55岁以上AD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AD组(n=41例)。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n=37)。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
近年来,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病率逐年升高,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量表来进行儿童ASD的筛查和诊断。本文通过对儿童ASD筛查及诊断量表所适用的年龄、评估方式、计分方法、评定标准和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从多维度分析、总结常用的一级筛查量表、二级筛查量表和诊断量表的特点、用途、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的优缺点和差异。基于专业使用与家庭使用的双视角对ASD量表进行深层次地解析与重构,探索可用于儿童ASD筛查和诊断的新方法,旨在缓解专业人员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儿童ASD筛查与诊断的准确性,并降低误诊率和假阳性率,
背景结核性脑膜炎(TM)是临床常见的中枢性感染的一种,其起病较慢,症状不典型,病原学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目前有效的TM诊断工具较少。利用常见的临床症状、检查指标等建立诊断评分系体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目的建立TM临床诊断评分体系(TMCDS),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住院并诊断为脑膜炎的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建模组(147例)和验模组(40例)。根据是否为TM将建模组分为非TM亚组(76例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状态,患者多存在食欲不振、腹泻、腹胀、便秘等营养及代谢问题,营养及代谢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其预后,目前对于营养评估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的研究较少,且尚无公认的有效评估方法。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营养指标,同时比较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老年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预后情况进行分组:
背景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能够预防疾病复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过往研究提示50%以上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疾病消极应对方式,并对其预后和生命质量造成负向影响,但其疾病应对方式选择的个人及社会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尚不明晰。自我调节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脑卒中、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行为分析、综合干预、健康促进等研究中,目前尚缺乏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基于自我调节系统四因素理论探讨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方法
背景肠内营养是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最佳启动时机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入院24h内肠内营养治疗SAP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筛选关于入院24h内肠内营养治疗SAP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7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入院24h内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入院24h后进行
背景《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明确指出,需在卒中后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以最终确定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生,但关于PSCI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存在争议,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为PSCI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Webof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关于缺血
背景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NLSDM)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由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能就诊于神经科、心血管疾病科等多个科室,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明确诊断有赖于基因检测,但多数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此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可提示临床医生及时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目的探讨NLSDM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6—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NLS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周血并制备血涂片,分别采用瑞-姬氏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