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出是美的、白雪是美的,苍穹是美的、弯月也是美的;阳春白雪是美的,西方高挑身材、浓眉大眼的美人是美的,东方古典、雅致的美人也是美的;怎样让学生通过美术课体会到美丽的事物其实就是存在生活当中的,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生命,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德育建设起重要辅助作用,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会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那么怎样才能将德育融入美术教学中呢?我是这样做到的:
欣赏我国名家创作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重要力量的支柱。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因此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是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在美术的教学任务中,常常可以看到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等内容,只要充分发掘这些教材本身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例如:我为学生安排了有关脸谱的欣赏课,除了课本上的图例供学生欣赏外,我还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从脸谱的类别到各式各样的脸谱图片实物,应有尽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有关脸谱发展的基本知识,精选艺术作品进行重点赏析,还让学生们把中国的脸谱与国外的面具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中所具有的不同的艺术内涵,让学生们体会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神。同时也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欣赏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对祖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艺术感到自豪,在美的感受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感悟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每个学期每册书都会有民间工艺美术制作单元,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方法,这些对提高民间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对教育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继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很有现实意义。例如,在《民间泥塑》的教学中,通过对生活中的民间玩具作品的赏析,使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又如,剪纸是我国流行最广的,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形式。劳动人民凭着一把剪刀、刻刀和一张纸,就能创作出许许多多为生活增彩添喜、生动活泼、受群众欢迎、极富艺术情绪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在《团花剪纸》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懂得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掌握基本的剪纸方法,也懂得了剪纸可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美化环境、装饰物品、烘托气氛,了解人们用剪纸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和表达其欢乐的情绪等。
教师引导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欣赏和制作,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
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用“话”与“画”美化学生心灵
教师自身要有一种凝聚力。在学生的心目中,这种凝聚力,既有母亲般的挚爱,又有榜样的影响,还有长辈那样的宽容和理解。一节优秀的美术课不仅要体现课堂的个性、特性和人性化,还要在努力构建平等、民主、欢快的课堂气氛的同时利用 “画”的风趣个性,运用风趣的肢体语言,结合课程教材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融合灌输思想品质。如在教学有关环保的内容上我除了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外,还积极创设各种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展现学生对大自然的的热爱之情。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对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说,德育重在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只有有情,才可达理,情理结合,然后导之以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是由于德育与美育这种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得到和谐、完善、全面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用“情”与“行”感化学生心灵
既要严,更要有爱、有关心、有尊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保证,更是一个教师应该做到的。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应该贯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师是爱的使者,也是思想的传播者,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的、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特点。美术课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绘画的基础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事物及做人的道理,这种观点已经为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在讲到《探访自然奇观》这课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易地球的模型,然后请学生思考,地球现在面临那些不好的因素,学生纷纷发言,有环境问题、有战争问题、有社会问题、有气候问题……等等,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我都把它标到黑板上,最后学生惊讶的发现地球已经负荷太重,心中都有一些改变地球现状的想法,所以作业的内容五花八门,我只要稍微辅导一下,讲讲作用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就行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使学生的情趣受到陶冶,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净化,智慧受到启迪。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称。?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各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那么怎样才能将德育融入美术教学中呢?我是这样做到的:
欣赏我国名家创作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重要力量的支柱。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因此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是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在美术的教学任务中,常常可以看到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等内容,只要充分发掘这些教材本身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例如:我为学生安排了有关脸谱的欣赏课,除了课本上的图例供学生欣赏外,我还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从脸谱的类别到各式各样的脸谱图片实物,应有尽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有关脸谱发展的基本知识,精选艺术作品进行重点赏析,还让学生们把中国的脸谱与国外的面具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中所具有的不同的艺术内涵,让学生们体会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神。同时也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欣赏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对祖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艺术感到自豪,在美的感受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感悟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每个学期每册书都会有民间工艺美术制作单元,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方法,这些对提高民间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对教育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继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很有现实意义。例如,在《民间泥塑》的教学中,通过对生活中的民间玩具作品的赏析,使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又如,剪纸是我国流行最广的,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形式。劳动人民凭着一把剪刀、刻刀和一张纸,就能创作出许许多多为生活增彩添喜、生动活泼、受群众欢迎、极富艺术情绪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在《团花剪纸》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懂得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掌握基本的剪纸方法,也懂得了剪纸可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美化环境、装饰物品、烘托气氛,了解人们用剪纸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和表达其欢乐的情绪等。
教师引导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欣赏和制作,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
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用“话”与“画”美化学生心灵
教师自身要有一种凝聚力。在学生的心目中,这种凝聚力,既有母亲般的挚爱,又有榜样的影响,还有长辈那样的宽容和理解。一节优秀的美术课不仅要体现课堂的个性、特性和人性化,还要在努力构建平等、民主、欢快的课堂气氛的同时利用 “画”的风趣个性,运用风趣的肢体语言,结合课程教材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融合灌输思想品质。如在教学有关环保的内容上我除了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外,还积极创设各种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展现学生对大自然的的热爱之情。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对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说,德育重在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只有有情,才可达理,情理结合,然后导之以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是由于德育与美育这种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得到和谐、完善、全面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用“情”与“行”感化学生心灵
既要严,更要有爱、有关心、有尊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保证,更是一个教师应该做到的。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应该贯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师是爱的使者,也是思想的传播者,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的、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特点。美术课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绘画的基础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事物及做人的道理,这种观点已经为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在讲到《探访自然奇观》这课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易地球的模型,然后请学生思考,地球现在面临那些不好的因素,学生纷纷发言,有环境问题、有战争问题、有社会问题、有气候问题……等等,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我都把它标到黑板上,最后学生惊讶的发现地球已经负荷太重,心中都有一些改变地球现状的想法,所以作业的内容五花八门,我只要稍微辅导一下,讲讲作用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就行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使学生的情趣受到陶冶,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净化,智慧受到启迪。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称。?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各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