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夫妻 一路真情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9月21日,是抗战时期冀东军分区老司令员李运昌将军96岁生日。这天,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北京东城区司令员的宅院里喜气洋洋,前来祝贺的司法部长张福森、副部长范方平、段正坤、胡泽君等领导和子女亲朋等几十人个个喜上眉梢,迷人的方寸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不尽的话题中,主人公李运昌与刘树屏这对半路夫妻走过的十几年温馨路和两家共建幸福港湾的真情故事最感人。故事的标志,恰是老友们捧在手中、不思掩卷的《李运昌画册》。
  之后不久,相继收到画册的李大钊之子、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李葆华,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郑天翔,海航原司令员曾克林和成都军区原司令员董占林等老战友也纷纷打来电话,对画册赞不绝口。
  河北省军区原司令员张振川的老伴汤小徽电话中的言语最具代表性:“树屏大姐做了件大好事,浓缩了最直观的老一代革命家的战斗历程。我们也想做这件事,但没有树屏大姐的功底,又没有多少资料,想留给后人点东西,这次才体会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滋味。”
  
  奇想在万册书屋中萌生
  
  《李运昌画册》装祯精美,选编有老司令各个革命时期400幅照片。聚会的老战友们围绕画册赞不绝口,一夸老司令“福将”:征战半世毫发未损;二夸老司令儒将,自己著书立说,还把1924年在黄埔四期学习的照片保留至今,说这一做法“非文人莫属,非能人莫为”。
  面对赞誉,老司令脸上透着惬意,微微转身,笑指身边老伴:“这都是树屏的功劳。我们结合13年来,她为此付出了12年心血,不少烦心事儿闹心事儿还背着我独自承担,直到画册与大家见面。画册引发的一串串故事,我也只知道一点皮毛。”
  老司令结发妻子云丽珍1984年病故。六年后的1990年,老司令与抗战时入伍同是离休干部的刘树屏结为“老夫老妻”,享受“老来伴”温馨,那年老司令82岁,夫人60岁。
  面对赞誉,当年的女八路羞红了脸,谦恭地对大家说:“李老早年投身革命,16岁到黄埔军校学习,参加毛主席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之后的岁月,李老南征北战,历经坎坷,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十几年来,我感到李老既不言功,也不图报,我搞李老画册,就是要把照片上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展示出来。这不仅是出于对李老的崇敬,更是对一代老革命家的纪念,也给青年一代积累精神食粮。编辑画册虽然用了12年,但离开了孩子们的全力支持,凭我一个人再过多少年也成不了气候。早就知道云丽珍大姐生前半个多世纪与李老相敬如宾,又十分珍爱李老的照片,孩子说母亲在世时常一个人静静翻看父亲老照片的样子,是回忆更是享受。就凭这一点,我也应该编辑整理好李老画册,告慰九泉之下的云丽珍大姐。”
  一通肺腑言,说得李老和老友们鼻子发酸,湿润了眼睛。再看刘树屏自己,大滴大滴的泪珠也打湿了衣襟。
  待老友们平静后,刘树屏接着说:“进李家第二年(1991年,笔者注)家里整修房屋,大家都为家私太少而书籍太多称奇。李老的藏书多得惊人,各个历史时期各类藏书不下三万册,光外国名著就有几千册,两间书屋塞得满满的,另外四个房间除了窗户一面外,都看不见墙壁,全是排满书的书柜、书架,即便餐厅,靠墙三面全是书架,这可是李老的珍宝。其中更珍贵的是贴满照片的几十本新老相册,连同散放的照片一起,少说有几千张。最早的照片至今刚好80年。这些照片的整理与保存,不知云丽珍大姐费了多少心血。当时我突发奇想,何不从中精选一批整理成册,出版后面向世人,又能安抚云丽珍大姐在天之灵,了却我为李老半路夫妻送一路深情的心愿。”
  
