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很多,涵盖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领域。撷取部分热点话题并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不仅让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进课堂,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拓展教材知识,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两会;热点话题;解读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5000余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商国是,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会议期间,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很多。为了更好地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笔者结合政治学科知识撷取部分热点话题进行解读。
  一、分享经济:信息时代的新型经济形态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分享经济”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分享经济可以说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产物,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具体地说,首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其产生成为可能。其次,分享经济本质上是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因而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起决定性作用的今天,面对资源短缺与闲置浪费共存的难题,网络市场的优势得以凸现,人们借助它能够迅速整合闲置资源,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从这个角度看,分享经济也是连接供需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分享经济正在不断改变着我国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也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分享经济的典型市场代表有:神州专车、滴滴出行和易到用车等专车领域;蚂蚁短租、途家、You 、魔方公寓等住宿领域;优客工场、SOHO、 3Q、氪空间等办公领域。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它会越来越多地涉及更广泛的领域。
  工业社会强调生产和收益最大化,崇尚资源与财富占有;信息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崇尚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分享经济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高体验等优势,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迎合了时代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新生事物它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提到,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总人数达到6亿,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该报告还预测,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占比将攀升到20%左右。不过,像所有新生事物都会遭遇“成长的烦恼”一样,分享经济也不例外。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政府正在积极面对分享经济所引发的一些乱象和争议,已经通过出台相应政策和法规等宏观调控措施进行规范和引导。
  二、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
  “简政放权”一直在改革的路上,今年“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了“简政放权”的问题。现在我们说的“简政放权”应有三层含义:一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放权;二是由政府向市场的放权;三是由国有资本向民营资本的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突破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则是“简政放权”,这并非要削弱政府的职能,其根本目的恰恰是要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更深层的角度看,就是要通过政府机构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基础,从而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从意义而言,“简政放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使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利于处理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职能的关系,为提升政府权威、服务人民群众提供有效保障。李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对近几年来 “简政放权”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就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等方面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大为赞赏。
  三、公共文化服务: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
  在前几年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提出:“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去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并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被提到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由于长期以来底子薄、欠账多,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然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设施建设、服务和产品提供、运行机制、財政投入、监督评价等方面还缺乏制度性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应运而生。它的诞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完善了我国文化法律体系,提高了公共文化建设法治化水平。第二,为各级政府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第三,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法律保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面向文化民生的责任担当,其内容包括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那么,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方面政府该有哪些责任?具体而言,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与保障、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等方面均负有重大责任。此外,各级人民政府还有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的责任等。只要国家、文化企业和公民齐心协力,一定会开创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我国的文化建设必将异彩纷呈。   四、人工智能:“中国制造”腾飞的强大动力
  对着手机说话就能瞬间转变为文字,带一只手表就能监测一个人的心率、血压……这些人工智能产品已进入百姓生活;从人机围棋大战到无人驾驶汽车,从智能检索、智能游戏到智能机器人……人类大步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从哲学层面上讲,人的思维永远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不可能被智能机器所代替和奴役。但“人工智能”已扑面而来,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今年“人工智能”一词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我国最高顶层设计的视野。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人工智能的某些方面会大大超过人脑的功能,人工智能必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制造”遭遇瓶颈的今天,“中国智造”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当前,世界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流。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同时,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和环境要素约束加剧等困难。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倒逼我国制造业加快向“創新驱动”转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升级,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制造”转向“智造”。很多有识之士认为,未来5至10年,社会形态将发展到“工业社会的后时代”“信息社会的中时代”“人工智能的前时代”并存阶段。可喜的是,多年来科技部通过“863”、“973”、科技支撑计划等一系列计划,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重点支持了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自动信息处理等,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方面也支持了一批项目;《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规划》正在起草之中,将在今年“两会”后出台,这个规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环保事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只要我们抓住新旧动能转化的历史机遇,人工智能为智能制造赋能,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五、民法总则:开启民法法典化新时代
