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与罗振玉的莫逆之交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王国维,大家都知道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毕生治学,疏于交际,但其一生中,他有幸遇到一个贵人,从相遇、相识、相知,直至成为莫逆之交。这个人就是罗振玉。
  对不尽如人意的朋友报以理解
  1898年,罗振玉在上海创立了第一所日语专门学校东文学社。当年,王国维从老家浙江海宁到上海《时务报》担任书记兼校对,产生了学习日语的想法,于是他来到东文学社。罗振玉发现王国维有过人之才,非常照顾他。王国维因为报馆事务繁杂,于听课之外,几乎没有时间自修,结果入学半年后考试不合格。按照东文学社的规定,应予退学。罗振玉知道这事后,特意找另几位东文学社的负责人说:“王国维工作繁忙,还如此好学,已属难能可贵。虽然这次考试不合格,但丝毫不能掩盖他的才华和上进心。我希望大家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以后可以继续来学习。”不但如此,罗振玉还免除了王国维的学费,并极力恳请自己的日本朋友帮忙辅导王国维的日语口语。这样,王国维的日语水平得以飞速提高。
  王国维考试没通过,但罗振玉没有因此就对他失去信心和耐心,反而抱着一颗理解的心,找出是客观原因导致王国维的成绩不佳,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对方学好日语创造机会。如此所作所为,怎不令人感动呢?交际中,当别人做得不尽如人意时,不可轻易就完全否定别人,不再与之交往。而是应该给以理解,并积极帮助对方渡过难关,如此,必定会赢得对方发自内心的尊重。
  朋友的发展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
  1901年2月,在罗振玉的资助下,王国维踏上了留学日本的轮船。由于王国维把心思全部扑在学习上,导致积劳成疾,腿病复发,最终只能归国。罗振玉当时正在上海筹办教育专业的杂志《教育世界》,便邀请王国维到自己的杂志社做编辑。但罗振玉没有像对待其他编辑那样,要求王国维每个月要完成多少编辑任务。他了解到王国维喜爱哲学,便自费买了大量哲学方面的原版西方哲学书籍供其阅读,他对王国维说:“我知道你喜欢研究哲学,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你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至于杂志方面的事务,你可以少做一些。”后来,在罗振玉的大力推荐下,王国维得以到通州师范学堂,担任哲学课教员,使得他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自己的爱好。
  罗振玉把王国维请到自己杂志社任职,使其可以养家糊口,已然令人感动,而更可贵的是,他竟然帮助王国维去做哲学方面的研究。如此做法,实在令人动容。现实中,很多人考虑的都只是自己的利益,甚至为此不惜利用朋友。但是,这样的友谊是不长久的。只有像罗振玉这样,不顾自身利益,凡事都为朋友着想,这才是友谊长久不衰的秘诀。
  敢用逆耳忠言点醒朋友
  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和王国维一起携眷东渡,寄居日本京都,潜心研究学问。当时,王国维涉猎极广,对西洋文化同样感兴趣。但是爱好虽广,并无所长。有人劝他,他却无动于衷。罗振玉觉得有必要纠正他,就对他说:“我说这话也许你不爱听,但作为朋友,你不爱听我也想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是现在的很多人对国学的研究都不能令人信服。你我有责任和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俗话说,一心难以二用。我们在国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浩大无边,倘若真有所成就,非下十二分苦功不行。如果分散了精力,恐怕难有大成。你要好好考虑自己的前程了。”王国维听了,有如醍醐灌顶,主动放弃了西方文学,转向中国的经史考据之学。
  罗振玉没有放任王国维在误区中渐行渐远而不闻不顾,反而大胆地用一番不顺耳的话敲打王国维,最终促其迷途知返,这其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交际中,当朋友任性而为、做事偏颇失当而不自知时,我们就要敢于挺身而出,不能因为顾及朋友情面、害怕朋友不高兴就不开口了。敢于指出朋友的缺点和不足,促其改正,其实是作为朋友的一份责任。当朋友明白事理后,也会因此深感你的诚意。
  给朋友帮了忙不居功
  受罗振玉的影响,王国维对殷商史的研究充满了兴趣。1915年,王国维撰成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这本书的意义非同小可,他开创了用甲骨文字证史的先河,在国学界引起轰动。王国维认为,自己在写书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如果不是罗振玉在细节上的点拨,自己不会这么顺利完成,所以,他对罗振玉表达了感谢。然而,罗振玉却谦虚地说:“与其说是我点拨了你,不如说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如果说我有功劳的话,那就是我没有让你的才华埋没。”这番话让王国维更加感动。
  在罗振玉的影响和带动下,王国维开始研究殷商史;每逢遇到困难,罗振玉这位行家都会给予专业且关键的指点,使得王国维顺利完工,并一举成名。对于自己在王国维成功中所起的作用,罗振玉却轻描淡写地带过,把功劳全部归功于王国维自己,实在令人敬佩。科学家华罗庚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交际中,我们帮助朋友成就事业,不可把功劳挂在嘴上,帮了忙而不居功,自然会赢得朋友的敬意。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们最珍贵的友情,也需要我们好好经营。是啊,罗振玉自从认定王国维是朋友后,就抱定无私、真诚,事无巨细地为朋友着想。王国维会发自内心地尊敬他,将他视为一生的莫逆之交,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出生在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大院的他,经常听长辈们讲飞机的故事。而他最喜欢的玩具也是飞机模型,拆装组合,是他最喜欢做的事。“长大后我要造飞机。”小小的他就在心里种下了理想的种子。  16岁的时候,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放弃了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而选择了沈飞技校。自从跨进校门,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制造出中国最好的飞机。  学理论、练技能,他像着了魔一样,全部心思都扑在学习上。每天上完6节理论课,他还要苦
