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抛砖引玉”教学模式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抛砖引玉”的技巧,引发学生的探究之欲和思维发展。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通常能起到知识上的承上启下、内容上的点明主题、战术上的激发兴趣等作用。在教学中运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巧妙的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关键词  抛砖引玉  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2.030
  Throwing a Brick to Attract Jade
  ——Ingenious introduction leads to in-depth exploration
  ZENG Baojun
  (Soochow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133)
  Abstract: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hrowing a brick to attract jad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skills of "throwing a brick to attract jade" are used to arouse students' desire for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science teaching, the teaching language is carefully designed aroun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which can usually play the role of connecting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in knowledge, pointing out the theme in content and stimulating interest in tactics. In teaching, we should use the method of "casting a brick to attract a jade" to guide students into learning state and mobilize their initiative to explore knowledg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Keywords: throwing a brick to attract jade; class teaching; elaborate design; thinking development
  “拋砖引玉”一计在《三十六计》中概括为:“类以诱之,击蒙也。”在这一计中,“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小利,是诱饵,“玉”才是作战目的。本计“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抛砖引玉”现在已经转化为一则成语,意思是以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字,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在科学课教学之始,运用此计是指用“砖”使学生进入角色,再引出“玉”:学生的探究之欲和思维发展。
  一
  文艺演出非常讲究开场,写文章也很注意怎样开篇。在教学中,每堂课如何“抛砖”同样也大有学问。对每堂课开场的抛“砖”,也就是导入的开发利用,是每位教师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
  课堂不同,“砖”的形态也各异。最普通的“砖”可能只是一件简单的实物。如《果实的形成》一课,教师在上课伊始出示又红又大的苹果、翠绿的黄瓜、红红的辣椒等实物,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接着说:“无论它们的果皮是肥厚多肉还是干瘪无肉,无论它们能吃还是不能吃,它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果实’。你吃过或见过哪些果实呢?这些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又红又大的苹果、翠绿的黄瓜、红红的辣椒等实物就是一块块有趣的“砖”。教师运用直观导入法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砖”也可以是无形的声音。比如引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教师播放录音,故意用神秘的语气问:“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倾听后,一起说是“风声”。教师马上用舒缓的语气朗诵一首诗:
  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
  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叶飘落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
  ……
  优美的朗诵让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教师接着说:“风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今天把这个客人请到教室来,好不好?”学生表示欢迎。教师又问:“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客人请来?”优美的诗歌这块文学之“砖”,让学生欣赏和体会到文字的韵律美,使他们对研究风的成因产生了兴趣。
  小学生非常爱听故事,讲故事有时也是一块非常有效的“砖”。某教师执教《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一课时这样导入: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红军战士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困在大山深处,做菜用的食盐成了紧张物资。小英雄潘冬子把自己的棉袄浸在盐水中,混过了敌人的检查,把食盐顺利地带到山上。小英雄潘冬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最终他是怎样把棉袄中的食盐给弄出来的?”