  珍品在十年砺炼中铸成
  
  接下来的10年,整理和编辑照片,几成刘树屏生命中的支柱。
  刘树屏高挑身材、一双亮眸炯炯有神,虽鱼尾纹爬上眼角,仍掩不住当年美少女的靓丽和女八路的英姿。再加上“首长夫人”地位,本可在一些场合露上一面,老友们却戏言:“树屏进李家第二年就‘失踪’了。”笑话归笑话,刘树屏在万册书屋中,整整把“财富”梳理了一年:按照片的历史时期、内容,分四大类十部分,且每张照片重新注释。家人和工作人员每当看到蓬头垢面的刘阿姨累成那个样子,只能投来心疼的目光,因为,这是“绣花”般细腻、时钟般准确的特殊活儿,人多了“乱”,声大了“烦”。
  一年后,分类、成册、标有文字说明的数千张照片以崭新面貌“闪亮登场”时,大家都簇拥在老司令身边,美滋滋地瞪大了眼睛:没想到这种让人惦念摸起来又“烫手”的活计,经刘树屏妙手编排,竟然全都“返老还童”。
  李老事后感慨:“摄影是历史瞬间的再现,把美好、壮丽的瞬间留下来的称‘摄影师’,把千百个瞬间巧妙地连接起来,组成精美的画卷,更不简单,这件事儿树屏功不可没。”
  打好出画册的初步基础,还要从中精选几百幅照片上“新高度”。刘树屏知道自己“功底浅”,便与工作人员范仁军寻访“影林高手”,很快,著名摄影记者王德纯首位被邀加入了编辑画册“班子”。
  按照王德纯的总体设想,仍要精选照片千张、重新核对编辑每张照片的说明文字。王德纯说,这还仅仅是“粗线条”的,第二遍编选要做到每张照片摄影时的时间、地点准确,内容准确,甚至主要成员姓甚名谁,决不能有误。这无疑苦了刘树屏。电话查对、书信核实、托人打听,“无所不用其极”。有的照片有特殊意义,人物和身份特殊,刘树屏不厌其烦地反复核对,凡在京城的刘树屏都登门拜访。因是“私家事儿”,古稀之年的刘树屏从不动用公车,为此公交车乘务员朋友结识了不少。三女儿杰锋心疼妈妈,每次见面都要说:“妈妈年龄大,别老坐公交,闺女给你出打的的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当王德纯把刘树屏数年功夫汇集的特殊心血捧回家编辑、排序时,瘦了半圈的刘树屏乐得合嘴不上:“这件事儿累得值,心血费得值!能干到这个程度,开始自己也信心不足,王编辑说了,‘答卷’基本合格,我才稍稍放点心。不过我心里也清楚,这件事还任重道远。”
  以后的几年,果真是“山路弯弯”。先是准备李老画册和回忆录两项工程,本该同时展开,后来为集中精力,改为主攻前者。又因选择出版社费了功夫,2002年春第一次印刷样册又因个别字错漏、照片编排颠倒等几处细微差错,刘树屏一段日子深感内疚,险些被“重拳”击倒。好在老姐妹们紧着劝解“深陷内疚不能自拔”的刘树屏:“别定不合实际的指标,近万字、几百张图片涉及人物上千,一个姓名、一个说明、一个白字能说明什么?别说你第一次弄文字和图片,就是领袖书籍、名人图书、全国超级编辑,有点错漏也难免。”话说得“最重”的,还是刘少奇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大姐:“学了这些年辩证法,遇到具体事情就昏头。看看主席、少奇他们工作,一辈子认真、较真儿,难道写书、出书、讲话没出一点差错?有错认错,知错就改不就行了,看你也没有宰相肚量。”
  孙辈们心疼奶奶,敬佩奶奶出画册的“伟大工程”,孙女李雷婷、孙女婿黄祖川一天两次给奶奶打电话:“奶奶不容易,可要多保重。给我们隔辈人精心制作宝贵财富,这种家庭文明、社会文明的成果我们也要精心传承。”
  老友们的话,孙辈人的话,特别是光美大姐的话,使刘树屏焦躁不安的心平静下来,紧皱的眉头舒展了许多,随着一阵轻轻笑声,众姐妹心中沉甸甸的石头安然落地。
  


