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侠一样去行善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他通过新媒体做慈善的时候,他的真实姓名隐去了,人们只知道他的ID,只知道他叫“钢子”,他成了网络慈善平台上一个隐姓埋名的真正的大侠。
  “钢子”,这位慈善大侠的外号还有很多:“补齐哥”“傻捐者”“网络首善”“百亿钼矿哥”,这些外号基本上让我们对钢子的认识多了一些眉目。实际上,钢子在新浪微公益上的号召力非常强。截至10月8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前去北京家里采访钢子时,钢子在新浪微公益平台上已经分享了478次公益微博,影响了206万人,带动了5万名捐款者,共募款1053万元,他个人累计捐款454万元。据钢子本人称,“这一年,(我)大概捐了900多万元吧”;同时,由钢子发起的“钢丝善行团全国万里行”,截至9月,累计捐款500多万。目前以捐款为全职工作的钢子确实无愧于“网络首善”的荣誉称号,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的慈善理念就是“做没有回报目标的慈善”,正因为此,才有人称他为“傻捐者”,而他最喜欢的外号正是“傻捐者”。
  慈善大侠钢子确实很神秘,直到目前公众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他的身份和经历也仍在人们的猜想当中。当有人认为他做慈善也无非是一种个人营销行为时,他宽容地说:“我确实在营销,不过营销的不是我个人、公司,而是我的理念,一种传播善良的方式,这跟我的生意没有任何关系。”钢子是在2012年10月26日开通新浪微博账号的,此后他一直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至于答应《环球人物》记者的采访,是因为“后来发现我的影响力非常小,能帮的人特别少,而且加入的人特别少”,因此“我就想走出去传播我的理念”。钢子坦诚地让记者看了自己的身份证,但依然坚持不公开他的真实姓名,有“钢子”这个叫法就足够了,“我想让别人看到的,也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我做的事”。
  钢子为什么要像隐形侠一样去行善呢?这也许跟他的出身和小时候的爱好有关。钢子出生在吉林的一个军人家庭,很早就喜欢上金庸的小说和李连杰演的电影,14岁时就一个人奔赴到少林寺,在山上学了一年多的功夫。直到今天,钢子还声称:“做大侠一直是我的目标。”他买了金庸的全套武侠小说,一路陪伴着他成家、立业、赚钱,乃至做慈善。他的看法真的与众不同,在接受采访时,他率真地说:“武场、生意场、网络文坛(钢子爱好写作,并以‘夜路无痕’‘ 8号当铺’为名行走在网络文学当中)、慈善公益,只是不一样的江湖罢了,到现在我都相信世界上一定有独步天下的武功。”然而走遍各种江湖,他最终悟出一个道理:德行比武功更能征服别人。
  在20岁时,钢子便开始闯荡俄罗斯做生意。2000年,钢子回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穷人。他动情地说:“我穷过,也曾面临死亡,但危难中总会有人帮我一把。”这也是他后来从事慈善的一个原因。其实钢子并不是在富裕之后才想着从事慈善,东北人的热心劲儿让他在很早时就知道助人是快乐的,不过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还是跟2012年10月浙江温岭爆出的幼师虐童事件有关。身为父亲的钢子被这个幼师的虐行深深刺痛,他开始筹划建立儿童权益保障组织,并且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权益保障促进基金会的创始人。
  在公益方面,钢子也走了一些弯路。最初,钢子几乎是有求必应,这让一些骗捐者乘隙而入,一些造谣中伤的人也纷纷找上门,甚至有一部分所谓的“钢丝”假借钢子之名发号施令。终于,连颇有人生经验的大侠也困惑了,在难以忍受时,钢子一度关掉微博,解散自己用心建立的“钢丝军团”,选择了闭门不出。钢子承认:“我看似一个独行侠,其实我需要朋友。”此时,一位名叫“老猫爱生活”的草根公益人士走近了钢子,并启发他说:“触动人心并不容易,要想长久发展,既定目标和规范管理非常重要。”等钢子再度打开微博时,600多条私信又深深地打动了他。“很多骗捐的人真诚地来忏悔,很多人还钱,还有更多人鼓励我继续做下去。”就这样,钢子决定重返江湖。
  渐渐地,钢子的“慈善纯公益”理念变得明晰起来。他慎重决定:第一,永不以公司以及真名进行捐赠;第二,捐助的是走投无路的人,不是捐助给你致富;第三,希望被救助过的人用良心承诺,当你好起来了以后,把捐赠的钱捐给更困难的人。钢子还发起了“一起捐”公益活动,即:每1人 每1天 每1元=爱的365天,同时决定“1起捐”只带头捐钱,不设立募款账户,不做项目,自己也不碰钱,成员们捐的钱必须直接打到相关慈善机构公布的账号。由此可见,“1起捐”跟其他公益模式完全不同,钢子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纯”字。按照钢子的理解,所谓的“慈善纯公益”之“纯”就是要发自善良的人性之初,目的要纯粹,既像大侠,又像一个什么都不要的傻子那样去行善,他还相信,“那种假的感动、买来的感动、交换来的感动,其实都不长久,很容易就变了味”。
  如今的钢子,已经习惯面对一台电脑,有条不紊地用十几部手机跟外界联系,既低调又高调地用行动来见证自己的“慈善纯公益”理念和这个时代的世道人心。作为慈善“大侠”和慈善“傻子”,他很享受先和“钢丝军团”的成员一起每人捐1元钱,再偷偷跟捐几十万的快乐,如孩子般纯真的快乐。
  钢子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今年40岁了,也有一些人生经验。以我自己的经验,能不能为这些问题(当今社会慈善方面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借鉴?我想试一试。这就需要我有一种傻的精神,甘愿付出自己的时间、财产这些东西,因为做慈善,决不是单纯意味着帮助哪一个具体的人,还要通过善行来影响社会大众的行为。”原来,能够被公认为“大侠”的人,都是些为了理想而傻到极致的人。
  (编辑/杨逸 )
其他文献