  鲜艳的图片、精彩的故事加上带有悬念的设问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非常自然地过渡到学习的主题: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魔术也是一款有效的“引玉之砖”。比如,执教《大气压力》一课时,教师设计了“烧瓶吞蛋”的魔术导入。上课时,教师拿出三角烧瓶给学生看,并用“魔术棒”敲几下,表示里面是空的,然后拿出剥了壳的熟鹌鹑蛋放在瓶口,当然按不下去,教师将蛋拿开;接着点燃纸条放入瓶中,迅速将蛋放在瓶口,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鹌鹑蛋被烧瓶“吞”进去。此时,学生看得目瞪口呆。教师马上说:蛋为什么会被三角烧瓶吞进去?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魔术这块“砖”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为学生学习这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
  设计简短并且巧妙得当的导入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抛砖引玉”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忌同一模式,千篇一律。小学科学教学内容非常多,有些内容枯燥乏味,如果导入方法千篇一律、缺乏变通,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导入语言。既可以单独使用某一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互相配合、交叉使用,努力做到课课有变化、堂堂出新意,使学生在每堂课都能保持新鲜感和旺盛的热情。
  忌缺乏风格,千人一面。教学设计必须与个人风格符合,切忌全盘照搬他人。教学有法,但无成法,教师的技法各异,导语的设计也就不同。良好而有个性的新课导入,不但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创新精神得以发挥,而且还是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展示。
  忌哗众取宠,空穴来风。导入语必须自然、可理解,且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纯粹逗学生一乐而无实际价值的导入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败笔。
  忌课堂失控,乱成一锅粥。学生参与教学既要活跃,又不能乱套。现在的学生个性十足,难免口出“怪”语,引来哄堂大笑。这时,教师一定要镇静,切勿生气或大声斥责,要细心呵护他们的参与意识,然后尽可能进行正确引导。
  下面是常见的课堂教学“抛砖引玉”的技巧:
  1.抛故事之“砖”。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学生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必须把握住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2.抛问题之“砖”。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使他们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则可以顺势引导,步入新课。
  3.抛旧知之“砖”。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通过提问复习,使新课内容与已经学过的知识密切联系,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過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4.抛学科之“砖”。应当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其他学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即将学习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5.抛悬念之“砖”。教师通过提出疑问、制造矛盾,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是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启发思维,使其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得的“愤”“悱”状态时,高效的教学便有了良好的开端。
  6.抛演示之“砖”。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拼图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进而过渡到新课教学之中。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7.抛激情之“砖”。人的思维活动是借助情境的刺激作用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当创设一种情绪氛围来感染学生,使他们带着激情主动学习。
  8.抛诗歌之“砖”。美的语言总能打动人心,用恰当而优美的语言导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导语若能恰到好处地用上比喻、押韵、对比等手法,再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定能引人入胜。
  9.抛幽默之“砖”。幽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幽默的话题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迅速进入本课的学习。以幽默睿智的话题导入,要注意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老舍语),还要注意幽默的内容与本节课讲的内容密切相关。
  10.抛流行之“砖”。此处的“流行因素”是指流行于学生中的话语、歌曲等。教师用上这些因素时,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点燃他们的思想火花。学生的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他们会觉得和教师、课堂的距离更近了。借用流行因素导入,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时刻关注社会生活,以了解学生的喜好,并巧妙地把流行因素引向积极的一面。
