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课堂的游戏化设计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_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模式很好地发挥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教师在实现课程游戏化这个目标时,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使幼儿能够充分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和进步。

课程游戏化的概述


  课程游戏化指的是教师在确保幼儿有基本游戏时间的同时,能将游戏精神渗透到各项课程实践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含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保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
  1.游戏对于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幼儿的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同时在游戏中,幼儿还可以锻炼认知能力,提高社会性并獲得情感方面的发展。
  2.幼儿处于对游戏比较感兴趣的阶段,因此幼儿可以享受到游戏本身的乐趣,获得自主的精神享受。在对游戏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实现身心的放松。
  (二)游戏体验与课程相融合
  游戏体验指的是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游戏体验具有自由和纯粹的特性,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体现出游戏精神。游戏体验与课程融合需要保证满足幼儿的内在兴趣和真实需要,这样才符合课程游戏化的内在要求。教师将游戏和课程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玩乐中快乐地学习,而不是在压抑他们天性的教育课程中学习。如此,才能让幼儿教育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可以使他们对所学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游戏精神贯穿于课程当中
  游戏精神不应该只是体现在游戏活动当中,而应该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将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园的课程当中,在课程中关注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

游戏化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游戏化教学的引导
  要在课程游戏化中实现游戏精神,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幼儿通常缺乏自主性,游戏和课程都是由教师主观设定的,忽略了儿童的自主性。这很难使幼儿在游戏当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无法在游戏中主动吸收知识、获得进步。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引导作用,在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基础上进行指导。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产生很多问题和想法,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幼儿进行否定,而是要尊重幼儿的想法,通过与幼儿的沟通了解幼儿的心理。同时,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的时候还要结合幼儿的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对游戏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比如,一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在选择游戏时缺乏主见,教师就可以通过语言引导使幼儿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类型。而对于性格比较外向、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在游戏中不断构思和探索新的玩法。教师只有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课程游戏化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首先,幼儿教师要将幼儿当作共同生活的家人,而不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不得不面对的工作对象。只有建立这样的想法,教师才能在生活和学习当中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幼儿。
  其次,教师不要拘泥于自己的身份,应当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与幼儿进行互动,主动加入幼儿的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建议,使幼儿愿意在教师面前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乐于与教师一起改进游戏的形式和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想法,从而针对幼儿的情况对课程游戏化进行不断的调整。
  (三)丰富游戏形式
  要想实现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从丰富游戏形式上入手,强化游戏效果。传统的教学游戏形式比较固定,幼儿通常玩过几次就腻了。比如音乐游戏、语言游戏等等,这些游戏可以使幼儿完成基本的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学习,但是通常缺乏新意,幼儿的兴趣并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对传统教学游戏的形式进行创新,比如在进行绘画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猜画”的形式。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完成绘画之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幼儿进行猜测,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方式教授幼儿画画,利于记忆的同时使绘画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加强教学活动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脑力与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需要构建与幼儿之间的和谐关系,并及时丰富游戏形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光华幼儿园)
其他文献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感知、理解,从而获得一定科学知识的主体性活动。幼儿在操作、实验、探究科学区域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自己的思维活力,努力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从而得到全面、持续性的发展。幼儿在科学区域的活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与操作材料的交互性作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成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媒介”。科学区域活动顺利展开的关键是区域活动
自主游戏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并与其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收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和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与幼儿共同创建游戏空间、进行游戏互动,鼓励幼儿产生自主性的游戏行为,这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交往、合作、语言、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游戏是发展儿童多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
鲁迅先生上课时,从来不照本宣科,虽然他把教科书放在讲台上,但很少去翻动,而是把所要讲的重点一一讲解,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他不是枯燥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们消化理解。他还喜欢把课堂內容和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联系起来,同时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及在日本的见闻,因而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他有个习惯,就是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图给大家看,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
20世纪超声检查才开始在医学上应用,但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其在医学诊断治疗上成为不可取代的技术。它不仅能有效起到对患者病灶部位准确直观的诊断作用,也能在治疗过程中起到引導作用。医生手持探头在患者身上游走,经涂抹在患者身上涂抹水基凝胶进行耦合,然后进行超声检查。一般来说,超声检查可以应用在各类别诊断中。  (1)检查类的应用。盆腔超声检查,这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最主要诊断手段,同时也可用于子宫、
伴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和其他方面压力的增大,受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甚至个人安危等因素的影响,抑郁症患者人数日益增长。在患者生病的过程中家庭关怀十分重要,家人的陪伴和关爱有助于患者走出心灵困惑,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配合医院治疗和身体恢复;对患者主动接受医生咨询病情,进行心理疏导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积极配合医疗卫生、街道社区建立完整的康复体系,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得到康复治疗,回归正常生活。什么是抑郁症  
数学教育因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采取一些功利性的方法、不合理的方式等,发展成为一种应试教育,影响了幼儿数学素养的提高。家庭数学教育,应该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数学文化的传承,学习方向的引导,目的在于传授数学知识,并非要孩子牢记公式定理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基于此,本文对数学文化在幼儿家庭数学教育中的渗透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建议。  向幼儿讲述数学故事  家长在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渗透
本文分析了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结构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幼儿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特征  研究发现,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特征主要有广泛性、倾向性以及参与性。大部分幼儿在早期阅读时没有较为稳定的兴趣,原因在于幼儿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坚持与耐心。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生性好动,但他们缺乏稳定的中心兴趣,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大部分幼儿喜欢与贴近生活、配图多、颜色丰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教师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进行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幼儿教师需要重视户外体育运动对幼儿的重要意义,保证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一、幼儿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幼儿课程的开展大多是以集体为单位,部分教师在幼儿活动的选择方面会偏向更有教育性、知识性的活动。在幼儿活动的过程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并不是幼儿七岁前学习的知识决定终身,而是指幼儿从小养成的那些好习惯能让他们终身受益。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持之以恒,从点滴抓起。本文以“创设支持性环境”为抓手,探索形成家园合力、助力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我园在叶圣陶的“养成良好习惯”思想指导下,尝试家园携手,审视、调整、挖掘环境资源,创设“顺应生命自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的支持性活动环境,以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思想的开拓者。“创造教育”思想主张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目标。“创造教育”重视运用知识,让幼儿去发现、去创造,主张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教育”还非常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的特长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新时代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以《幼儿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