  支持出现在关键时刻
  
  老友们眉开眼笑谈论画册中的件件往事,一群“老小孩”在回忆中享受甜蜜的情景,刘树屏对十年中编辑画册的每个镜头也有甜蜜的回味。是啊,领导、亲友,一刻都离不了他们,有些精彩画面早已铭刻在心。
  第一个打来电话支持编辑画册的是王光美大姐,令人鼓舞的话语至今在刘树屏心中奏鸣:“编辑老革命画册,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把好事做下去,别退缩,有什么困难我也可帮你解决。”有大姐的强力支持,接下来果然有多处“绿灯”。
  2002年9月的一天,刘树屏带画册样本去司法部,张福森部长知道刘大姐要来,早早沏好热茶候在办公室。在张部长心中,老部长李运昌分量很重,不仅是职务水平和能力,还有人品、文品和作风。
  张部长迎进刘树屏,先是让座,接着是双手恭恭敬敬递过热茶。部长心中明了,在部里工作几十年的老部长和家人们,同样几十年没给部里添任何麻烦,自己任职这些年,这方面体会非常深。
  打动部长心的,又是刘大姐关于出版《李运昌画册》的动情介绍。当时,张部长听后心中已有给予经费和物质帮助的想法,怎奈刘树屏末了如此表白:“李老几十年革命拍摄的珍贵图片,虽然绝大部分是工作镜头,画册面世,也能昭示后人教育世人,但出版画册毕竟是私家事,不给组织添任何麻烦,李老反复强调这一点。只因照片中涉及部里工作较多,请部里领导把把关,看有什么不妥,只望部长多提宝贵意见,同时给予理解。”
  听这深情道白,张福森部长胸中热血奔流:老革命的觉悟如此高尚、形象如此高大,再联想早听说的老部长几十年寻找抗战时帮他率领的冀东军分区机关遭受七千日伪军包围后,胜利突围的带路人“麻利嫂”和她突围时早产于冰上孩子的感人故事,再与面前的刘大姐一对照,老部长夫妇的胸襟、内涵、人格魅力,是多么惊人地和谐统一。
  于是,张福森部长爽快答应:“同意出版运昌画册,有什么事要部里办尽管说,我为老部长画册作序。”部长的简洁、明快,刘树屏深感欣慰,这在意料外,又在意料中。
  四天后,张部长派秘书专程送来画册序文。序文中有段话:“李运昌同志自1924年投身革命,至今已78年。作为大革命时期入党,对中国革命有贡献的老同志,一生经历非常丰富,有传奇色彩。他既有政治家、军事家的才干和风度,又有平常人的心态和作风,他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保持血肉联系,鱼水深情……”
  张福森部长的支持,加上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张毅立和其他领导与同志的鼎力相助,刘树屏心中有了主心骨,尽管还有道“大坎”,但出精品画册的信心,已是更加坚定。
  所谓“大坎”,其实很简单:究竟要花多少钱,谁出这笔钱。
  据王德纯等业内人士粗算,画册各项费用总成本,每册80元,计划出3000册,约需24万元。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数字,更何况老司令一向视资财为身外之物,家境平平远近闻名。尽管也有人出画册用公费、集资、赞助多种形式,但刘树屏心中,十年前“自费出画册”的初衷,一天都没有动摇过。她认为,这样做,一是对老司令的真心与崇敬,没掺假;二是老大姐云丽珍生前整理照片有些开支不但自费,且亲自动手,那场景,岂敢忘记,应向大姐学习;三是身后不留丁点遗憾,老司令“动公家心思,全家老少谁也甭想!”的铮铮言语、钢性要求要从自己做起,半点松动不得。
  刘树屏这些想法从未对李老提起,也从未打算让八九十高龄的老人为此着急上火,只是想坚守初衷,自己独撑那份心愿,“独享”那份艰辛。而老司令因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职务,十多年整日忙碌,出画册自家花钱的事,始终未知端详。
  知子莫如父,知母莫如女。刘树屏在京的大女儿刘邵华、二女儿刘杰峰、小女儿刘文华深知母亲的心,深知母亲“自找苦吃”的动因,也深知母亲一旦理性决定形成,八头牛也拉不回的犟劲儿。姐仨一商量,老大二万元,老二三万元,老小7000元三天内全部塞给了母亲,免除了母亲开机印刷交付定金的尴尬。
  解开这道大结儿,刘树屏回忆自己接过女儿的“真情奉献”时颤巍巍的双手和滚烫烫的心情时说:“那一刻真是‘四海翻腾、五洲震荡’,动了女儿的积蓄内心不安,可更为女儿对母亲、对继父的举动感到由衷骄傲,这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的一部分,是最具人情味的文明精华。”
  