  抛“砖”的方式还有很多,除了上述抛“砖”之法,还有游戏之“砖”、轶闻趣事之“砖”、视频之“砖”、歌曲之“砖”、音乐之“砖”、自由谈话之“砖”、情景剧表演之“砖”、谜语竞猜之“砖”、科学史料之“砖”等。
  一堂课的开场白往往也是“抛砖引玉”之“砖”,是教师在开始讲授新课内容之前,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通常能起到知识上的承上启下、内容上的点明主题、战术上的激发兴趣等作用。一段简洁精练、新颖生动、恰当巧妙的导入语,既是师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又是学生思维和求知的方向标,激励他们去探求新知。构建得法,就能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妙口“抛砖”,匠心“引玉”。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就是“抛砖引玉”中的“玉”。   A老师曾经看到一个“空杯变花”实验: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空玻璃杯,用两块镜子反面对反面,镜子长和宽分别等于杯子的内高和杯子的内直径。把两面镜子的宽边朝下镶入杯的正中固定好,杯子被一分为二,其中一半放入一束鲜花,另一半是空的。表演时,先把空的一面朝向观众,因镜子的反射作用,观众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空杯。用一块绸布盖住,秘密地把杯子旋转180°,使其藏花的一面朝向观众,揭开绸布,鲜花显露出来。这是利用平面镜反射成像的对称性原理设计的一套光学魔术,它与《光的反射》一课的内容密切相关,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A老师决定采用这个光学魔术作为《光的反射》一课的引入,制出了这套魔术用具。上课时,学生看见A老师手里拿着被绸布盖住的东西,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很好奇。当听到老师说要给他们玩魔术时,顿时来了兴致。A老师表演魔术时,学生由兴奋瞬间转入鸦雀无声,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表演。当A老师秘密把杯子旋转180°,揭开盖布时,学生兴奋的脸上带着诧异,纷纷问老师花是如何变来的,探究的热情陡增。
  A老师说:“同学们,魔术的奥妙除了手疾眼快,更关键的是科学的运用,你们想知道‘空杯变花’魔術的奥秘,等我们把《光的反射》一课上完后,就会明白的。”
  学生由于好奇、感兴趣,心中产生了破解变花魔术秘密的迫切愿望,这种愿望就是魔术之“砖”引出来的“玉”——学习动机。这块“玉”促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本课教学自始至终都有声有色,充满生机,富含情趣,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
  B老师事先准备了几个用吹塑纸做的圆形环扣,先向学生介绍它的名称及构成材料。B老师问:“谁能将这个环扣挂在黑板上?”起初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但举手又放下。B老师没有忽略这个细节,问他们为什么放下手。有个学生说:“不好挂,没有钉子。” B老师说:“不用钉子,有其他办法吗?”同学们再次思考。这时,B老师说:“你们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B老师用一块毛皮,把另一个环扣按在黑板上摩擦几下,环扣就很稳地挂在黑板上。
  这时,学生感到用已有知识已无法解释,便产生了许多疑惑:挂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用毛皮摩擦环扣呢?这块毛皮是什么特殊材料?环扣被摩擦后,靠什么挂在黑板上?其他物体被毛皮摩擦后也能挂在黑板上吗……
  科学研究是从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开始的,即“学问”是从“问”开始的。上课伊始的“抛砖引玉”除了吸引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疑问的种子,这也是“玉”的内涵之一。
  《空气》一课编排在“水”单元之后。“水”单元学到的有关知识,如对物体形态的感知、认识物体的“一看二闻三尝”的方法,在本课中都要用到。新课导入若能将这些方法巧妙迁移,将有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进行。C老师按此思路设计《空气》一课的导入环节:
  师:刚才同学们进来时都在看讲桌上的物品,老师在这4个杯子里装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们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吗?
  生:想。
  师:如果不让你用眼睛看,你能不能想出办法,搞清楚里面是什么?
  (许多学生举手,老师点4个学生上讲台,轮流用手帕蒙上眼睛,将1~4号杯子依次交给4名学生。)
  生:(通过闻、摸之后)是木块!
  师:拿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起木块,其他学生看过之后鼓掌。)
  师:第一个同学这么快就“猜”对了。我们看看第二个同学怎样。
  生:是糖果!
  师:拿给大家看看。
  (学生亮出“糖果”,其他学生鼓掌。)
  师:这个同学运气不错。我们把这颗糖果奖给他,让他尝尝味道好吗?
  生:(毫不犹豫地尝了一下,做了个怪相)是橡皮泥。
  师:看来你们刚才都被假像蒙骗了。请你们好好想想,认识一个物体,应该通过哪些步骤才能确定?下面我们看第三个同学怎样做。
  生:(闻、摸、尝之后)是水。
  师:能确定吗?
  生:还要看看它的颜色。(教师摘下手帕)是水!
  师:拿给大家看看。
  (学生端起杯子,往水槽里倒出一些水。其他学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表现不错,值得我们学习。最后我们看第4个杯子里有什么。
  生:(闻、摸之后)没有什么。
  师:他没有摸到什么,我们让他看一看,(摘下手帕)看杯子里到底有什么。
  生:(仔细看过之后)没有!
  师:(去掉杯外的黑纸,高举透明的玻璃杯)请同学们帮忙看看,里面有什么?
  生:没有东西。
  生:有空气!
  师:是不是真有空气呢?光说不行,得想个办法证明一下。谁能上讲台来,利用桌上的水槽和水做一个实验,把这个杯子里的空气“找”出来?
  (一名学生上台,将杯子按在水里,倾斜,气泡冒出来。)
  师:看来,这个杯子里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有空气。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来研究空气,好吗?
