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塔式提升机摩擦轮与导向轮位置关系研究

来源 :煤矿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h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深竖井提升钢丝绳寿命较短难题,对井塔式提升机摩擦轮与导向轮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摩擦轮中心到导向轮中心垂直高度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垂直高度随围包角α的增大而减小,随提升钢丝绳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当α<185°时,垂直高度随α的增大而下降的较为剧烈;当α>195°时,垂直高度随α的增大而下降的较为平缓,几乎不变.为导向轮布置合理化、钢丝绳寿命提高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为实现线控技术在矿井提升机上的应用,以盘式制动器为对象,建立了提升机制动系统模型;考虑弹性变形和摩擦因数影响,进行了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及稳定性分析,搭建了基于行星齿轮减速器+螺旋变向的制动系统,得到了制动力和制动间隙消除时间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动执行器在0.078~0.085 s完成对制动盘制动间隙的消除,0.03 s左右制动力趋于17 kN;当静摩擦因数为0.6时,基本无颤振现象,该制动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针对煤矿掘进时环境参数变化的复杂性,设计了一套基于多个环境参数以及煤矿掘进深度的基建风机调速控制系统.以西门子S7-1200 PLC作为风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核心,使用FameView工业组态软件进行矿井基建风机控制系统组态界面的构建;改进了主备风机启动方式;通过双变频器的启动方式减小了风机启动带来的电网冲击;结合MATLAB对基于多环境参数和掘进深度的非线性反馈调速算法进行了研究;最后根据现场安全需求进行硬件选型.现场调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一风吹带来的安全隐患,实现了对于风机状态监测及故障报警
考虑了带有中间驱动器的带式输送机牵引力问题,中间驱动器提供的牵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触区域中相对滑动区域的长度,该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中间驱动器所提供牵引力的大小.通过进行承载带和传动带接触区域的阻力分析,建立了接触区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张力变化对接触区域的影响,最后通过RecurDyn进行仿真验证.结果 表明,增加承载带的张力可以提高中间驱动器的牵引力,增加传动带的张力可以降低中间驱动器的牵引力,该结果可为增大中间驱动器牵引力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单体液压支柱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泄漏或支撑力不足而导致事故发生,设置低压报警装置实时监测单体液压支柱的压力变化,及时报警补液提高井下安全;高压报警一旦出现多个支护高负荷将提醒地压变化进行安全预警.设计的高低压报警装置安放在顶盖与柱头间的密闭空间内,利用压力变化使弹簧形变触发电子开关,实现低压、高压一体的触发开关,从而使得报警器发出声、光信号,警示压力过低或过高.
为了提高下运带式输送机的运行可靠性,降低撒料、断带、打滑、飞车等事故发生的概率,采用永磁阻尼托辊实现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平稳制动停车.简述了永磁阻尼装置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阻尼力矩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阻尼装置完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永磁阻尼装置进行瞬态仿真,得到了永磁阻尼装置的磁场分布特点及气隙、磁极厚度、托辊转速对输出阻尼力矩的影响关系.结果 表明,该永磁阻尼阻尼装置能够提供稳定的阻尼力矩输出,有助于下运带式输送机的稳定运行.
为了准确呈现煤矿井下坑道钻机的结构和工作状况,缩短煤矿井下坑道钻机电液控制程序调试周期,在分析现有多变幅履带钻机的基础上,研制了煤矿井下坑道钻机模拟实验台.重点介绍了钻机模拟实验台整体设计、调角装置设计计算和铰轴式给进装置设计要点等.该钻机模拟实验台可为煤矿井下坑道钻机电液控制程序预先调试提供平台,加快钻机电液控制程序的调试进程.
对围岩破坏机理认识不清以及支护方案不当是导致溶洞性顶板巷道围岩变形量过大甚至冒顶的主要原因.以永聚煤业10102工作面回撤通道为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溶洞性顶板巷道围岩的破坏机理及其支护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0102工作面回撤通道顶板2~5 m内溶洞发育且受奥灰水侵蚀导致软弱夹层不断扩展,原支护参数较弱且支护方式不合理导致溶洞性顶板巷道冒顶;优化后的中空注浆锚索、高强锚杆、单体柱+π形钢梁的三级支护方案可有效降低溶洞性顶板巷道围岩的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三级支护方案现场应用效
综采工作面作为煤矿井下粉尘污染的主要场所,其防降尘措施一直都是研究重点,而对于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人行区域的粉尘治理则是重中之重.以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12209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井下实测移架产生的粉尘在人行侧的的运移分布规律,根据其分析结果,设计了一种针对支架尘源的架间喷雾引射抽尘净化装置,对其结构设计进行实验室优化试验,并通过现场试验检验其降尘效果及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尘源的治理提供新思路.
根据自动钻机的无人操作钻机原则(钻机施工时,无人工干预钻机),研制了一种螺纹联接可正反转的钻杆,并通过试验表明:该钻杆能够配合自动钻机进行正反转施工,有效地自动解决自动钻机卡钻和抱钻事故,从而为煤矿井下钻场真正无人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介绍了等高采煤机在巷道直推进刀、链牵引系统、装煤效果及等采高开采等四方面的特点,同时提出配套等高采煤机的工作面两端巷道需要提前破底、刮板输送机互换性有一定限制及等高采煤机链牵引系统可靠性、抗冲击性及调高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以后这种等高采煤机的进口选型提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