  理解半路夫妻一路情
  
  自费印制《李运昌画册》除了女儿支持,缺口仍不小,刘树屏自己决心动用毕生积蓄。明白人知道,半路夫妻下这个决心愈加不易。一些挚友也曾疑问,甚至忧虑,还有的怕画册“夭折”。对这些关心与担心,刘树屏心静如水,回答老友没有丝毫做作:“自打到李老身边,对李老和全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多么好的一家人呀,为这样的老伴和家庭花掉积蓄,值得!再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在李老画册上,留给后人留给社会一份蕴含李老心血、映照李老风采的画册,太值得了。”
  理解,在老两口之间,甚至在大龄子女心中,就像和风细雨,滴滴入地。
  看到刘树屏对老司令那份亲情、那般呵护,在哈尔滨工作年届60的李老外孙韩建秋,早就与“姥姥”成了“莫逆之友”,特别是画册自费开销了“姥姥”毕生积蓄之事“暴露于家”后,韩建秋与姥姥开玩笑:“姥姥,您是不是哪辈子欠了李家的,有的人把一分钱攥出汗来,您没几个钱却‘挥金如土’,给一部完全馈赠的‘大相册’投进去十几万,您真舍得?”
  


  刘树屏笑道:“我了解李老不是一年两年了。1947年我在冀察热辽军区和48军野战医院当护士时,就见过李司令。那时大家都知道李司令英武善战,在部队威信极高,可不知怎么的,有几次林彪讲话却明里暗里说李司令有什么不好,我们打心眼里不服气。”
  韩建秋笑着又问:“爱情也是那时产生的?”“那倒不敢说,但这十几年,近距离观察李老、感受李老,李老的可亲可敬可爱之处,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韩建秋虽远在哈尔滨,却时时挂念姥爷姥姥这对“新组合”,老两口的品行令他佩服,为人处事令他折服。故去的姥姥生育的四个孩子中,老二李和仁夫妇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双双遇难,留下两女一男仨孩子,这些年始终生活在爷爷身边。1990年“新奶奶”进门,仨孩子曾担心过爷爷和家人熟悉的生活会不会有变化,但直到1996年、1998年俩姐姐“出门子”,也没和“新奶奶”红过一次脸拌过一次嘴。老三李凯2000年与美丽聪慧的陈希思喜结良缘,同龄人中不少“铁哥们、铁姐妹”从旁规劝:“趁新婚快搬出去,建个小安乐窝多带劲儿。”可是每次李凯和希思都淡淡一笑:“就凭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疼爱,我们每天下班进家第一步,迎面扑来的准是爱的暖风。爸妈早年离去,爷爷奶奶就是我们的亲人。这么温馨的小港湾,搬出去不是傻子吗?”
  在家几年的小保姆王欣、王燕是沧州来的小姐俩,对家里的一切都看得清分得明,不论来访者身份是“轻”是“重”,进门看到的小姐俩准是满面春风。闲下来问问这小姐俩:“为啥这么高兴?”天真可爱毫无遮拦的姐妹俩回答:“在李爷爷家太好了,奶奶对爷爷那个亲啊,对我们那个疼呀,三天两夜道不完。在这个家,每一步都会感受快乐,每一处都含着幸福,每件事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看得出,俩孩子谈吐无谎言。
  
