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水稻种植期间表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揭示人为耕作的影响、认知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肥力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田间根袋试验,分别于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了水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全氮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肥力土壤团聚体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56.2%~64.0%),0.25~1 m
【机 构】
: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水稻种植期间表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揭示人为耕作的影响、认知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肥力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田间根袋试验,分别于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了水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全氮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肥力土壤团聚体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56.2%~64.0%),0.25~1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高;除1~2 mm粒级外,水稻生育期内根际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含量均有显著变化;取样时期、
其他文献
德育的主要内容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虽然我们都明确德育的主要内容,也都按这些教育内容去实践。但是,反思我们今天的德育所取得的实效性,不能不引起我们新的思考。为什么德育的实效性会缺失呢?为什么我们仍有许多人不那么重视德育?为什么德育会演变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要可不要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进行责任教育,重视责任,加强责任教育。也可以说,德育,责任教育要为先。 责任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衡量学校道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育对象是否能够“知行统一”。当代中学生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在当代中学生中广泛存在着“知行背离”的现象。本文试图从教育本身的环节上来分析“知行背离”的原因,探
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如果教师只是在阅卷后、讲评前将试卷中表现出来的错误归类,然后将试卷中的试题答案呈现给学生,是否就达到了试卷讲评课的目的?我们知道试卷讲评课的主要功能是拓展提升,而非单一的试题再现。因此,如何实现试卷讲评课的拓展提升,变题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导因素,而教学又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因此,教师的文化修养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着其文化修养的程度和方向,一个教师在知识与学理方面的兴趣、倾向和修炼程度直接铸成他作为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这种人格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的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尊重感并作为一种样板,在行为中予以效仿。从而构成教师的人格是由知识提升起来的文化修养,这自
时代对高中教育的现实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育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培育更多素质高、专业强的人才和劳动者是当今教育的一个目标。高中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也不同于高等教育,它所服务的层面不是法定的所有人,而是部分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在内涵与要求上也不同于义务教育,除了表现为教育内容更广、要求更高外,还在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逐渐显露,学生的个体发展已经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纯水、超临界水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微观结构 ,从而对固液相变、离子水化、离子配位数等做出了微观解释与证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了有机物在超临界二
在当今纷繁复杂功利性很强的教育背景下,各种新教育模式、新教育理念和教育现象纷纷出现,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对于促进教育的进一步上正轨,向高层次发展和在高品位上运行,起到了一点积极作用,但大多是昙花一现,过不了多久,就不见其踪迹。教育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它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随着教育对象的不同,这种规律也在不断变化,不能够搞短期行为,不能够赶时髦,应该扎扎实实地研究人在不同时期的成长规律,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