  2017年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从此,我国开启了民法法典化新时代。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时至今日,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社会经济和公民财产状况已发生了深刻改变,1986年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很多条款和内容已不合时宜,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势在必行。
  此次通过的《民法总则》,根据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做出了不少调整和创新,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转折,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推进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总则》分为11章共210条,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附则等部分,对监护制度、法人地位、民事权利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尽管《民法总则》出台后,进行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尚需时日,预计到2020年才能形成统一的民法典,但这些内容对于民法典的整体架构,具有基础性意义,影响乃至塑造整个民法典的风貌。
  新通过的《民法总则》闪耀着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精神,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期待。(1)增加胎儿民事权利。(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标准从10周岁下调至8周岁。(3)扩大了被监护人的范围,强化了政府的监护职能。(4)对法人做出了“营利性法人”“非营利性法人”和“特别法人”新分类。(5)新增民事主体——“非法人组织”。(6)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7)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鼓励了见义勇为行为。(8)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两会”期间表示,《民法总则》通过后暂不废止《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不一致的,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
  六、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重要思路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之际,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认可。“两会”期间,多国人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代表了人类诉求,为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思路。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越来越为人熟知,并走向世界。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描绘蓝图。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各国主权平等、沟通协商解决分歧、维护国际法治权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中国方案的核心内容。中国方案所倡导的内容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也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和联合国宗旨。
  2016年,中国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体系变局中全面提升中国的地位影响和制度性权利。一年来,中国外交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周边稳定合作大局、保持同主要国家关系稳定、拓展发展中国家朋友圈、共建“一带一路”、维护南海主权权益、服务改革开放、完善外交理论体系等方面打造了一系列亮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外交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受篇幅所限,以上仅仅撷取“两会”部分热点话题进行解读。此外,像“十三五”规划、供给侧改革、扶贫攻坚战、创新驱动、蓝天保卫战、教育改革、房地产调控、振兴实体经济等热点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教材密切联系,同样需要我们作深度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理解、深刻领会“两会”精神。
  2017年“两会”,是一次团结民主的盛会,也是砥砺我们奋进的铿锵足音,我们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其他文献
Unit 3  Ⅰ. 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该单词的适当形式  1. At last, the fireman managed to rescue the little boy t in the burning house.  2. We are at your service. Dont h to turn to us if you have any further problems.  3
摘 要: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提问不科学,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
摘?要:民办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特点,缺少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授课的方式等都亟须提高和改进。教学质量是决定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因素,作为学院应该积极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途径。为加强大连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我院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青年教师培训”,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鉴赏诗词的前提是读懂诗词,而读懂诗词的关键是要读懂“诗家语”。那么,什么是“诗家语”呢?通俗地说,“诗家语”就是诗人的话语。诗词要求精炼、押韵,这决定了诗词的写作语言不能像小说、散文、戏曲那样直白、自由表达。“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词的语言所做的一些变形处理。读懂“诗家语”,就是要求我们熟知、了解诗人是如何对诗词语言做变形处理的。  一、改变词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
摘 要:目的:为了帮助中国实现幸福的城市化,检验小学教师对农民工子女是否有内隐歧视。方法:采用IAT内隐联想测验实验范式,考察小学教师对农民工子女的内隐刻板印象。采用2(男/女)×2(高年级教师/低年级教师)×2(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小学教师对农民工与非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内隐态度上普遍存在显著差异,其性别和任教年级对这种差异没有影响。结论:上述差异反映了城里人对农村人的偏
摘 要:党的十八大之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提升党员整体素质的重要任务。为此,高校应根据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发展要求,以载体建设为依托,以创新形式为动力,为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创新;高校;学生党建  1.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学生
从中职学生认知的角度看,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非常单薄,对文本的内容缺乏敏感度,更少有在阅读过程中精神愉悦的经历。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散文教学需要一种新的特殊的阅读方式或策略,即开源导流,通过绿色阅读追寻对文本的感受。所谓绿色阅读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受阻、突破、洞悉本真的阅读过程;就是让学生凭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字的丰富内涵进行多角度呈现的阅读;就是注意情智的生态平衡,为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基的阅
音乐欣赏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然而,在我们农村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导致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普遍较低。如何让学生更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引导他们主动投入音乐欣赏活动中,提高音乐欣赏的教学实效呢?本文结合《音乐课程标准》,依据音乐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对音乐学科欣赏教
摘 要:从高考阅卷中反馈的信息看,学生解答高考试题出现的诸多错误,都与不会审题有关。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常见题型主要有事例材料类、图表材料类、漫画寓意类、经济计算类、诗词名句类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巧抓关键词来破解审题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正确率。  关键词:高考政治;选择题;类型;关键词;审题方法  从高考阅卷中反馈的信息看,学生解答高考试题出现的诸多错误,都与不会审题有关。审题是答题的前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操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户外活动,对于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动作协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早操模式因过于注重体育功能,忽视其趣味性,使得早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有成人化倾向。面对这一不良局面,湖南省溆浦县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自2009年以来在幼儿早操活动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尝试,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现已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