  幸福 文明之家大写生
  
  生日聚会上谈到画册,老司令掷地有声,一句“这都是树屏的功劳”即完成了对画册诞生的总结。在老司令心中,还有另一个情结,那就是1997年9月,经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协调小组层层筛选、反复权衡、严格把关,以老司令为主轴的大家庭,光荣跨进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殿堂。
  生日聚会接近尾声,老司令没忘记把几年前的这一光荣追加一句:“这还是树屏的功劳!”在场的老友都心知肚明,老司令家在高标准线上能评上全国“五好”非常不易,他们对此心悦诚服。不过老友们也没忘了幽“老头”一默:“没看出来啊,老头夸老婆,别提脸皮儿厚与薄,只求两口子快快乐乐变着法儿地活。老司令过去可是从严治军、从严治部、从严治家,现在是男大十八变,老司令变得大方多了,夸奖人的话,过去可是从不轻易说出口呀!”又是一阵笑声,是一群老革命、“老小孩”的开怀大笑,每张笑脸都写满了快乐与亲情。
  老司令的三个儿子都在北京。最小的李志仁已五十有六,他对继母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娘儿俩也时不时逗逗闷子。一次,生怕老人家缺这少那,爱向家里搬东西的李志仁抱回一堆食品和日用品,老司令这会儿只是眯着眼睛乐,继母却打开了笑话匣子:“志仁真会心疼人,净往家里抱实用的,这牛奶、手纸一抱就管住了‘两头’。”每逢这时刻,志仁嘴里决不闲着:“爹妈管孩子两头,孝敬爹妈,自然不能忘一头。要不,老太太埋怨我心不细,别的好事不就白做了?”
  2004年春节前,志仁惦念老太太接打电话不方便,未经“允许”,搬回了一部子母机。从此,不论母亲看书、作画,再不用担心接打电话起身走路常磕碰。
  “大龄”孩子对继母的爱,体现得深沉含蓄,继母一言一行,也刻在了孩子心中。这里有件证明:刘少奇与李运昌是战争年代多次合作共事的好战友,解放后两家来往不断,少奇夫人王光美早年与刘树屏就是好姐妹,哪年都有多次走动。2001年春节,刘树屏去王光美大姐家看望,工作人员随手照了张姐妹合影,照片照得随意,老姐俩笑得甜蜜。
  就这张照片,老司令家中人人都主张收进《李运昌画册》,理由是“老父亲与少奇主席感情深,收进这张合影没挑剔。”亲人的美意,刘树屏婉拒在心,思考片刻后说:“画册刻满的是你们老父亲征战几十年的金色足迹,是他对革命事业一腔热血的真实写照,几千张照片才精选400张,我和光美大姐的合影不收进去,因为上面没有运昌。大姐不会有想法,这样做我心里也踏实。”一番真情坦露,孩子们心中滚烫。
  让孩子们动情是因为还有另一原因。画册样册196页有一组四张黑白照片,是老司令与结发妻子和孩子们的合影,编辑画册时,局外有人主张:“都故去的人了,现在编辑画册就不必收进去了,李老的照片多得很,能不能考虑不收这几张?”对此,刘树屏一口回绝,没有半点余地:“不行!这是历史,是老司令革命经历和生活经历中的核心部分。忘了历史、忘了祖宗,等于告诉晚辈:把我们也忘掉吧!”
  继母的坚决,孩子们刻骨铭心。
  同时闪现在孩子们心中的,还有十几年前领教过继母另一次直白与坚决。那是1990年继母刚进李家时即宣称:“我进李家就是李家人,宽严我也要有度。李凯的父母不幸走得早,我可能对李凯和俩姐姐偏爱一点,大家别有什么想法。”说罢,转身向洗耳恭听的李凯姐仨说道:“偏爱包括着严管。李凯最小也最娇,学业上不去,我可不原谅。”
  继母一番话,即是立下军令状,又给孩子们一道发令牌。
  没几年工夫,以高分考入武警学院本科的李凯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时,第一个“飞”到奶奶身边,搂着奶奶脖子,把不尽的汗水、泪水忘情地洒在了奶奶肩上、身上。闻讯围过来的家人无不为之动容,难得的人间爱、血脉情啊。年近九十的“运昌爷爷”此刻早成了“情感中人”。他眼含热泪,心中则想:对孩子的人间真情课,管理教育课,又让树屏给强化了。九泉之下的和仁两口子,这会儿该放心了。
  2004年春节前一天,爱孙李凯孙媳妇陈希思像往年一样,手拿两个红包,规规矩矩、恭恭敬敬走到爷爷奶奶面前,未曾开口先落下热泪,片刻后还是孙媳妇先说:“我进咱家看见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享受了最温暖的亲情,从爷爷奶奶身上学习了高尚情操。我和李凯要像爷爷奶奶一样,描绘大写的人生。”
  平静下来的李凯接过话茬:“我和希思挣钱了,还要学会花钱。这是两个600元,请爷爷奶奶收下这六六大顺,我们共同盼望着爷爷百岁诞辰那一天,我们会用新的成绩向爷爷祝寿,向奶奶报喜。”
  此时无声胜有声,轮到爷爷奶奶落泪了,晶莹的泪珠像珍珠断线,在场的亲人谁都没去管它,任凭老两口情感的飞鸽自由翱翔。
其他文献
林森在国民党中可谓一个非常重要的“闲人”,极其显赫的“隐士”。身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世人却只知“蒋委员长”,而鲜知有他这个“国民政府主席”;曾联名反蒋受到通缉,以后却仍得到蒋介石的体谅和支持;曾组建“西山会议派”疯狂反共,故世时依旧受到中共的哀悼和赞誉。其为官处世之道,颇堪寻味。  林森自1905年起追随孙中山革命,奔波风尘。在国民党中,资格很老,位置尊崇,但从未执掌过真正能生杀予夺的大权。193
期刊
不是尊贵的女王或第一夫人,也不是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一国总统或总理,但是作为在当今乱世扮演国际警察角色的美国,新任国务卿——年仅50岁的康多莉扎·赖斯,已经谱写了无数个“最”和“第一”:美国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第一位女性教务长,也是第一位黑人教务长;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也是担任该职的第一位黑人、第一位女性;最近,她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国务卿……  