人的身体,是由206根骨头组成的,每一根骨头,都不可或缺,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骨头,有3块。  一块骨头,就是你的脊梁骨。这块骨头,其实是由33根骨头组成的,它包括7根颈椎骨、12根胸椎骨、5根腰椎骨及9根骶骨、尾骨。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上托颅骨,下连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大后方,支撑起一个人的基本架构。这块骨头出了问题,轻则半身不遂,重则丧人性命,可见其重要性。  很多动物,也
夸奖一个人英俊、聪明,我们喜欢用“一表人才”来表达。无论东西方文化,长相对称的人,通常被认为是更优秀的,过着更快乐的生活,有更多的朋友,是有才华、聪慧、魅力十足的。现在网友们发明了一个词:颜值。这个词非常好,去了情感化和种种臆测,把一个人的相貌单独抽离出来,甚至还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她)是不是只有颜值,没有其他?  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在同盟会期间,因刺杀溥仪的父亲载沣未遂,被判无期徒刑。后
在英国中学开学的第一天,对于其学生来说,假如身边还跟着成年人的话,既会被学校阻止,也会被学生本人拒绝,在孩子们看来,自小“远离”父母,不止是一种自强自立的表现,甚至是一种英雄行为。如此做法并不意味着孩子们真正具备着分辨是非和严格自律的能力,家长和学校也深知这一点。而向来讲求个人的发展和人格的独立的英国人,几乎能接受孩子们犯下的非原则性错误,在他们的意识里,从来就不认为一个好学生,就意味着将来一定就
1994年6月19日,乔羽、佟琦夫妇迎来了结婚40周年纪念日。儿女们为了给老人庆贺,特意选了一家典雅、宽敞的歌舞厅。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上百位亲朋好友闻风而来,其中还有央视的记者。有位年轻的朋友突然发问:“兩位老人能和睦生活40年,有什么秘诀吗?”这一问,让人们洗耳静听。乔羽反问那位朋友:“怎么说呢?”那位朋友快言快语:“实话实说。”乔羽把玩着自己的酒杯,看了看大家,开口道:“如果让我说实话,只有一
你怎样定义做事效率高的人?坚持不懈?自律性强?还是做事速度快?讨论高效做事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高效,通常是指时间短做事多的能力,没错但不完整,真正高效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有意义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忙忙碌碌效果甚微。例如,彼得打字很快,一天能回复1000封邮件,但除非这些信件能产生实实在在有意义的成果,否则就不能说他做事很有效率。相反,如果约翰一天只做了一件事,但产生的意义比1000封
2013年1月8日,“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山西太原举行,当18岁的蒲县女孩王慧出现时,全场掌声雷动,人们被她在父亲意外烧伤后毅然放弃高考、不惜“献皮救父”的无私举动所打动,将“最美女儿”的荣誉送给了她。  王慧的父亲王润平日常在外跑货运,2012年5月27日下午,父母在院里清理汽车零部件时,不慎引燃汽油,导致两人同时被烧伤,父亲全身80%的皮肤重度烧伤。正在蒲县高中紧张备考的王慧获
孔明与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人?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有人会以为提问者脑子进水了。《收获》杂志社的女编辑叶开,讲过一个好笑的故事。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遇到一道语文题目:“三国故事里谁最有智慧?”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女儿,很流畅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不料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因为标准答案是“诸葛亮”,而写下“孔明”就是错。这“标准答案”令人哭笑不得。  朱大可也讲过这样一件事。他曾去旁听过一位优
常常听人说,谁谁口才如何如何。走在街上,常会瞥见传授口才的培训班,而在书店里,关于口才的辅导书更是林林总总。口才真的那么重要吗?  《论语》中记载,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没有口才。”孔子则不以为然,他说:“何必要有口才呢?巧嘴利舌地与人辩对,常常让人感到厌烦。我不知道雍是否可以称得上仁,但是何必有口才呢?”  王羲之的三个儿子一起去拜访谢安,王徽之、王操之多说世俗的事,王献之只是寒暄了几句。他们
那时高中,十七八岁的青葱年纪。  饿啊!晚自习下课的铃声还没响,距离吃过晚饭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肚子就不依不饶地咕咕响了起来。  看一眼几何图形,怎么这么像妈妈刚刚烙出来就被撕开的大饼呢?可是,怎么还要切线呢?眨巴眨巴眼睛,算了,做题吧!  一道难题被啃下的时候,铃声终于响了。冲出教室,奔向宿舍,那里有我们的可爱干粮——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烙饼、馒头和咸菜。  宿舍门一开,每一个都像饿狼一样,高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