  上述导入过程,教师抛出一则“猜物游戏”之“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游戏从易到难,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蕴含相关的知识和哲理。所“猜”的物体有固体、液体和气体,恰当过渡,使学生在浑然不觉中产生顿悟,顿悟也是一种“玉”——理解。
  四
  “抛砖引玉”如何“抛”?
  1.定向“抛”
  求知的学生,犹如身处知识迷宫,脚下的路不止一条,面对的门也不止一扇,教师导入就有一个定向问题。导引的方向不当,会把学生领入死胡同,他们就会不再信任教师,不与教师积极配合;导引的方向如果偏离,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昏昏然而无所得。只有导引的方向正确合理,才会使学生豁然开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所以,能在短时间将学生领至距新知最便捷的门外,调整到接受新知的最佳情境状态,是教师设计导入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导入,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导入设计不能偏离教学内容。
  比如,用实验导入新课时,定向“抛”的内容必须与新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并能为学习新内容服务,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掌握观察的具体方法。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样的实验导入才更有效。
  2.定点“抛”
  教学内容有异,课堂类型不同,选择的导入也应选准相应的突破口。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师将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盐水的水槽中,学生发现小的马铃薯在清水中沉下去,大的马铃薯反而在盐水中浮起来。
  在新课开始,学生就被马铃薯在水中不同的沉浮现象吸引了,这一现象用过去学过的知识解释不了,他们就会产生“大的马铃薯是不是空心的”“放入大马铃薯的水槽里的水里是不是放了盐”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探究出水槽内放入足够多的盐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后,又会产生马铃薯在糖水里、在其他液体中会不会也浮起来等问题,促使他们将探究延伸到课后。
  3.定时“抛”
  导入仅是一个“引子”,时间不宜过长。导入时间过长,难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抛出“砖”之后,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教师课前准备好塑料梳子、碎纸屑,上课开始,让学生上台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必定对产生的现象感到好奇,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
  教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导入时,要根据导入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应用恰当的语音、语调和措辞,以饱满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科学课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开始的“抛砖引玉”只是整节课的“序曲”。抛“砖”虽然有时只有几分钟,或者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却担负着酝酿情绪、带入情境、设疑激思、渗透主题等引“玉”之重任。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革新。群文阅读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阅读教学方式,被很多教师关注,他们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让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古诗文的教学中,在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教师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堂实验是其普遍的教学内容之一。但照本宣科毫无新意的实验教学也容易让学生厌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趣味的化学实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更生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化学教学带来有效建议。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初中教学建议  目前,初中化学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误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高职学生现状以及高职数学教学现状,从转变数学教学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落实素质教育,培育数学人文环境等方面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学;数学;研究  一、《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绝大多数专业的公共必修基础,在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构建是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难点。本文在分析趣味性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趣味性教学改进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可行性,在研究小学生感知有趣,产生兴趣,形成志趣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趣味游戏,优化教学内容,挖掘学科特性,使用趣味性语言四条措施,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实践趣味性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机课堂;趣味性教学  引言  小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是提升小学生信息
期刊
摘要: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由此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1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的意义  1.1 利于學生互助
期刊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调查研究法。  1、研究工具  姜慧卿编制的小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问卷,要求测试者回答时对项目符合自己的程度进行1到4级评定,得分越高,则表示班级管理水平越高。班主任问卷主要从八个维度进行分析,管理理念、奋斗目标、规范管理、民主管理、个性教育、集体活动、心理优化和家校协调。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后,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最终通过SPSS16.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孩子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主要活动却是游戏。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实践;课程;教学;游戏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高的要求。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巨大潜能,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从而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所以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进行了分析,为以后此类教育提供一下参考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  大学生在毕业时的出路不应该仅仅是就业、考研以及出国深造,而创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民族的壮大都需要的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科技进步靠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则依靠的是国家的教育,这其中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地成为了培养优秀技术人才的教育重地,因此重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教育管理上下足了功夫,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出优秀专业的人才,这也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只有重视在教学管理中
期刊
摘要: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思路,从而能够独立自主地对数学问题进行学习。基于此,本文对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的作用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数学教育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索性教学;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