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easons2002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引发学生反思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促使他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教学反思;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教学反思能启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是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索和探究的行为。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课前反思: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教材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引发我们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思考。通过实践,我们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因此研究教材至关重要,“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材的反思可以从教材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教材特点的分析可以运用对比的思路,即比较新老教材的不同点,以往的化学教材主要以叙述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向前跨出了很大一步,通过设置功能强大的多样化栏目,使学生获得发现和应用知识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新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插图,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等栏目。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扩大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验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一桶水是不够的。分析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内容的设置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应该学到什么”。明确了教材目标,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学法的指导。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学法指导,使之真正成为促进教师“善导”。学法的设计要灵活多样,形式新颖。学法指导可以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可以是学习要求或学习步骤的指导,还可以是学习要点和学习符号等的指导。学法设计不能千篇一律。结合教学需要,有的则重于“问”,有的则重于“读”, 有的则重于“思”;有的以引导为主,有的以启发为主,有的以自学、合作、探究为主;但指导学生学会反思非常重要。指导学生课前反思,初步了解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课间反思:①教材为何这样安排?②教材讲了什么问题?如何整理这些知识?③分析问题的正确思路是什么?我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完整?④这么多内容,我怎么能记住?通过不断反思,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指导学生课后反思:知识、技能反思,方法和达成学习效果的反思,让知识转化为能力。指导学生阶段反思,通过阶段学习效果反馈,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自信。
  2.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反思总结”的问题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让学生积极探究进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平常的备课中总有不足之处:譬如,将难点简单化;忽视了一些知识的必要拓展;部分教材的处理太死板;忽略了某一类知识前后的本质联系;过于重视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而轻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有一次习题课,学生问及如下一道课后习题: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CO2 B、H2 C、NO2 D、NO
  答案显然选D。但有部分同学答案出人意料,选CD。理由是:用排空气法收集NO2会污染空气。在我们看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外乎如下(Ⅰ;Ⅱ)两种装置:学生的疑问促使我重新探究该题:设计了如下(Ⅲ;Ⅳ)两种较完善的排空气法集气装置:至此,学生心服口服,我自己也感到收获不小,优化了教学过程。
  3.教学后反思:记录教学中的亮点,形成教学机智,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在教学过程后反思,有利于记录教学中的亮点。备课时,一般教师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思。在课堂教学之后,如果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反思总结;另外,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高中化学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一般会使人感到烦琐,难记,零碎。许多学生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也是模棱两可,漏洞百出,有一次,我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同学们对“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这句话混淆,记不住,这时,有个学生说:“我用丢失的羊羔(失氧)找回来(得还)就记住了”。这是一个记忆亮点,我立即记录下来,并加以推广,真的很快记住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学生记忆效果好,学习热情高,就会自觉地去思考和探究教材,才能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生动、形象。而把教学机智记下来,就可能把你的教学热情和高涨的情绪不断地推向高潮。
  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途径
  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稳性和自动化特点,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也就无法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经常是在老师提醒或分析时,才有反思意识,这就造成了思维活动与反思的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效率低,效果差。在化学学习中,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
  1.在纠错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有许多错题,教师在讲评时,如果把正确的解题方法演示一遍,许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解法进行反思,这就失去了一次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这些错误罗列出来,然后请学生一起来分析、反思错误之处,不仅分析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分析其他同学的,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稍加启发、点拨或创设问题情景。
  通过纠错,可以引发学生反思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解题能力的提高。
  2.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相互交流、互相质疑,让对方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营造一种反思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和资料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阅读选学内容“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并与已学内容进行对比、反思,深刻领会在有机化学中反应条件的不同,就有可能造成产物不同,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乙醇的消去反应。
  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教师应站在如何达到实验教学目的的角度上,对实验的原理、内容进行问题分析和方法设计,让学生进行动手、思考,从现象中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如:在进行铜锌原电池实验时,不但铜片上产生气泡,锌片上也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教师不应对这一现象回避,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锌片上也会有气泡?实际上锌还是能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还有锌片不纯产生微電池也能使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质疑、反思,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积极主动的反思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师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行为习惯好似指南针,指引着每个人的行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资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
半导体应变片是一种新型的力敏元件。本文阐述了扩散硅力敏应变片的设计依据。据此,设计与制造出灵敏系数大于80、受力截面小于0.009mm~2的ML13型硅力敏应变片。通过性能测试
摘要:应用多媒体形式进行物理教学,可以让物理课程表现的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促进老师与学生在进行课堂教与学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升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基于此,本文总结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同时,也指出了某些存在的弊端,希望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物理教学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本文以柳宗元在入仕之前、贬谪途中、永州时期和柳州时期四个阶段为背景,详述其寄情山水、重视生民的“统合儒释”的旅游思想,济世利民、观游为为政之具的旅游开发思想以及“
摘要:21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多媒体的出现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法,丰富了教学手段。其中TPACK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教学的目标。本文将通过TPACK模式与中职数学整合的课堂实践来体TPACK模式在教学中的优越性,看其如何提升课堂质量。  关键词:TPACK模式;中职数学;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
摘 要: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要以生为本,实现生本理念下的生物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能力。同时,教师要通过导学案渗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以及预习能力,并通过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让生物紧密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关键詞:生本理念;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摘 要】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资料库”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好资源。本文在分析教科版3-6年级《科学》教材“资料库”特点的基础上,从利用拓展知识,提高学习能力;重现科学史,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与人文精神;感受高科技,开阔眼界;结合知识运用,激发学习兴趣,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挖掘教材“资料库”增能、增智、育德、激励等教育教学功能。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材;资料库;教育教学价值  ·【中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随着课堂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推进。在以前的教学课堂中,往往只有知识内容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部分,而经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部分——课堂教学的反馈。课堂教学反馈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下提倡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本文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主要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反馈训练进行剖析与操作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反馈训练;剖析;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8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23.5  学生健康成长的培养者和塑造者。因此,教师离不开讲台,离不开课堂,课堂是学生探索知识的窗口,也是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也录对话的舞台。因此,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是当今教师年探索的主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很少顾及学生的情感,认为上课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学活动因而成长教师的独角戏,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只有首先变革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建立全新的数学学习模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