期刊
引子    北有同仁堂,南有源安堂。  一个改革开放中横空出世、至今仅有十几年历史的源安堂,竟能与有数百年渊源的同仁堂并驾齐驱、屹立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这是现代中国的神话?不!——这是莫兆钦,一个“大山的儿子”在桂东南山区创造的一个举世闻名的奇迹,一个被誉为“南国药王”的真实而生动的人生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莫兆钦以“源安堂模式”、以10多年的时间,改写了现代中国医药制造业
期刊
[背景链接]:1952年夏季,坐镇上海的陈毅,召见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授意由他主持拟制解放浙、闽沿海敌占岛屿的作战方案。张爱萍几经考虑,拿出一个先攻取大陈岛,由北向南推进的作战设想。后根据中央先取大、小金门等南面岛屿,以期北面诸岛屿蒋军不攻自退或稍打即退之意向,作了全面修订。陈毅首肯后,报北京得毛泽东、彭德怀批准,并指定由张爱萍担任总指挥。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54年8月2日,彭德怀主持了研
期刊
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虎头蛇尾的人物,要算汪精卫,少年时也曾为国为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孰知三岁不能看到老,中途变节,沦为臭名昭著的汉奸,于是有人讥讽地把他这首著名的“绝命诗”后两句改成“恨不引刀成一快,终于辜负少年头”。大约是物以类聚,汪精卫的“亲密战友”,汪伪政权二号头目陈公博,也是这样一个有始无终的人物。  陈公博出身显宦,父亲在晚清政府做到了提督,他自幼弄枪习棒,颇具英雄肝胆,曾独自把几
期刊
袁世凯死后,“辫帅”张勋在徐州成立了“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阴谋为清室复辟。1917年6月,张勋以调停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间的争端为借口,率领他的数千名“辫子军”进入北京,解散国会,逼走黎元洪。6月30日晚,张勋与康有为等入清宫召开“御前会议”,于7月l日拥戴12岁的溥仪“登基”复辟,改民国六年七月一日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易五色旗为黄龙旗,恢复清朝旧制,史称“张勋复辟”。张勋的
期刊
1948年9月14日,一份发自塞纳河畔的巴黎专函,由法国驻华使馆转交,摆到了南京特别市市长沈怡的案头。专函内,是一份精美的请柬,由法国著名的“二战”民族英雄戴高乐亲笔签署。  “二战”胜利后,戴高乐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他退出权力中枢,但仍膺选巴黎市参议会主席。这位热心于国际公共事业的政治家,鉴于“既往大都市管理之各项碍难”已经愈来愈严峻地困扰着各国首都,日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
期刊
江波(以下简称江)先生是广西彩调团创始人之一,曾先后任该团导演、副团长、顾问。他从事彩调艺术事业50多年,执导、创作、改编彩调大小剧目数十个,其中《王三打鸟》《龙女与汉鹏》《假报喜》《阿三戏公爷》等一批剧目已成为彩调剧的经典代表作品;曾参与改编、导演著名歌舞剧《刘三姐》;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  受广西宜州市文联的委托,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宋安群(以下简称宋)于2003年12月14日、28日两次对江波
期刊
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于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前线指挥作战时光荣殉国,时年37岁。  彭雪枫将军是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新四军军长陈毅曾在军内外称赞他是“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高级指挥员。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战英勇,屡建奇功,被誉为中央红军优秀的青年将领、模范的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是被中央军委授予的33名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    党的秘密活
期刊
周佛海一生,大跌大宕,大红大黑。红极时曾代理陈独秀以中共中央局委员长的身份主持工作,黑极时屈膝敌国,成为汪伪集团举足轻重的三号人物。其生涯颇堪寻味。  周出身败落官吏家庭,青年时期崇信共产主义,成为中共第一批党员。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时,曾和毛泽东同一地铺,联床夜话。彼时初识同为“一大”代表的陈公博,还为共产主义在中国应如何发展发生辩论。在嘉兴南湖那只著名的画船上讨论中共党纲和党组织的人里,该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