夸奖一个人英俊、聪明,我们喜欢用“一表人才”来表达。无论东西方文化,长相对称的人,通常被认为是更优秀的,过着更快乐的生活,有更多的朋友,是有才华、聪慧、魅力十足的。现在网友们发明了一个词:颜值。这个词非常好,去了情感化和种种臆测,把一个人的相貌单独抽离出来,甚至还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她)是不是只有颜值,没有其他?  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在同盟会期间,因刺杀溥仪的父亲载沣未遂,被判无期徒刑。后
在英国中学开学的第一天,对于其学生来说,假如身边还跟着成年人的话,既会被学校阻止,也会被学生本人拒绝,在孩子们看来,自小“远离”父母,不止是一种自强自立的表现,甚至是一种英雄行为。如此做法并不意味着孩子们真正具备着分辨是非和严格自律的能力,家长和学校也深知这一点。而向来讲求个人的发展和人格的独立的英国人,几乎能接受孩子们犯下的非原则性错误,在他们的意识里,从来就不认为一个好学生,就意味着将来一定就
1994年6月19日,乔羽、佟琦夫妇迎来了结婚40周年纪念日。儿女们为了给老人庆贺,特意选了一家典雅、宽敞的歌舞厅。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上百位亲朋好友闻风而来,其中还有央视的记者。有位年轻的朋友突然发问:“兩位老人能和睦生活40年,有什么秘诀吗?”这一问,让人们洗耳静听。乔羽反问那位朋友:“怎么说呢?”那位朋友快言快语:“实话实说。”乔羽把玩着自己的酒杯,看了看大家,开口道:“如果让我说实话,只有一
你怎样定义做事效率高的人?坚持不懈?自律性强?还是做事速度快?讨论高效做事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高效,通常是指时间短做事多的能力,没错但不完整,真正高效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有意义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忙忙碌碌效果甚微。例如,彼得打字很快,一天能回复1000封邮件,但除非这些信件能产生实实在在有意义的成果,否则就不能说他做事很有效率。相反,如果约翰一天只做了一件事,但产生的意义比1000封
2013年1月8日,“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山西太原举行,当18岁的蒲县女孩王慧出现时,全场掌声雷动,人们被她在父亲意外烧伤后毅然放弃高考、不惜“献皮救父”的无私举动所打动,将“最美女儿”的荣誉送给了她。  王慧的父亲王润平日常在外跑货运,2012年5月27日下午,父母在院里清理汽车零部件时,不慎引燃汽油,导致两人同时被烧伤,父亲全身80%的皮肤重度烧伤。正在蒲县高中紧张备考的王慧获
孔明与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人?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有人会以为提问者脑子进水了。《收获》杂志社的女编辑叶开,讲过一个好笑的故事。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遇到一道语文题目:“三国故事里谁最有智慧?”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女儿,很流畅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不料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因为标准答案是“诸葛亮”,而写下“孔明”就是错。这“标准答案”令人哭笑不得。  朱大可也讲过这样一件事。他曾去旁听过一位优
常常听人说,谁谁口才如何如何。走在街上,常会瞥见传授口才的培训班,而在书店里,关于口才的辅导书更是林林总总。口才真的那么重要吗?  《论语》中记载,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没有口才。”孔子则不以为然,他说:“何必要有口才呢?巧嘴利舌地与人辩对,常常让人感到厌烦。我不知道雍是否可以称得上仁,但是何必有口才呢?”  王羲之的三个儿子一起去拜访谢安,王徽之、王操之多说世俗的事,王献之只是寒暄了几句。他们
那时高中,十七八岁的青葱年纪。  饿啊!晚自习下课的铃声还没响,距离吃过晚饭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肚子就不依不饶地咕咕响了起来。  看一眼几何图形,怎么这么像妈妈刚刚烙出来就被撕开的大饼呢?可是,怎么还要切线呢?眨巴眨巴眼睛,算了,做题吧!  一道难题被啃下的时候,铃声终于响了。冲出教室,奔向宿舍,那里有我们的可爱干粮——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烙饼、馒头和咸菜。  宿舍门一开,每一个都像饿狼一样,高呼着:
说起王国维,大家都知道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毕生治学,疏于交际,但其一生中,他有幸遇到一个贵人,从相遇、相识、相知,直至成为莫逆之交。这个人就是罗振玉。  对不尽如人意的朋友报以理解  1898年,罗振玉在上海创立了第一所日语专门学校东文学社。当年,王国维从老家浙江海宁到上海《时务报》担任书记兼校对,产生了学习日语的想法,于是他来到东文学社。罗振玉发现王国维有过人之才,非常照顾他。王国维因
2014年4月初,著名影视演员蒋雯丽应邀走上《开讲啦》讲坛,与现场300多位大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从影之前,蒋雯丽毕业于安徽省水利学校,被分配到自来水厂工作。那时,她整天待在泵站房里,对水添加氯气进行监测,工作清闲稳定,但是,正是在那时她萌生了报考电影学院的念头,并坚持梦想不放弃,最终顺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站在聚光灯下,蒋雯丽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侃侃而谈,引来阵阵掌声。在提问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