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尴尬的“灵丹妙药”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初,著名影视演员蒋雯丽应邀走上《开讲啦》讲坛,与现场300多位大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从影之前,蒋雯丽毕业于安徽省水利学校,被分配到自来水厂工作。那时,她整天待在泵站房里,对水添加氯气进行监测,工作清闲稳定,但是,正是在那时她萌生了报考电影学院的念头,并坚持梦想不放弃,最终顺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站在聚光灯下,蒋雯丽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侃侃而谈,引来阵阵掌声。在提问互动环节,几位青年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提问,蒋雯丽一一解答。这时,一个青年代表站起来,接过麦克风说:“雯丽姐,我要指出您刚才的一个错误!”顿时,全场鸦雀无声。只见,青年代表举起写字板,那上面写着一个“氯”字,旁边还有一个注音“lǜ”,青年代表说:“需要纠正您一下,这个字不念‘lù’,而是念‘lǜ’。”
  的确,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蒋雯丽一直是在说“lù”气,而不是“lǜ”气。通常情况下,念白字是挺尴尬的一件事,而当面被人挑出来,则更加难堪。观众的目光唰地一下都投向蒋雯丽,不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蒋雯丽始终很沉着。她听完青年代表的纠错后,面带微笑,坦然地承认错误道:“哦,谢谢你的提醒!我的确会经常念错字。这个字,我以后不会错了。谢谢你!”一场眼看不可避免的尴尬,就这样被蒋雯丽三言两语轻松化解了,现场气氛马上又活跃起来。
  给蒋雯丽纠错,青年代表的勇气着实可嘉。不过,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蒋雯丽面对批评时的坦诚和谦虚,“我的确会经常念错字”的直白,让人们看到了光环褪去后一个真实可爱的大姐,而不是矫揉造作自以为是的明星。试想,假如蒋雯丽当时为顾全明星颜面而否认错误,则很可能会造成欲盖弥彰的大错,陷入更大尴尬。事实上,那天,蒋雯丽还念错了一个字,她把泵站的“泵”(bèng)念成了“bàng”,不过,在她的“我的确会经常念错字”的自责下,人们没有继续追究了。
  由此可见,坦诚有时的确是化解问题的“灵丹妙药”。
  (编辑/杨逸)
其他文献
人的身体,是由206根骨头组成的,每一根骨头,都不可或缺,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骨头,有3块。  一块骨头,就是你的脊梁骨。这块骨头,其实是由33根骨头组成的,它包括7根颈椎骨、12根胸椎骨、5根腰椎骨及9根骶骨、尾骨。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上托颅骨,下连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大后方,支撑起一个人的基本架构。这块骨头出了问题,轻则半身不遂,重则丧人性命,可见其重要性。  很多动物,也
夸奖一个人英俊、聪明,我们喜欢用“一表人才”来表达。无论东西方文化,长相对称的人,通常被认为是更优秀的,过着更快乐的生活,有更多的朋友,是有才华、聪慧、魅力十足的。现在网友们发明了一个词:颜值。这个词非常好,去了情感化和种种臆测,把一个人的相貌单独抽离出来,甚至还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她)是不是只有颜值,没有其他?  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在同盟会期间,因刺杀溥仪的父亲载沣未遂,被判无期徒刑。后
在英国中学开学的第一天,对于其学生来说,假如身边还跟着成年人的话,既会被学校阻止,也会被学生本人拒绝,在孩子们看来,自小“远离”父母,不止是一种自强自立的表现,甚至是一种英雄行为。如此做法并不意味着孩子们真正具备着分辨是非和严格自律的能力,家长和学校也深知这一点。而向来讲求个人的发展和人格的独立的英国人,几乎能接受孩子们犯下的非原则性错误,在他们的意识里,从来就不认为一个好学生,就意味着将来一定就
1994年6月19日,乔羽、佟琦夫妇迎来了结婚40周年纪念日。儿女们为了给老人庆贺,特意选了一家典雅、宽敞的歌舞厅。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上百位亲朋好友闻风而来,其中还有央视的记者。有位年轻的朋友突然发问:“兩位老人能和睦生活40年,有什么秘诀吗?”这一问,让人们洗耳静听。乔羽反问那位朋友:“怎么说呢?”那位朋友快言快语:“实话实说。”乔羽把玩着自己的酒杯,看了看大家,开口道:“如果让我说实话,只有一
你怎样定义做事效率高的人?坚持不懈?自律性强?还是做事速度快?讨论高效做事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高效,通常是指时间短做事多的能力,没错但不完整,真正高效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有意义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忙忙碌碌效果甚微。例如,彼得打字很快,一天能回复1000封邮件,但除非这些信件能产生实实在在有意义的成果,否则就不能说他做事很有效率。相反,如果约翰一天只做了一件事,但产生的意义比1000封
2013年1月8日,“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山西太原举行,当18岁的蒲县女孩王慧出现时,全场掌声雷动,人们被她在父亲意外烧伤后毅然放弃高考、不惜“献皮救父”的无私举动所打动,将“最美女儿”的荣誉送给了她。  王慧的父亲王润平日常在外跑货运,2012年5月27日下午,父母在院里清理汽车零部件时,不慎引燃汽油,导致两人同时被烧伤,父亲全身80%的皮肤重度烧伤。正在蒲县高中紧张备考的王慧获
孔明与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人?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有人会以为提问者脑子进水了。《收获》杂志社的女编辑叶开,讲过一个好笑的故事。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遇到一道语文题目:“三国故事里谁最有智慧?”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女儿,很流畅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不料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因为标准答案是“诸葛亮”,而写下“孔明”就是错。这“标准答案”令人哭笑不得。  朱大可也讲过这样一件事。他曾去旁听过一位优
常常听人说,谁谁口才如何如何。走在街上,常会瞥见传授口才的培训班,而在书店里,关于口才的辅导书更是林林总总。口才真的那么重要吗?  《论语》中记载,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没有口才。”孔子则不以为然,他说:“何必要有口才呢?巧嘴利舌地与人辩对,常常让人感到厌烦。我不知道雍是否可以称得上仁,但是何必有口才呢?”  王羲之的三个儿子一起去拜访谢安,王徽之、王操之多说世俗的事,王献之只是寒暄了几句。他们
那时高中,十七八岁的青葱年纪。  饿啊!晚自习下课的铃声还没响,距离吃过晚饭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肚子就不依不饶地咕咕响了起来。  看一眼几何图形,怎么这么像妈妈刚刚烙出来就被撕开的大饼呢?可是,怎么还要切线呢?眨巴眨巴眼睛,算了,做题吧!  一道难题被啃下的时候,铃声终于响了。冲出教室,奔向宿舍,那里有我们的可爱干粮——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烙饼、馒头和咸菜。  宿舍门一开,每一个都像饿狼一样,高呼着:
说起王国维,大家都知道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毕生治学,疏于交际,但其一生中,他有幸遇到一个贵人,从相遇、相识、相知,直至成为莫逆之交。这个人就是罗振玉。  对不尽如人意的朋友报以理解  1898年,罗振玉在上海创立了第一所日语专门学校东文学社。当年,王国维从老家浙江海宁到上海《时务报》担任书记兼校对,产生了学习日语的想法,于是他来到东文学社。罗振玉发现王国维有过人之才,非常照顾他。王国维因